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試藥人:把生命變成一場豪賭

醫藥無疑是個暴利行業。在藥品銷售環節的貓膩有多少,大眾勢必都有耳聞。甚至國家為了肅清行業亂象,已經明確醫藥代表的性質為學術推廣和技術諮詢等活動,不得參與銷售環節。和醫藥代表們推高葯價,從中拿取回扣的銷售行為相比,今天我想說的是另一群人,一個拿生命當賭注的群體——職業試藥人。

據媒體報道,每天有370種新葯上市,而每個新藥品上市的必經之路則是動物和人體測試。2012年的官方數據是參與試藥的人群總量達到50萬人之多。

和人類基因組序列相似、顏色利於標記辨認、哺乳動物以及形體小,這是小白鼠被選為動物實驗對象的原因。

是葯三分毒,這是中醫里的一句古話。藥品的毒副作用在現代醫學也得到了驗證,慢性病用藥造成的肝臟損傷、抗生素濫用引起的耐藥性以及非靶向化療藥物對正常細胞的傷害這都是已經發生的具體實例。國外的醫藥研發流程中,公立機構的試藥人員名單會聯網,避免重複試藥;私人藥廠要進行藥品人體測試,則必須為測試人員簽訂醫保合同、購買保險,同時提供路費和飲食的補助。試藥人大多是志願者,基本沒有人以此為職業。

Advertisements

國內的情況則變成完全由利益驅動的黑色產業鏈條。由藥廠開出條件,醫療服務外包公司(CRO)承攬,CRO給自己圈子內的人群發布信息,最後階段就是簽訂《知情協議書》,然後體檢,開始試藥。

不消說,試藥中介和CRO會拿掉絕大多數補償金,留給受試人的僅僅是很少的一部分。即使如此,依然有瘋狂的人為了補償金不惜一個月參加一次試藥,拿到3、4000元的補償金維持生活。

為了能夠持續「躺著掙錢」,職業試藥人圈子內還會有隱瞞病史和試藥史,尿檢時偷換尿液,為了降低尿蛋白含量服用藥物等等手段來通過體檢,只求能繼續參加測試。

最壞的情況發生在2011年,山東姑娘王海冰死了,僅僅參加新葯測試后26天。歷經三年訴訟,家屬得到了48萬元的賠償,但這和新葯上市賺取的巨大利潤相比,帶血的幾十萬元還是顯得微不足道。

Advertisements

什麼樣的人會為職業賭上自己的健康?失去收入來源的失業人群、收入低廉的農民都是其中一份子。面癱、胸悶這些後遺症將是他們今後人生的附骨之蛆,但總有認為自己天生幸運的人一擁而上。

有試藥人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自嘲,說自己從事的是冷漠而偉大的工作。是呀,他們都是隱姓埋名的殉道者,像極了嘗百草的神農氏。這註定是一個以悲劇收尾的故事,卻還是有人飛蛾撲火。該譴責研發藥物的藥廠嗎?還是該鄙夷這些隱瞞情況,扭曲實驗結果的職業試藥人?亦或是取締那些醫藥外包機構?

每個人都會生病,誰都不希望自己拿到的葯是有瑕疵、存在二次致病風險的。這個群體的聲音很小,或許關注他們的人甚至還覺得他們的行為有些可恥。但我想多一個人關注,總會為這個群體多一分爭取正常權利的可能,這也算是這篇文章的初衷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