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分型

中醫雜談,等你一起來談中醫,談學習,談養生,談經驗,談行醫故事!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分型

Steibery分類法於1992年被美國骨科醫師協會髖關節分會所接受,具體分期如下:

0期:X線片正常,骨掃描和MRI表現正常或非診斷性

Ⅰ期:X線片正常,但骨掃描和MRI表現異常

A—輕度(小於15%的股骨頭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頭受累)

C—重度(大於30%的股骨頭受累)

Ⅱ期:股骨頭透亮或硬化改變

A—輕度(小於15%的股骨頭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頭受累)

C—重度(大於30%的股骨頭受累)

Ⅲ期:軟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無股骨頭改變

A—輕度(小於15%的關節面,下陷小於2mm)

B— 中度(15%-30%的關節面受累)

Advertisements

C—重度(大於30%的關節面受累)

Ⅳ期:股骨頭變形下陷

A—輕度(小於15%的關節面受累,下陷小於2mm)

B—中度(15%-30%的關節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於30%的關節面受累,下陷大於4mm)

Ⅴ期:關節面間隙狹窄或和髖臼改變

A—輕度(平均股骨頭受累嚴重程度與Ⅳ期)

B—中度(確定的相似,並估計有)

C—重度(髖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關節炎改變

對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疾病,明確骨壞死大小對決定治療方法及預后十分重要。而Steiberg分期最重要的特徵是客觀測定壞死範圍,雖然此分期比以往的各種分期方法繁瑣。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髖無癥狀,X線片無表現或輕微密度增高(點狀密度增高)。

Ⅱ期:仍無癥狀或輕微,X線密度增高,頭無塌陷。

Advertisements

Ⅲ期:癥狀輕微,有軟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見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見

Ⅳ期:髖痛,呈陣發性或持續性跛行及功能障礙,頭扁平或骨質壞死。

Ⅴ期:疼痛明顯,死骨破裂,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嚴重,有的疼痛較Ⅴ期減輕,但股骨頭肥大變形,半脫位,髖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頭性壞死的X片徵象

(1)水滴征 指股骨頭內有多個象水滴於桌面,水滴被蒸發后的水滴痕迹樣改變,也稱股骨頭麵包圈樣改變(股骨頭壞死初期)。

(2)低密度征 指股骨頭內有大面積水滴征改變,水滴征改變區內的骨小梁消失(股骨頭壞死初期)。

(3)新月征 指股骨頭頂部呈半月狀軟骨下斷裂,股骨頭軟骨下骨小梁與軟骨分離,新月狀斷裂透亮區徵象。在蛙式位骨盆片X片,股骨頭外上側顯示的最清楚(股骨頭壞死I期)。

(4)斷裂征 股骨頭軟骨下斷裂,一處或多處裂縫樣透亮帶狀改變,這是股骨頭早期塌陷的徵象(股骨頭壞死I期)。

(5)硬化征 在股骨頭內任何部位,呈一處或多處,片狀或帶狀硬化性高密度骨質改變。(在股骨頭壞死的I、II、Ⅲ期中都可以見到)。

(6)變形征 股骨頭內出現死亡骨細胞的吸收,股骨頭外型被破壞,股骨頭塌陷、扁平肥大徵象(股骨頭壞死的II或Ⅲ期)。

(7)修復征 股骨頭內硬化性死骨吸收縮小,周圍顯示疏鬆帶(吸收帶),硬化性被吸收的外圍,低密度透光區縮小,股骨頭骨密度均勻,這種變化即是形成新骨的修復徵象。

股骨頭壞死CT表現

股骨頭壞死的CT檢查,是從橫斷分層觀察死骨塊的大小,而且可以明確顯示囊狀改變的大小,股骨頭軟骨下斷裂骨折,股骨頭塌陷的部位和塌陷的程度。

(1)股骨頭壞死的早期階段CT檢查,X射線片檢查還不能確診時,CT檢查就可以看出病理變化。這一時期,股骨頭內可以看到多處片狀低密度影像,在片狀低密度影像中,骨小梁缺少或部分骨小梁被吸收而消失,關節間隙無改變。

(2) 股骨頭壞死的中期階段CT檢查,股骨頭內出現大小不等的囊狀透光區,囊狀透光區邊緣模糊。同時可見股骨頭內,有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頭軟骨面不規則的斷裂變形,關節間隙寬窄等。

(3)股骨頭壞死的晚期階段CT檢查,股骨頭內出現大面積的囊狀透光區,囊狀透光區邊緣模糊不清,股骨頭內大面積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頭軟骨面不規則的斷裂變形或軟骨消失,股骨頭塌陷變形,髖臼外緣增生,髖臼骨質硬化或囊狀改變,髖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

股骨頭壞死MRI表現

「核磁共振」簡稱MRI,是由於原子核中特定磁場吸收或釋放磁電輻射成象。磁共振具有清晰的軟組織分辨能力,反映病變區域組織學的變化有獨特的優越性。具有軸位、矢狀位、冠狀位等平面掃描,目前對診斷股骨頭壞死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核磁共振診斷,主要用於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診斷,它能在X射線片檢查、CT檢查都無法確診的階段,做出正確診斷。

股骨頭壞死核磁共振表現,核磁共振在股骨頭壞死的最早期,即可觀察到股骨頭脂肪組織的高信號中,出現不同形態的低信號環形或帶狀,均勻或不均勻瀰漫性區域改變,軟骨下有殼狀骨折帶。

(1)股骨頭壞死的 X 線表現

初期: 髖關節間隙輕度增寬,以關節中下為主,主要因關節軟骨增寬,股骨頭外移所致,早期股骨頭在外移2mm以內,晚期可達5mm,一般認為是關節旁及關節內軟組織充血所致,可以逆轉。

中期: 股骨頭皮質可以斷裂形(台階狀)成角,基底處出現平行的雙皮質征(雙邊征),其中台階征及雙邊征是X線判斷股骨頭塌陷的早期徵象,隨後股骨頭廣泛脫位和碎解,其內可見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區,股骨頭壓縮變扁平,輪廓不規則,關節腔最初因股骨頭變扁而增寬。股骨頸下方出現皮質增厚或骨膜增生,關節間隙可呈不規則變窄,髖臼關節面增生硬化,Sheaton線不連續,股骨頭碎塊可成為關節遊離體。

晚期: 股骨頭骨結構完全消失,股骨頭明顯變扁或覃狀變形,內有瀰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變區,關節間隙變窄,股骨頭增粗,可有關節半脫位。髖臼緣和股骨頭基底部增生變成骨贅,髖臼關節面出現硬化並囊變,股骨頭與髖臼變扁,股骨頸吸收,使下肢變短。

(2)股骨頭壞死CT的表現

Ⅰ期 骨質無明顯異常,但可有滑膜增厚,關節囊腫脹,關節腔積液,關節間隙相對增寬。

Ⅱ期 股骨頭形態正常無塌陷,正常時股骨頭中心因持重應力的作用骨小梁生理性密度增高呈「星芒征」,當發現骨缺血性壞死時,星芒狀骨紋間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勻大眼狀,由於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狀骨紋增粗、扭曲、濃密。

Ⅲ期 此期稱為塌陷前期,股骨頭變平,股骨頭前上部關節面下見窄細狀透亮帶,即「半月征」。

Ⅳ期 股骨頭塌陷變形,股骨頭內是不同程度囊變,周圍有硬化或不規則,因塌陷所致的濃度區,可見碎骨片和關節遊離體。繼發退行性骨關節病,出現增生骨刺、關節間隙狹窄、關節半脫位。

(3)股骨頭壞死的 MRI 表現

MRI 敏感性優於骨核素掃描和 CT 及 X 線檢查。這是因為股骨頭髮生壞死後,修復組織不斷伸入壞死區上方骨髓的變化早於骨質變化,MRI可以在骨質塌陷及修復以前反映出骨髓細胞的變化。所以, MRI 應作為早期檢查診斷骨壞死的主要手段。

0期 一般患者無癥狀,病理表現為造血骨髓的丟失,胞漿滯留並有竇狀小管,間質內積液和骨髓脂肪細胞的壞死。MRI可表現正常,在骨掃描時局部呈現一示蹤劑缺血性冷點。只在 MRI 動態掃描時上述冷點可表現為增強減弱。

Ⅰ期 股骨頭不變形,關節間隙正常,X 線平片、CT多不能顯示明顯的骨質病變,稱X線前期。T1加權股骨頭負重區(根據關節軟骨結構和功能的特點,將股骨頭軟骨面分為三個部份,外上方與髖臼軟骨面相差的壓力負重區、壓力負重區內側的非壓力負重區和外側周圍的非壓力負重區)顯示線樣低信號。T 2 加權呈高信號病理特徵,是骨和骨髓的壞死無修復,以骨髓水腫、骨細胞壞死、骨陷窩空虛為主要改變。

Ⅱ期 股骨頭不變形,關節間隙正常。T 1加權為新月形邊界清楚的不均勻信號,T 2加權顯中等稍高信號,周圍不均勻稍低信號環繞,呈典型的雙線征,位置基本與CT的條狀骨硬化一致。病理上為病灶中心大量不規則的細胞碎片壞死,周邊纖維化,新骨形成和肉芽組織增生。

Ⅲ期 股骨頭變形,軟骨下骨折、塌陷、新月體形成。T1加權呈帶狀低信號,T2加權示中等或高信號,為關節積液進入軟骨下骨折線的裂隙。新月形壞死骨發生應力性軟骨下骨折、塌陷並與關節軟骨分離。由於纖維組織長入形成緻密的無血管牆,使修復被阻擋,進入壞死骨的修復受限。

Ⅳ期 關節軟骨被完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股骨頭顯著塌陷變形,髖臼出現硬化、囊性變及邊緣骨贅等非特異性繼發性骨關節炎。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中醫雜談精品班第十八期,王海東教授親傳弟子針刀學習班第三期將要開班啦!詳細情況如下,等待您的諮詢哦~~~

申版權明:由中醫雜談編輯部編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審:彭家大小姐

校稿:魯海花 陳伏鳳

編輯:茶和咖啡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