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足底的「老繭」——雞眼、胼胝、跖疣

長在足底的「老繭」相信困擾著許多人的正常生活,但從皮膚科角度講,生活中所講的「老繭」根據臨床表現有著不同的名稱——雞眼、胼胝(pian zhi)、跖疣,雖然乍一看都是那厚厚的一層。

一、雞眼:因局部長期摩擦或擠壓而發生

表現:界限清楚、嵌入皮內的針頭至蠶豆大小、淡黃或深黃角質增生物,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與皮面持平或稍隆起,呈楔形向下增生至真皮層,其下有一層灰白色的薄膜及雞眼滑囊。若用刀削去表面的角質物,中央可見一堅硬的角質栓,周圍有一透明的黃色環,形如雞眼。

發生於趾背或跖部的雞眼表面較硬、有光澤,壓迫時會產生疼痛感,成為硬雞眼;發生於趾間的雞眼因汗液的浸漬而軟化,表面白色,稱為軟雞眼。

治療:不易自愈,易複發,減少摩擦和壓迫,不穿緊硬的鞋子。治療方法:雞眼膏(成藥,直接外貼)、雞眼軟膏(注意雞眼周圍皮膚的保護)、40%尿素軟膏外敷、鴉膽子仁搗爛外敷、激光、手術。

Advertisements

二、胼胝:是由於長期受壓或摩擦引起的局限性、扁平狀、角質增生性損害(真正意義上的老繭)。

表現:為境界不清、黃色、扁平或丘狀隆起、局限性增厚的角質板,中央較厚,邊緣較薄,質硬光滑,半透明,嚴重時可皸裂,常對稱發生於手足,一般起病較慢,無自覺癥狀,嚴重時可有壓痛。

治療:盡量減少受壓或摩擦。治療方法:小刀修削(先用熱水浸泡使之軟化)、外用角質剝脫劑(25%水楊酸火棉膠、0.3%維A酸乳膏)、烏梅膏(烏梅30g,食鹽9g,醋15ml,先將鹽和烏梅放水中浸泡24小時,去除烏梅核,將烏梅肉和醋搗成糊狀,敷藥前先用刀刮除較厚的角質層,每日換藥1次)。

三、跖疣:見我於2017-03-22發表的「病毒性皮膚病——疣」一文。跖疣一般通過冷凍、激光、光動力等方法治療。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