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散落在秋風裡的歷史

作者 | 嚴勇

東魏,這個傀儡王朝,因權臣高歡的一句話便將都城從洛陽遷到鄴城,鄴城一時無適合宮殿,他便發動八萬人花費了五年的時間才造成新城,鄴城也才真正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刻。

雖然鄴城從東漢末年起,歷經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其間曹魏、後趙、冉魏、前燕,先後建都於此,但規模都不大。高歡營建的鄴都規模較之曹魏時代的王都更為恢弘闊大,東西長八里,南北長八里十八步,並增修了許多奢華建築,如太極殿、昭陽殿、仙都苑等,史稱鄴南城。《周書·武帝紀》雲北齊:世縱淫風,事窮雕飾。或穿池運石,為山學海,或層台累構,概日凌雲。以暴亂之心,極奢侈之事。又說「宮殿壯麗,華侈過度」,從側面道出了當時的鄴城是何等巍峨華美。

在此之前,鄴城曾因兩人而聲名遠揚,一個是西門豹,一個是曹操。兩人祖籍、出生地都不是鄴,死後卻都選擇長眠於此,此中深情不言而喻。在西門豹治鄴之前,這裡還是一片人煙稀少、土地貧瘠、河水泛濫的地方。西門豹來到鄴后,看穿了巫婆編織的謊言,選擇在河伯娶媳婦的日子,將作惡的巫婆和三老投入漳河,為民除了一害。又開挖了十二條渠道,把黃河水引來灌溉農田,使得田地都得到灌溉。經過他認真的治理,鄴地從此富裕起來。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鄴,把鄴城當作魏國的陪都。此後,鄴城一步步成為侯都、王都、國都。

司馬遷曾這樣讚美他:「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後世,無絕已時,幾可謂非賢大夫哉!」人們為了紀念西門豹,就在漳河南岸豐樂鎮建立了西門豹祠堂來奉祀。

當我達到西門豹祠的時候,正是殘陽如血之時,聽一當地人說它並不對外開放。我順著他指的方向,來至門前,隔門而望,竟是一片長滿野草的荒樹林,還有一群白鵝正呱呱的叫著向我走來,彷彿在向我這個不速之客示威。門上鐵鎖已銹跡斑斑,鐵門的骨支架已斷了兩根,人可以從空隙擠進去。當我才將一隻腳伸進去時,忽聽得裡面有一隻狗狂吠不止,嚇得我逡巡而不敢進。西門豹祠堂門口有四個大字「西門豹祠」,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西門豹祠堂

後來檢閱史料,知道了曾發生在西門豹祠的一件荒唐事。由於西門豹在百姓心中威望極高,慢慢地在百姓心中就成了神的化身,西門豹祠就成了統治者去求雨的地方。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也是這麼想的,不過他的做法卻更加極端愚昧。《北齊書·文宣帝紀》云:天寶九年,是年大旱,帝以祈雨不應,毀西門豹祠,掘其冢。意思是說文宣帝高洋因天久不降甘霖,遂向西門豹祠祈雨,然雨仍不降,高洋大怒,拆除祠廟,並挖掘了西門豹的墳墓。這位主政時只顧吃喝玩樂的皇帝,不修水利,遇到天災,不反思自己,卻遷怒於西門豹,真是無知得很。

據《河朔訪古記》載,西門豹祠西不過7公里處,便是曹操的高陵所在。曹操一生南征北戰,文采武略俱全。戰場上,「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戰余時間不忘學習,將《孫子兵法》讀的透熟並作注。此外,曹操的文學造詣也很深,「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更是千古名篇。一代梟雄,以鄴城作為王都興起地,也將這裡作為最後的歸宿。

建安九年(204)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進軍圍攻鄴城,鄴城遂被曹操攻破。從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據點北遷到了鄴城,一切政令皆從此出,而漢獻帝的都城許昌則只留些許官吏。

建安二十五年(220)三月十五日,曹操病逝於徵戰的路上,在擊敗了關羽這個最大的強敵後,選擇長眠鄴都。曹操死後具體葬於何地,歷朝歷代皆不能知,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猜測。歷史上有七十二疑冢之說,也有人說他葬在銅雀台,抑或漳河水下,隨著現在考古發現,人們才最終知道了曹操墓的具體位置:即漳河南岸的安豐鄉西高穴村。當考古者挖開曹操墓后看到那些簡單的隨葬品后,人們不免對於這位梟雄多了一份敬意。

曹操臨終《遺令》云:「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曹操明確地要求「一切從簡」——給他穿平常的服裝下葬,不要陪葬金玉珍寶,文武百官不要大舉服喪……比起奢靡的北齊幾代帝王,曹操要節儉的多。

離開西門豹祠,本欲去高陵,但天色已晚,心中害怕夜間迷路,加之尚未對外開放,遂打消去看曹操墓的念頭,就在漳河邊停車駐足,對著漳河上游獃獃的凝視。漳河古渡,水脈悠悠,多少行人會在這樣的黃昏里輕輕惆悵,一如我站在這漳河邊,聽著汩汩流逝的河水發出的聲聲嘆息。唐代詩人岑參路過漳河舊城也曾寫下這樣憂傷的詩句:城隅南對望陵台,漳水東流不復回。武帝宮中人去盡,年年春色為誰來。

這條古漳河見證了西門豹治鄴,見證了曹操文治武功,見證了「六朝古都」鄴都的繁華與衰亡。漳河古渡更是一躍成為東魏、北齊王朝最繁華的貿易港口,各地貨物均絡繹不絕的由此處運往鄴都。當地文人將漳河古渡列為古鄴城八景之一,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北齊時候的清明上河圖景象:每至黃昏,日置闌干,披霞溢彩,斯山、斯水、斯人、斯物,悉入畫中,美輪美奐,絕美無二。那些美麗的風物早已湮沒無跡,就連眼前的漳河也漸漸沉睡在夜幕里,撫今追昔,真恍若一夢。

古人云: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曾經繁華一時的鄴都在北齊國破后終不能幸免於難。北周大象二年(580),外戚楊堅縱火燒城,千古名都就此毀於一旦。銅雀台只能存在古人的記憶里了,再也不能供後人登高望遠,憑河懷古了。

此後,鄴城一蹶不振,人口銳減,漳水泛濫,百姓陸續遷走,現在就連以鄴命名的縣也不存在了。據說這漳河水底,還殘留著一截鄴城牆基,已歷經千年,等待著人們去揭開那一段塵封的歷史。

曹操

沒沿著磁縣通往安陽的107國道南下,在公路旁你會看到一個北朝皇陵文化園,進去之後才發現這座園林已經荒廢,池塘都已乾涸,一棵棵綠油油的青菜正迎著秋風茁壯成長。園林里的亭子也久久沒有人坐過,上面落滿了灰塵,通往最裡面的小徑由於澆水施肥的原因而變得泥濘難行。

這麼美麗的一座園林荒廢已有許多時日了,步入正廳,裡面陳列著幾位當地的明賢雕像,蘭陵王高長恭是其中的一位,只見他手握寶劍,神采依舊。然而廳內也僅僅限於這幾座雕像,別的物件已經搬空,可謂四壁空空,無甚可觀。出了門外,環視四周,觸目皆荒涼,讓人不禁懷想曾經繁華一世的鄴城,也擺脫不了這樣的下場,最終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地名與陳跡讓人嘆息。若是蘭陵王能自立為王,力挽狂瀾,也許北齊的歷史會被改寫,但歷史是不容許被假設的。

園內靜悄悄的,正可沉思,荒涼的場景,正是一種歷史真實的呈現,許多修繕如舊的故居新冢其實已經失去了原汁原味,只有那些被丟棄的遺迹往往更為真實。這麼大的園子留有幾點殘跡,彷彿是在偌大的畫紙上留白,給人以情感宣洩的空間。稍坐片刻,便起身向蘭陵王墓出發。由於手機版地圖上標出了兩個蘭陵王墓,導致我離開了近在咫尺的蘭陵王墓,往前方開去,至下一個路口拐進一個小道,問路過的村民才知道,原來走錯了,但是掉頭不易,只好沿著小路前行,途中又見墓地模樣的園林,便驅車過去,卻再次誤入歧途,只好倒著車子原路返回,邊走邊問,終於在最後一絲夕陽落入雲層之前趕到了蘭陵王陵。

蘭陵王陵的外圍牆緊靠著小路邊,正門卻藏在裡面,從小路經過如果不問人,是絕對看不到蘭陵王陵幾個字的。我們把車停在三岔路口的一塊荒廢的空地上,便急急詢問路口賣糕點的小販蘭陵王墓怎麼走,他淡然的把手往裡一指,就在那邊。我們沿著手指的方向走去,果然看到一個小門,上面用小篆寫著「蘭陵忠武墓」,門前的石碑上刻著「磁縣北朝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進的園內,只見種植了一些柳樹與柏樹,不遠處,一個小男孩正和父親挖山芋,不知因何事而哇哇大哭。這哭聲劃破了蘭陵王陵的寂靜,也給這座墓園蒙上了一絲的凄清與落寞。如今的陵園早已成為百姓種植蔬菜的地方了,這也跟在北朝文化園看到的景象一致。蘭陵王陵里就剩下一個高高的土丘,前面立著一座蘭陵王白玉雕像,只見他神情平靜,目視前方,彷彿在這個世間並沒有經過什麼不平的事情,有一種安靜肅穆之美。但他右手中提著的一副獠牙面具,則告訴我們這平靜的背後曾有過多少難忘的過去。

蘭陵王

在墓地的南面有一個碑亭,裡面存放著蘭陵王的墓碑,碑高4.21米,寬1.28米,厚0.33米。正面篆刻:齊故假黃鉞太史太尉公蘭陵忠武王碑。墓碑記載了蘭陵王的一生事迹,因其飄逸的字體、久遠的年代、寬大的碑體、保存的完整被譽為「北朝第一碑」。這一碑記為人們解開了那一段久遠的歷史,讓人觸碰到那一段令人凄美的歲月。

北齊帝王幾乎都是暴君,荒淫無道,使得民不聊生,然而不可否認,這一時期的石窟藝術卻達到了巔峰,使得它在中國歷史上還能有大量遺迹流傳下來。蘭陵王就生在那個山河飄零的末世,他的父親高澄尚未來得及登基,就被廚子刺殺,留下他們五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很幸運的在宮廷鬥爭中活了下來,並且由於戰功,升為尚書令,并州刺史,手握重權,擊敗了周軍多次進攻。蘭陵王每與敵作戰必戴猙獰面具,只因他長相貌美,周軍從此知道齊軍有此人,交戰時知道對手是蘭陵王便不戰而逃,令敵膽寒。最為輝煌的一次則是洛陽邙山大捷,他帶領五百騎士直衝周軍十幾萬大軍,一直殺到洛陽城下,城裡的守軍仍然不敢相信他,他摘下了猙獰面具才相信他就是危難中來馳援的蘭陵王,於是軍心大振,一舉擊敗了周軍。戰後,士兵們為了歌頌他還創作了一出《蘭陵王入陣曲》來演繹蘭陵王的「戰神」風采。正是因為他太優秀了,引起了後主高緯的猜忌,最後被賜予鴆酒而死,北齊失去了這位戰神,北周皇帝宇文邕知道后立即大赦天下,揮兵直指北齊,北齊經過象徵性的阻擋之後,迅速滅亡。

古人云:亂世出英雄。蘭陵王就是這亂世的英雄,只可惜他忠心耿耿,卻得來這樣一個下場。想想北齊那麼多兄弟相互殘殺爭著做皇帝,他有兵權在手卻不為所動,真是難得。就是這麼一個不中用的後主,他卻心甘情願的為他而死,真令人心疼。統一天下的壯志還沒有實現,就被昏君所殺,真是命運的不公,齊國的不幸。若換作其他弟弟,早就謀反篡位了,比如他的五弟安德王高延宗就反了,自立為帝,可惜大勢已去,獨木難支。當他到墓前來看蘭陵王的時候,他悲從中來,含淚寫下了《經墓興感詩》:「夜台長自寂,泉門無復明。獨有魚山樹,鬱郁向西傾。睹物令人感,目極使魂驚。望碑遙墮淚,軾墓轉傷情。軒丘終見毀,千秋空建名。」千載而下,憑弔蘭陵王陵,以此詩最能動人心魄,情感也最為真摯,詩中不僅寫深了手足之情,更有英雄相惜的絕望,詩句中字字真情,當時情景如在眼前。

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斯人不堪憐。秋風吹過荒墳上的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容貌俊美,馳騁沙場的一代戰神最後也化作了一抔土,湮沒於荒煙蔓草間。他的妻子鄭妃經過此人生大劫,看破紅塵最遁入空門,在她心中永遠只有那個貌美心柔的蘭陵王,別人再也不能進入她的內心。從此寂寞紗窗,青燈古燭,不問今宵昨日,為之獨守一方凈土。每年,蘭陵王陵前都迎來一批來自東瀛的演奏團體,他們演奏著古曲《蘭陵王入陣曲》,來憑弔這位戰神。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