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拉力賽車的驕傲,藍旗亞Stratos浴火重生!

重生

藍旗亞Stratos重生了——如你所見,儘管FCA並不怎麼關心藍旗亞的死活,但Stratos始終都像一面旗幟,令無數人為之著迷。在概念車亮相近8年後,來自義大利的Manifattura Automobili Torino(簡稱MAT,直譯為都靈汽車製造公司)終於決定要將其引入量產程序了——為了付諸行動,他們可沒少在法拉利那兒碰壁。

是的,法拉利。新生的Stratos其實並非藍旗亞所主導,而是另有其人。來自德國的車手兼收藏家(兼土豪)Michael Stoschek對賽車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追求——尤其是像Stratos這樣性能優異並擁有輝煌戰績的傳奇。為此,他在2005年委託了十餘名設計師進行車型復刻,並最終選擇了賓尼法利納來為其夢想落地。

Advertisements

賓尼法利納是一家設計公司,而不是汽車公司,他們無力研發一款全新車型。於是,我們眼前的這台Stratos便和法拉利F430搭上了關係——二者共享4.3L V8自然吸氣發動機與6速序列式變速箱,但最大功率提升至540Ps,峰值扭矩提升至500Nm,車身重量降低為1247kg,0-100km/h加速時間縮短為3.3s。

賓尼法利納做出的努力還不止於此,他們對Stratos的底盤進行了大規模升級,包括量身定製的懸挂與可變轉向比方向盤,並為其搭配前265/30R19 、后315/30R19的鄧祿普Sport Maxx輪胎與前398mm、后350mm的Brembo碳纖維剎車碟盤;實車操控&調校則邀請前F1賽車手Tiago Monteiro為之背書。

Advertisements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得以得到一台完美的Stratos。標誌性的Wedge-Shaped楔形車體造型、半圓形前擋風玻璃、前中置散熱氣壩、鴨尾造型、圓形尾燈、車頂擾流器及五星型鋁圈——這身皮囊曾承載著藍旗亞無數的歷史與榮耀,而新Stratos也必將不負使命。

浴火

陌生的車型與陌生的品牌,這個來自義大利百年豪華汽車品牌的經典賽車並不為多數人所熟知。而實際上,它與我們的生活卻還有很多相融之處。

1967 Fulvia Coupe

義大利人痴迷於汽車賽事,在這之中不僅有菲亞特、阿爾法·羅密歐與法拉利,還有藍旗亞。1955年,藍旗亞退出F1后開始向拉力賽方向靠攏,依靠在1965年推出的Fulvia HF賽車,藍旗亞迎來了其在IMC(如今WRC的前身)的第一段巔峰時期——1972年,藍旗亞以97分的高分高居IMC汽車廠商積分榜單第一位,全年9站中有3站獲得冠軍。

1973年,IMC被WRC取代,藍旗亞依舊使用Fulvia HF賽車出賽。然而這一次,老舊的Fulvia已經無力為藍旗亞摘得任何成績了。藍旗亞急需研發一款全新車型來代替Fulvia。

Giovanni Bertone設計的Stratos Zero

也就在這時,我們熟悉的Bertone博通設計公司登場了。博通的創始人Giovanni Bertone是備受尊敬的設計大師,他設計的蘭博基尼Miura與Countach都是如今世界知名的經典超級跑車,不過在這個時候,他還是個剛剛離開喬治亞羅、躊躇滿志的創業者。藍旗亞與另一家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合作密切,為了獲得關注,在得知藍旗亞想要設計全新賽車的情況下,Giovanni火速在一台Fluvia的基礎上造出了原型車Stratos Zero,並開著它成功穿進了藍旗亞公司大門——的限高桿,引得無數工人為其鼓掌喝彩。華麗的開場與前衛的造型為博通贏得了藍旗亞寶貴的合作。

1971 Stratos HF

1971年,藍旗亞在都靈車展上展示了由Giovanni Bertone設計的Stratos HF原型車。新車一經登場便震驚四座,因為其外形實在是太科幻了:低矮的車身搭配淚滴狀前擋風玻璃可以將風阻係數降低至極限,但這也將導致其車窗無法正常升降;極度傾斜的側車窗嚴重壓榨了車內乘坐空間,可以說Stratos生來就是為賽道而生,舒適性什麼的,藍旗亞從一開始就沒好好考慮過。

藍旗亞推出的Stratos民用版車型

Stratos賽車搭載一顆來自法拉利的2.4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搭配5速手動變速箱,最大功率可達275Ps(12氣門版本,後續的24氣門版本則提升至320Ps),整備質量僅為880kg;民用版本而只有190Ps,整備質量也增加到980kg,0-100km/h加速時間為6.8s,極速可達到232km/h。

馳騁於WRC賽場上的藍旗亞Stratos賽車

馳騁於WRC賽場上的藍旗亞Stratos賽車

馳騁於WRC賽場上的藍旗亞Stratos賽車

Stratos的加入為藍旗亞的WRC賽程帶來了第二次巔峰,它一掃之前Fluvia HF在1973年WRC上的低迷,為藍旗亞摘得了1974-1976年的WRC三連冠,至此一戰成名:

1974年WRC只有8個分站,藍旗亞贏得義大利、加拿大和法國三個分站,以94分排在廠商積分榜的第一名,領先於第二名的菲亞特25分,而當時還沒有車手總冠軍的獎項;

1975年的WRC分站增加到十站,藍旗亞拿下蒙特卡洛、瑞典、義大利和法國四個分站,再次問鼎WRC廠商總冠軍,而且積分比第二名的菲亞特多35分;

1976年藍旗亞再下一城奪得第三個廠商總冠軍,全年十個分站一共奪得四個分站冠軍,而且車隊總積分達到112分,領先第二名的歐寶55分。

1977年藍旗亞沒有衛冕成功,Stratos賽車只有蒙特卡洛一站勝戰。隨後的1978年,Stratos將勝利光譜擴散到義大利和西班牙兩個WRC分站;

1979年Stratos已經年老色衰,不過這輛怪胎一般的賽車依然贏得蒙特卡洛、義大利和法國三個WRC分站。即便沒有廠隊的技術支持,規則上也有各種制約,來到私人車隊服役的藍旗亞Stratos也表現出色;

1981年WRC法國站,駕駛藍旗亞Stratos賽車的私人車手Bernard Darniche奪得該站冠軍,這是Stratos賽車在WRC的最後一個分站冠軍,共計18個WRC分站冠軍!

——以上摘自無敵汽車網

《一車模一故事丨藍旗亞Stratos HF》

文:林煒斌/鄺永佳

事實上,上面頻刷戰績的Stratos賽車還不是藍旗亞的最終造物——那是為WRC Group 4準備的,而面對更瘋狂的Group 5,藍旗亞還準備了兩輛Group 5 Stratos WRC賽車。在誇張的空氣動力學套件與KKK渦輪增壓套件的加持下,Stratos的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了驚人的560Ps,這已經很難讓車手輕鬆駕馭它了,尤其是在面對WRC賽事中常見的非鋪裝路面時。

除了WRC,藍旗亞Stratos也曾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出現過。1976年,法國車隊Aseptogyl使用藍旗亞Stratos作為參賽車,這也是全場唯一的一輛Stratos。這輛藍旗亞Stratos並不是為耐力賽而設的賽車,在性能上當然不及其他賽車,然而卻完整地跑完24小時的賽事,一共完成265圈,總成績排在第20名,又一次證明Stratos的綜合實力。

MP20千斤頂

MP20千斤頂

MP20千斤頂

獨特的造型與輝煌的戰績為藍旗亞贏得了全世界汽車愛好者的關注,而得益於此,Stratos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國內外各類廣告刊物的常客——最著名的身份莫過於作為G1版《變形金剛》中汽車人科學家千斤頂的偽裝形態而成為國內無數80后甚至90后的共同回憶了。2017年,Takara Tomy推出了基於G1動畫造型的MP20千斤頂模玩,精細的做工、高度還原的造型與可動性再一次致敬了那個偉大的年代。

從1973年到1978年間,共有500台Stratos駛下藍旗亞生產線,其中包含50台賽車。Stratos最後問鼎冠軍寶座是在1981年的Tour de Corse Automobile,最後一次參賽是在1983年,而後這台賽車最終被一位奧地利收藏家買走。1983年後,藍旗亞拉力賽神話並未結束,隨著國際汽聯將Group 4組別更改為Group B,Stratos的繼任者037和Delta車型續寫了藍旗亞目前已經消逝的偉大拉力競技傳奇,其中037作為WRC賽事中最後一款兩驅車干翻了來勢洶洶的奧迪Quattro,捍衛了藍旗亞最後的榮耀。

傳奇延續?

在經歷了數年的難產後,Stratos總算要與我們真正見面了。可惜這並非藍旗亞本身的主意,而且作為新車的生產廠家,MAT本身的體量也並不大——和如今的主流汽車廠商相比,它就像個小作坊,但值得肯定的是,浴火重生的Stratos獲得了它能得到的最好的資源。一段新的篇章也許將就此開始?讓我們拭目以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