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大師的思考,值得一看

解決拖延症的利器:改變結構。

先來假設你需要完成一堆任務,很多人一上來就先把較為輕鬆的事情做完了,然後遲遲不想去碰對自己而言相對複雜的任務,直到最後時間來不及了才痛苦地把任務完成。

拖延症就是這麼來的。拖延的這段時間裡,心情可是一點都不輕鬆。

其實你需要的只是一個順序的變化。集中精力先把難事、大事辦了,再去處理那些你做起來得心應手的事情,會發現,整個過程的體驗會輕鬆很多。


給予不等於愛。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也包括適當的拒絕。

日常生活中,經常把所謂的有求必應當做一種愛,其實這充其量只是一種溺愛。

拿母子關係來說,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會願意犧牲自己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堅持開車送他上下學,捨不得讓他乘校車,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

Advertisements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非常依賴她,也能從中獲得一種被需要的滿足感,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因為這對孩子的心靈和心智生長和沒有任何協助。

其實不只僅是親子關係,任何感情皆是如此,真正的愛不是相互依賴,而是互相滋養、共同生長。


衝突中,切忌指責和視而不見。

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大概就是抵觸了關係一旦靠近,就會出現摩擦。大家也千萬不要視抵觸為魔鬼,避而遠之。學會正確地處理衝突,其實能讓感情更進一步。

說正確的做法之前,先來看錯的處置抵觸的過程中,兩種典型的錯誤就是指責和視而不見。

指責太常見了。「這人怎麼回事」這類話的潛台詞就是所有人就得聽我的,給人一種強加個人意志的感覺。

視而不見呢,就走了另一個極端,以為三緘其口就能讓矛盾消弭於無形。遺憾的這麼做往往是新仇舊賬一起算,忍氣吞聲最後撕破老臉。

Advertisements

好的關係會促進相互進步,真正有愛的人,既不會居高臨下地指責對方,也不會因為害怕抵觸而放棄溝通。

正確處置抵觸的關鍵就在於溝通,理解對方是一個和自己不一樣的獨立個體的基礎上,用對方能理解的語言,對方能承受的範圍內溝通。

永遠記住,指出他人的問題前,先反省自己。當你認識到自己並不是個完美的人時,也更容易在溝通的過程中,堅持寬容的心態。

如果感覺文章寫的還可以,不妨點個關注,留個言,或者點贊轉發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