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的辛勞,三七種植(一)

三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其生長環境需求為: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小,土壤相對濕度達到70-80%, pH值4.5-5.6的酸性紅壤和黃壤,所以三七的培育可以說是另類的科技活。

選地,一定要有坡度

選地一定要選有坡度的山地,便於排水防洪,如果發生內澇,三七就會全部淹死。然後要順著坡形建壟,建了以後排水溝自然就出來了,三七的種子就種在壟上。

平地,選好壟的走勢

然後是打樁,打樁以後牽鐵絲,其作用是在頂上鋪滿遮陽網,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在三七的幼苗之上,因為三七是三分喜陽,七分喜陰。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這種生態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徵相一致。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七農,對三七生長發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別。

每四顆樁之間的面積叫空(konng,四聲),人們都用空做單位,來丈量每一塊地的種植面積,也用每一空的產量來估量整塊地的產量。

打樁,還要鋪滿遮陽網

三七從播種到收穫,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 三七的種植不但運作周期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三七的種植,與其說是七農們的辛勤勞作,還不如說是利益與風險的賭博。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