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及緩解足底筋膜炎?

你是否曾有過這種感受:早晨下床后,在腳踩地的瞬間腳心如針刺一般疼痛,行走一段時間后疼痛會有所緩解,但這種疼痛會持續存在。這種病痛體驗多預示著足底筋膜炎的出現。如果你還是半信半疑,可以做個小測試:保持坐位,用手把大腳趾向上勾起,如果此時足底有強烈疼痛,那你很有可能患上足底筋膜炎了。

那足底筋膜炎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了解一下。

什麼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一束由足跟連接至五根腳趾的蹠骨的帶狀結締組織,位於足底脂肪層深面,支撐著人的足弓。足跟承擔著身體重量的60%,當人在行走或跑步時,足跟與地面接觸,足底筋膜受到牽拉,很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其本質是由於局部軟組織退行性病變引發,包括肌肉勞損,足跟部脂肪墊消退等。當我們走路、跑跳姿勢不正確,或是穿了不合適的鞋子(鞋底太薄或太硬),過多的壓力就落在特定的軟組織區域上,長期下來造成軟組織退化。因為身體運動以代償來產生動作,最終腳底的軟組織負荷了過多壓力使足底筋膜出現發炎、部分撕裂的癥狀,造成疼痛。具體表徵為,走的時候足跟附近疼痛,跑跳時加重,跖腱膜近側附著處(跟結節)有明顯壓痛,且被動牽拉時疼痛。

Advertisements

哪些人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

1、跑者(長跑),占發病人群的80%。

2、40-60歲的中老年人。

3、扁平足、高足弓、拇指外翻、X、O型腿人群。

4、小腿后側肌肉(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過緊人群。

5、體重過重人群。

6、需要久站、長時間步行人群。

7、長久不運動一次運動量特別大的人群。

8、經常穿不合適鞋子參加運動的人群等。

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

1、休息,減少在硬地上久站或行走。避免足跟筋膜再承受過多拉扯。

2、冰敷足跟。協助消炎,減輕疼痛和腫脹(癥狀發生的2-3天適用,每次10-15分鐘,每天2-3次)。

3、超音波、短波。以深層熱促進組織癒合。

4、熱水泡腳。水溫在40℃-43℃,進行15-20分鐘浸泡。可加速足底血液循環,有利於炎症的吸收,對過度疲勞的足底筋膜有恢復作用。

Advertisements

5、鞋墊或支撐良好的運動鞋。應用於扁平足或高弓足,幫助減低足底負擔。

6、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止痛。

7、深層橫向按摩(DFM)。促進局部循環,破壞粘連。

8、伸展。應用於足底筋膜和小腿后側肌肉,減低組織張力。

如何預防緩解足底筋膜炎

1、筋膜和肌肉牽拉

原理:拉伸小腿,緩解小腿肌肉過緊,改善足踝柔韌性,減少足底筋膜張力。

方法:腳踩網球前後左右來回放鬆。

2、足底筋膜牽拉

方法:採取坐位,手抓腳趾向前向後牽拉,直到感覺足底牽拉開,感到舒服時維持15-30s,放鬆。保持3-5次/組,3組/天。

3、蹲踞式足底牽拉

原理:牽拉足底固有肌(屈趾短肌、外展拇趾肌、外展小趾肌、跖方肌)。

方法:膝蓋一高一低蹲位,雙手觸地,重心放后側膝蓋上,慢慢把這個膝蓋前移,腳趾著地並拱起腳掌。整個過程要慢,防止運動損傷。

4、站立位腓腸肌牽拉

方法:面牆站立,雙臂扶牆與肩同平。患腿盡量后伸,伸直,腳跟不離地,前腿彎曲,身體前傾。小腿有牽拉感時維持20-30s。保持3-5次/組,3組/天。

5、站立位比目魚肌牽拉

方法:面牆站立,雙臂扶牆與肩同平。雙膝彎曲至下蹲位,腳跟不離地。身體前傾。後腿有牽拉感時維持20-30s。保持3-5次/組,3組/天。

6、赤足走

鍛煉足部肌肉和靈活性。

方法:每天赤足走25-50米,腳外側著地。

7、強化足底屈肌

方法:腳趾抓毛巾。腳後跟著地,腳趾抓毛巾後放開。保持10-20次/組,重複3組。

8、強化小腿三頭肌

方法:地面、台階處提踵。腿伸直,腳尖抬起后慢慢放下,接近地面或低於台階面,再次抬腳尖。保持10-20次/組,重複3組。

足底筋膜炎的出現,說明身體已出現疲勞,如果不予以重視,很容易演變成扁平足,或引起腰部筋膜緊張出現腰痛。所以遭受足底筋膜炎的困擾后,一定要及時調整運動計劃,讓小腿和足跟多休息,待疼痛消失后再慢慢恢復訓練強度,從而使身體科學高效地恢復,儘快回到一個良好的狀態。

註:本文為運動健康網原創內容(作者:田雪文),如需轉載請說明來源。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