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軒一個挺直腰杆子的族長卻是個失敗的父親

他的理想是世世代代留在白鹿原上,耕讀傳家。為了家門興盛、族人和睦,他的子女都必須在他的規劃下,按既定軌道運行,容不得絲毫偏差。

然而,最終,他的子女個個都沒能如他所願。

白孝文的徹底黑化

最初,白嘉軒把心血都投入在長子白孝文身上。

孝文是個讀書的苗子,想要像鹿兆鵬、鹿兆海一樣,到城裡去念新學。但白嘉軒不準,一門心思要把他培養成下一任族長。孝文不敢違逆,只能認命,安安心心跟著父親學做族長。

孝文不善耕種,白嘉軒看不入眼。孝文膽小怯懦,白嘉軒也看不入眼。他對孝文的教育方法就是打壓、貶低。而愈是打壓、貶低,愈是覺得孝文處處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鹿兆鵬。

在這樣的教育下,孝文表面上想學光明正大,但內里卻不免陰暗自卑,生出了太多嫉妒心、比較心。

Advertisements

白嘉軒對孝文的嚴苛要求,純屬出於一種自戀,即:我白嘉軒的兒子必須如何如何,我白嘉軒的兒子絕不能如何如何。但凡孝文有行差踏錯,他不是去教育、去引導,而是感到極度的受挫和失望,擺出一副厭棄的態度:「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

結果,孝文完全丟棄自尊,破罐子破摔,父子反目成仇。之前的孝文主動壓抑天性、百般討好父親,卻仍然達不到父親的要求。自此以後,他乾脆放棄了,不要臉皮,甘當逆子。

後來,孝文進了保安團,一路陞官,返鄉祭祖,貌似是「浪子回頭」了。尤其是當兒子當上了縣長后,白嘉軒頗有些自得:還是白家祖墳風水好。

可是,這時候的白孝文已經徹底黑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一心討父親喜歡的孩子,而是一個卑劣、狡詐、兇殘、表裡不一的「假人」了。

Advertisements

白孝武的蹩腳模仿

長子背叛家門,白嘉軒只好把期望都寄托在次子白孝武身上。

起初,白嘉軒對孝武感到很滿意,因為孝武順從他,模仿他,事事請他的示下,處處以他為榜樣。孝武是把種地的好手,勤儉持家,維護家聲,雖然不喜讀書、在知書識禮方面有所欠缺,但他一心一意地學習父親如何行事處世。

可是,這種滿意並沒有持續太久。白嘉軒慢慢發現,孝武雖然處處都學他,但卻處處都學得不像。

白鹿原爆發瘟疫,村民們把這場天災歸結為田小娥的鬼魂作祟,紛紛要求為田小娥修廟供奉。這觸動了白嘉軒心中恪守道德、純凈人心的根基。

孝武不懂這一點,反而帶頭主張修廟,「順應民心,為民請命」。他以為這是在學父親的風範,卻沒料到反而觸怒了父親。

再比如,黑娃不當土匪了,拜朱先生為師,想要回到原上認祖歸宗。朱先生轉述了這個意思,問孝武如何,孝武說他得回去請父親的示下。這件事令白嘉軒大感失望。

一是,黑娃能「聞過必改」,這在白嘉軒看來是件大好事——但孝武卻連這一點都想不到,一點主見也沒有。二是,孝武認為黑娃打折了父親的腰,父親就一定不會同意他回原上——如此揣度白嘉軒,就更令他生氣,讓他感到這個兒子缺乏胸襟、度量太小。

孝武是個順民、孝子。正是他的順從,使他缺少主見,沒有主心骨。所以,無論他多麼認真地模仿白嘉軒,卻永遠學不到神、學不到魂,只能做一個蹩腳的模仿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