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百病之源,如何徹底告別體內濕氣?(附食療方)


濕氣是百病之源

濕氣重是中醫的用語,也是近幾年來人們談論及自己身體時,最常提及的詞。俗話說:「十人九濕,濕氣是百病之源」,這話有一定道理。那麼,濕氣重會出現什麼現象呢?

濕氣重的人經常會感到疲乏、睏倦,走路腿發沉、大便不暢或發粘、頭上也總是感覺像是裹著一層東西,腦袋不清爽。

濕氣重的人大多氣虛、經脈不暢通,這樣身體里的廢物排不出去,人就容易肥胖。我認識一個女孩,很愛美,為了保持身材,經常去游泳和健身,但是體重就是降不下來,而且身上還經常長各種東西,有時是腿上長了個硬結,有時是腰上長了硬結,有時又是耳朵里長了個硬結。她這就是典型的濕氣重的體質,如果不調理體質,就很難改變肥胖和時常長東西的狀態。

Advertisements

由於氣虛經脈不暢,體內毒素也會也來越多,所以濕氣重的人,臉色看上去大多發黃,皮膚虛浮不緊緻、容易變得粗糙暗沉、氣色不好,而且皮膚容易過敏或起濕疹,很多皮膚病久治不愈的人,大多跟濕氣重有關。

濕氣重的人大多喜歡吃口味重的食物,辛辣油膩高鹽的食物吃多了,也會造成經脈不通,這樣又會加重體內的濕氣,形成惡性循環。

濕氣也是百病之源,它對人的傷害緩慢而隱蔽,是看不見的健康殺手,許多疑難雜症和慢性病,都是從濕氣重開始的。

當濕氣重在皮膚時,皮膚過敏瘙癢、長濕疹、皮膚病。當濕氣重在肌肉時,頸肩腰背、身體四肢僵硬酸痛。當濕氣重在骨骼時,頸肩腰膝關節疼痛,活動不靈活。當濕氣重在臟腑時,內臟器官功能變弱,甚至長腫瘤。

Advertisements

如何徹底告別體內濕氣?

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意思是,去掉身體的寒氣容易,但去掉濕氣就難了。

近幾年來,廣為流行的紅豆薏米湯,已經成為大家去濕氣的首選食療,不可否認,紅豆薏米湯的確有去濕氣的作用。其實,還有不少的食物都有去濕氣的作用,但是這些都只能暫時去除滯留在人體內的濕氣,過不了多久,濕氣又會回來,這是因為沒有阻斷產生濕氣的源頭,治標不治本。

中醫認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意思是濕氣重跟脾有關。這是因為脾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運化身體里的水液。我們吃的飯菜水果、喝的粥湯茶水,進到體內后,營養物質被吸收后,多餘的水液必須排出體外,如果脾虛,水液就會停滯在體內,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濕氣,久而久之會形成痰濕體質,也就是濕氣重的體質。

所以,想要徹底清除體內濕氣,需要從改變體質入手,也就是要改變脾虛的狀態。在祛濕的同時,必須要補氣健脾,如果單純的祛濕,則會越去濕越重。脾強健了以後,就像疏通了管道一樣,濕氣很容易自己就排出體外。

既然濕氣是由於體質所致,不可能像感冒咳嗽一樣,一兩周就好了。體質的調理,至少需要3個月到1年的時間。所以,食療是最好的選擇,我們要把體質的調理融入到每天的一日三餐中。如果只是偶爾想起來,去吃點去濕的食物,是遠遠不夠的。

有朋友可能會問了,食療與食物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食物與食療的不同之處在於,食物是為了吃飽肚子,比如:五穀雜糧、瓜果蔬菜都是很好的食物,每個人都可以吃一樣的食物,都能滿足生存的需要。而食療則是為了獲得健康,是為了讓氣血變得更充足、更平衡。五穀雜糧怎麼搭配?比例是多少?吃多長時間?則需要因人而異,要根據自身的體質來調配,所以每個人的吃法都不太一樣。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個徹底清除體內濕氣的食療方。

準備食材:白扁豆10克、薏米10克、赤小豆10克、紅棗3枚、干山藥20克(鮮山藥50克)。

特別注意,不同體質的人,在服用時,還需要根據自身體質,對食材做適當調整和增減。比如:胃寒、宮寒、痛經或經期、孕期、備孕的人,要去掉薏米、赤小豆,加上紅豆10克、紅糖10克。尿多、尿頻的人,要減掉薏米、赤小豆,加上芡實10克、黑豆10克。經常失眠的人,要減掉薏米、赤小豆,加上蓮子10克,黑豆10克。

白扁豆被稱為五穀中最純之味,不僅能健脾去濕,還能止吐止瀉,尤其擅長調和脾胃。對於脾胃虛弱、大便不成形、白帶過多的人,是非常好的食物。白扁豆常常被用在安胎藥中,它不僅能安胎,更能種子,就是能治療不孕,因為不孕大多是由於任脈督脈受損的緣故,而白扁豆能調理任督二脈。

山藥被稱為「神仙之食」,《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補益葯。山藥的藥性平和,補氣而不上火,是非常好的補氣食物。我們剛才說過,要想徹底去除體內濕氣,必須補氣健脾,氣足了才有力量清除體內的濕氣和垃圾,補氣是去濕的根本,是治本,單純去濕則是治標。

薏米主要功效在於健脾去濕,同時還有清肺化痰作用,屬於補中有清,以去濕濁之氣見長,可以平衡血壓和血脂。薏米還有很好的養顏作用。對有皮炎、濕疹的人來說,薏米是不錯的食物。薏米也被稱為「益壽的仙丹」,可以補五臟。但是薏米性偏涼,對於脾胃虛寒的人,或是手腳冰涼比較怕冷的人、或是宮寒痛經、經期孕期、正在備孕的女性來說,是不適合吃的。

芡實在《神農本草經》中,被視為延年益壽的上品,是健脾補腎的首選。對於經常腹瀉、尿多尿頻、白帶過多的人來說,非常適合長期服用。

赤小豆,不僅能健脾去濕、利水消腫,還有很好的解酒作用。如果喝醉酒可以煮一碗來喝。但是,這裡要特別說一下的是,尿多尿頻的人,不適合長期吃赤小豆,只可暫時用來去濕。

紅棗能補中益氣,身體氣足了,就能自己把濕氣排出去。所以去濕必用紅棗。俗話說:「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大棗還有一個特別神奇的功效,就是能去除豆腥味,能讓食療湯的口感變得更好,這樣更容易堅持長期吃。但是大棗必須掰開煮才有這個作用。

製作方法

方法一:直接水煮后食用。這樣做的優點是簡單,缺點是比較耗時,特別是不太好吃,口感較差,不容易堅持。食療必須是美味的,才有可能堅持常年服食。

方法二:用豆漿機打糊,這樣比較容易消化,如果再添加其他食材,能達到良好的口感。

要想徹底去除體內的濕氣,除了食療,還需要打組合拳,從飲食、運動、情緒等全面調理。如果只是依靠食療祛濕,而不改變過去的生活習慣,體內就會不停的產生濕氣,只要一不吃祛濕的食物,馬上就會濕氣重。

首先,晚餐要少吃,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少飲酒、少喝冷飲,這樣才能養護好脾胃,避免體內濕氣的產生,從源頭上解決濕氣重的問題。有位先生,經常喝酒應酬,每次連續喝酒一段時間以後,小腿上的皮膚就會很癢,抹什麼都不管用。但只要不喝酒,過一段時間自己就會好了。因為,酒能助濕,常喝酒的人大多濕氣很重。

有道是:「動養脾、靜養腎」,意思是身體動起來,最能養脾;心靜下來,最能養腎。所以,每天走路40分鐘,或練太極、瑜伽等,這些運動有助於改善微循環,保持經脈氣血的暢通,避免體內垃圾廢物及濕氣留滯,讓濕氣及時排出體外。

最重要的是,要少思慮,多靜心,因為思慮過多會傷脾,脾虛則生濕。精神緊張、壓力大、情緒不舒暢的人,很容易變成濕氣重的體質。更多原創內容,請關注新浪微博或微信公眾號無忌大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