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今社會腦力勞動者工資待遇不如體力勞動者的問題?

現今社會有明顯現象就是腦力勞動者掙不過體力勞動者。大學畢業生工資三千多,普通工廠新工人月工資基本四千左右,正規企業雙方的五險一金待遇也差不多,晉陞方面工人不如大學生快但在企業中也能屬於中間層。而雙方勞動都不容易,都有父母老婆孩子,都會加班趕工。體力勞動者累的是身體,腦力勞動者累的是精神。腦力勞動者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學業,最後卻不如高中畢業的工人工資高,甚至有了讀書無用論的盛行。對此你怎麼看?

大學畢業生,其實……首先不應該有這麼強烈的優越感。

2018年,根據教育部的統計,預計大學將會有810萬的應屆畢業生,2001年,這個數字是115萬。30年前,大學生是個寶,如今,大學生就像土豆一樣。

珍貴,永遠都是來自稀缺。

Advertisements

所以,上了大學,尤其不是名校,不要感覺太過良好。


其次,工人也分很多種,最簡單的劃分:是否有技術含量。

你是焊工,但是專門負責給航天衛星做電焊工作,年薪六十萬,這是手藝活,高薪從來都是付給不可替代。你去搬磚,沒有任何技能沉澱,純靠體力,抬抬頭都能看到天花板,而且這事兒的持續性還很差,這才是體力勞動者。

一技之長,一技是可以養家糊口,之長才能夠發家致富。同樣一份工作理髮,你理一個頭,20元;我理一個頭,200元,你只會「一技」,我才是「之長」,你理髮是在街邊小店給老百姓服務,我理髮是在劇組電台給明星捯飭,這能一樣嗎?

再者,「都不容易」這種事往往都是表面感覺,安逸會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多年前我在裝修的時候,瓦工入場,幹了三四天,老爸閑來無事和他聊天,他一個月的收入在萬元以上,也算是體力勞動,有技術含量但不算特別高,合不合理?

Advertisements

存在就是合理,需求創造價值。


很多人只看到了高薪,沒看到背後的辛苦,這兄弟天天吃住在房子,是在裝修的毛坯房啊,自己帶著鹹菜、大米,一個電飯鍋,吃飯就做點白米飯,就著鹹菜就是一餐,晚上就一個簡單的鋪蓋卷,往地下一扔對付一宿……幹活一干就是一天,這種工作量,這樣的食宿,是很多在家連飯都不會做的大學生所無法想象的!

最重要的是,職業生涯初期的薪資水平根本不具有參考價值。

很多腦力工作在剛入行到時候,未必比體力工作賺錢更多,但是你職業發展的空間更大。也許你今天只是3000元,只是一個人資助理,但是10年以後,你也許已經是人資總監,年薪30萬,可有多少工人有這樣的晉陞路徑?

職業發展,是持久戰,不是掰手腕,只看一時伯仲有失偏頗。


讀書無用論,這麼說吧,馬雲說學歷不重要,但他的兒子在加州伯克利分校上學;王健林也說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但王思聰是倫敦大學畢業……你再看看阿里巴巴和萬達的招聘要求,學歷的門檻明晃晃亮晶晶!

讀書和學歷其實也沒有必然聯繫,你可以沒有學歷,但是你不可以不讀書。讀書這事兒,永遠有用!看看郭德綱的微博,他沒有學歷,但是他明顯讀過很多書。僅僅從片面的比較中,得出讀書無用的結論,只是自己對現狀不滿的無能抱怨。

剛出來混,受點窮,吃點苦,都正常,關鍵是你會不會潛心成長,現在咱只會太祖長拳,但能不能拚命練功,有一天機遇來的時候可以抓得住,有朝一日練成九陽神功,自然會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


有了煩惱找明哥,找了明哥樂趣多,關註明哥聊求職,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