三國時期的特種部隊(一)

部隊一:全名:驍虎豹

初建於曹操起義之時,是曹操為對付河北軍隊而設立,總指揮為曹純,人數約為3000騎。士兵均從各軍隊的精銳、各軍隊的將領中挑選(汗,用將領當小卒……)

於官度之戰投入戰場。初期,橫掃整片河北軍隊。河北軍凡見身披黑甲,帥旗為「純」的騎兵,無不聞風喪膽,潰不成軍。此時,因為曹操開始發現這支騎兵的可發展性,軍隊開始擴張。

到河北戰局結束后,軍隊人數增加至2W騎,分化為左、中、右三營。其中,中營實力最強,原3000騎均歸入中營。總統帥依舊為曹純。具歷史記載,曹操當時想把虎豹歸入自己旗下,但遭士兵聯合抗議,並聲稱只願聽從於曹純,所以曹純才成為統帥。

到曹操決定南下時,2W騎的虎豹以訓練完整。此時北部的烏丸有叛亂跡象,1W虎豹奉命前往河北聽后調動。另1W虎豹被分為2隊,1隊前往西北,約6000騎,1隊隨大軍南下,約4000騎。

Advertisements

在新野一役,500虎豹連夜追擊劉備,並追上劉備大軍,可惜連夜的勞頓,虎豹的作戰能力下降,未能阻截劉備,等到大軍趕來后,才於長板坡追上劉備。

此後,曹操為懲罰虎豹軍,派其駐守襄陽,從而避免了在赤壁之戰中遭滅。曹操赤壁兵敗,選擇從華容退兵,但曹純不知。純帥4000虎豹前往赤壁支援曹操,可誰知碰上追擊的東吳軍隊,吳軍約有2W。在純的指揮下,4000虎豹突出重圍,並滅敵1W,自身損失不到1000。

回到許昌,曹操以救援不利處罰虎豹北上平定叛亂。直到曹操進攻漢中時,虎豹才再次調回大軍。漢中戰役后,虎豹鎮守長安,難有表現機會。

在漢中失守后,曹操兵敗,在逃向長安途中遭西涼騎兵攔截,此時虎豹也即使趕到救援。三國時期最強的2種騎兵正面交鋒,最後西涼騎兵因盔甲過重,移動能力不敵虎豹,加之虎豹配有彎弩,具有遠程殺傷能力,西涼騎兵大敗而回。虎豹也重新得到曹操的肯定。

Advertisements

此後,三國開始進入鼎立時期。曹純病死,虎豹編入曹操的護軍中,從此毫無記載……

不過具許多專家考究,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把西涼鐵騎全部殲滅的那支軍隊,極有可能就是虎豹。不過,因為沒有明確的歷史證據,因此沒人敢肯定。

總結:虎豹,屬騎兵類。身皮黑甲、頭戴護面盔。主武器為槍(長約2.1米,槍頭帶有彎鉤),次武器為鐵劍、彎弩。所騎馬為上黨所出,名曰「黑駒」

虎豹騎是曹操組建的精銳部隊,由經驗豐富、身懷絕技的騎兵,或者「百人將」組成。

呵呵,所謂「百人將」就是百夫長,相當於現在的連長了~~~~~~~~~~~古代的百人將是屬於基層軍官,其任務是專門帶領士兵衝鋒陷陣的,可想而知所謂「百人將」雖然位置不算高,但絕對必須孔武有力、驍勇善戰才行。

由此,想想一支全由百人將級別的戰士組成的部隊是什麼概念。

關羽降曹,曹操就讓他帶一支虎豹騎,結果關羽就是帶領這少數的精銳騎兵,直透重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於百萬軍中輕取袁軍大將顏良之首。

曹操與烏丸戰,對手本身是極其擅長騎兵戰的游牧民族,但曹操卻能長途奔襲,一戰斬其首領,除了郭嘉謀划精細以外,虎豹騎強大的作戰效率也是此戰取勝的關鍵!

部隊二:接下來介紹的,是有三國最強輕騎美喻的一支「弦控」

名曰:白馬義從

首先,讓我們先看一些史料(摘自百度百科)

「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呼為『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

這兩段,描寫的都是瓚手下的白馬義從。

史料記載中首次出現白馬義從是在181年,那麼它的組建極有可能在179~180年間。白馬義從原指跟隨瓚的那些善射之士,后瓚在與匈奴的對戰中,深深的感覺一隊精銳騎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為原形,組建了一支輕騎部隊。由於瓚酷愛白馬,因而部隊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戰馬,而部隊為表達忠心,均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因而得名——白馬義從。

在浩瀚的三國歷史中,白馬義從就像一顆流星,只經歷了短暫的輝煌。白馬義從是瓚為對付匈奴的輕騎而組建的,在打匈奴的那段時期,白馬義從經歷了最輝煌的一個時期。白馬義從是典型的輕騎兵部隊,有著強大的機動力和射程優勢。從贊能依靠長期這支輕騎部隊威震塞外,並讓匈奴這樣的驍勇善戰的輕騎「世家」聞風而逃,不難看出,白馬義從無愧於三國時期第一輕騎的美喻。

讓我們看看史料中記載中,匈奴是何等懼怕瓚的白馬義從:「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云:『當避白馬』。」

輝煌后就是墜落……在界橋之戰中,瓚的白馬義從碰到了它的剋星——鞠義的八百先登。戰局的情況,史料同樣有記載——「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剌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

白馬義從被殲滅,罪魁禍首當為瓚。在那場戰鬥中,瓚犯了幾個嚴重的錯誤!

1、見敵兵少,便認為對方弱,輕視對方戰鬥力。

2、不會活用戰術,死板的擺了個陣型就往前沖。

3、低級的用輕騎去對弩兵(八百先登屬弩系)正面進攻。

三個錯誤,導致白馬義從險遭全殲,最後跑出了一個趙雲,後來也在劉備身邊出名了……(跑題了)

綜觀這支部隊,並非很強,因為它沒有重甲,抵擋不住弓弩的射擊,不善於平原野戰之外的戰場(這就是為什麼白馬義從打匈奴在行了……)。若不是三國輕騎少有出名,白馬義從也難擔第一……

總結:白馬義從,屬「弦控」系。身披輕甲,主武器為槍(長約1.8米),次武器為彎弓。所騎馬,名曰:烏丸馬(因為白馬義從都是騎白馬,所以也可以叫:烏丸白馬)

外話:從白馬義從跑出來的趙雲,能力有目共睹,倘若隊伍人人都像趙雲那般實力……的確有點恐怖……不過趙雲心理素質太強了,關鍵時刻足夠冷靜(在下實在佩服)。試想若劉備沒有白耳兵,又不厭惡騎兵,那麼趙雲會再訓練出一支新的白馬義從么?現在只能可惜了……

部隊三:現在介紹的,是一支一直飽受爭議的騎兵——西涼騎兵(又稱西涼鐵騎)

(西涼鐵騎,「騎」讀jì,第四聲)

這支騎兵的歷史,可劃分為三代。第一代西涼騎兵,就是董卓手下的那支精騎,初現於董卓入關時期,各諸侯無不驚嘆這支騎兵的速度。第二代西涼騎兵,由馬騰借鑒第一代西涼騎兵組建,這一代騎兵經歷了西涼騎兵最輝煌的時期。第三代西涼騎兵,由馬超按馬騰留下舊部重新組建,威力大降,開始走下坡。

第一代西涼騎兵,由董卓組建。這支騎兵十分注重移動能力,選拔的軍士均有匈奴血統(或純種匈奴人)。因為注重移動能力,所以使用的武器也十分先進,乃外族引進的一種長槍,堅韌又不失輕巧。戰馬均為純種西涼馬,因有強壯的下肢,而爆發力極強,瞬間便能達到最高衝刺力。

第一代西涼騎兵最輝煌的時候,是在"討伐董卓「時期。各路諸侯群居汜水關,正面遭到西涼騎兵阻截,並大敗而歸。西涼騎兵初次露面,就向世人展現了其高速的移動能力。各路諸侯的軍隊,無一能承受西涼騎兵高速的衝擊戰法。僵持數十天後,羌族叛亂,卓調西涼騎兵回關中平定叛亂,因而導致汜水關失守,華雄被斬。

在卓焚燒洛陽,逃至長安后,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便要求各路諸侯追擊董卓,可十萬餘西涼騎兵駐守關中,令各路諸侯望而卻步……從側面我們可以看出,西涼騎兵的實力的確十分強大,否則各路諸侯不會放棄大好時機。(各有陰謀?肯定不是!誰不想擁立天子?)

可第一代西涼騎兵並非沒有弱點,它具有高速的機動能力,可卻是用戰鬥力換來的,簡單的說就是:第一代西涼騎兵,身披馬鎧,手持輕制長槍,所騎均善跑駿馬,機動性絕對是三國時期一流的,可戰鬥力卻降下來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攻打羌族時,第一代西涼騎兵險遭全滅。

羌族部隊同樣具有高速的移動能力,且不輸給西涼騎兵,但他們的戰鬥力卻強於西涼騎兵,經歷幾次正面交鋒后,西涼騎兵逐漸處於下風。若非最後馬騰支援,第一代西涼騎兵恐遭全滅……

在收編西涼騎兵后,馬騰開始著手改良這支騎兵隊。馬騰吸取了西方大國的部隊精髓:羅馬的標槍、希臘的軍陣和重裝,同時在制軍和戰法上也全面「克隆」西方技術。

至此,西涼騎兵放棄了高速作戰的傳統,改為重裝式的陣型作戰,部隊也因此得名:西涼鐵騎。可以這麼說,第二代西涼騎兵就是羅馬鐵騎的影子。

建安十三年(208年),朝廷將馬騰調還京師,任命他為太尉,任命馬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讓他統領馬騰的部隊(包括西涼鐵騎)。馬超靠著西涼鐵騎強大的攻擊力,轉戰關西各地,得到當地羌族人民的擁戴。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司隸校尉鍾繇討伐張魯,派征西護軍夏侯淵等將兵出河東,與鍾繇合兵。馬超認為曹操舍關中而遠征張魯,懷疑他的目的不在張魯,而是用伐虢取虞之計,於是,十部皆反,擁眾十萬,屯據潼關。這十部包括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粱興、成宜、馬玩。曹操派安西將軍曹仁引兵抵擋,並對諸將說:「關西兵精悍,堅壁勿與戰」(《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側面看出,曹操非常明白西涼鐵騎的實力,也突顯了西涼鐵騎的確非常強大……別忘了,曹操手上可是有精銳騎兵——虎豹。然而還說出這樣的話,說明此時的西涼鐵騎的確強於虎豹。最後,曹操依靠智謀,取得勝利(應該算平手……)。

建安十七年(212),漢廷下詔,殺死馬騰,夷其三族。曹操退兵后,楊阜勸說曹操:「超有信(韓信)、布(英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三國志·蜀書·馬超傳》)。果然,曹操東歸不久,馬超捲土重來,率領數萬西涼鐵騎襲擊隴西,各郡縣都起來響應。

西涼鐵騎在關中平原上所向披靡,不久后,馬超便得隴西所有軍力。夏侯淵帥軍前來支援,正面遭遇馬超親帥的西涼鐵騎。在遭到西涼鐵騎野蠻的突擊衝刺后,淵的大軍潰散,率殘軍撤退。

後來馬超被楊阜擊敗(--!至今難以接受這個事實),流亡到張魯手下,西涼鐵騎已名存實亡。隨後益州之戰進入尾聲,馬超加入劉備軍,西涼鐵騎依舊從屬馬超。

在被劉備封為五虎上將后,馬超欲重新組編西涼鐵騎。無奈,蜀漢沒有善馬人士,也沒有上乘戰馬,裝備也不如西方引進的精良。組編的第一步便遭到阻拌,索性還有部分西涼鐵騎舊部,軍隊的編製、戰法尚未流失。

新的西涼鐵騎(第三代西涼騎兵)組編完成後,不久,馬超便去世了。西涼鐵騎也歸入蜀軍陣營(還不如說歸入諸哥手下)。諸葛亮北伐,西涼鐵騎也有參戰,但已無夕日的強大。在一次撤退行動中,西涼鐵騎在撤退途中遭遇曹軍一支騎兵(很多人認為是虎豹)攔截,慘遭全滅。

此後,西涼鐵騎無人問津,也再沒人去嘗試組建……

總的來說,西涼鐵騎無疑是三國時代中最輝煌的一個特殊兵種。史料的記載中,它是記載得最為詳細,且存活時間最長的(虎豹的記載在曹操死後就消失了,因此算為滅亡,至於滅西涼鐵騎的那支騎兵,因為沒有確實記載,無法肯定是虎豹)。可它的結局卻讓人傷感,腦中不斷聯想出:數萬西涼鐵騎,用極其霸道俯衝突擊沖入敵軍陣營,瞬間敵軍潰散而逃……

西涼鐵騎並非無敵,雖然它戰績顯赫,卻也有著自己的弱點……自從放棄了高速作戰的戰術,西涼鐵騎的移動能力就從未帶來好處,反而拖沓的速度,還可能導致部隊,在遭遇箭陣時難以躲避。加上西涼鐵騎只配製了標槍,攻擊範圍無疑大大的縮小了。(假設西涼鐵騎也像白馬義從那般,碰上鞠義的八百先登,會不會也大敗而回?也許不會,畢竟西涼鐵騎可是裝備了重甲。沒能看見這兩支特殊部隊相遇,實在遺憾……)

西涼鐵騎對蜀漢的影響是巨大的。諸葛亮就是借鑒了西涼鐵騎的訓練方式、作戰技巧和嚴格的軍紀,才會使後期的蜀漢依然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總結:

西涼騎兵,屬輕騎,身披馬鎧,手持長槍,所騎馬名曰:西涼馬

西涼鐵騎,屬重騎,身披重甲,手持標槍,所騎馬名曰:西涼馬和大宛馬

外話:我的最愛!~結局的悲慘,掩蓋不了經歷過的輝煌!~

「超軍中多高鼻深目者」(三國志·蜀書·馬超傳》),似乎「高鼻深目」是形容羅馬人的……難道西涼鐵騎中有羅馬人,或者羅馬後裔?……

搜索微信公眾號【重溫歷史】或【lovecwls】,講述歷史背後的故事!

搜索微信公眾號【yishilu666】或【異事錄】,網羅天下奇聞趣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