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由於人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臨床上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清鐵蛋白減少和鐵劑治療有效為特點的貧血症。

鐵的來源

1.外源性鐵:主要來自食物,占人體攝入量的1/3;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前者吸收率高於後者。動物性食物含鐵高且未血紅素鐵,吸收率達10%~25%;母乳與牛乳含鐵量均低,但母乳的鐵吸收率比牛乳高2~3倍。植物性食物中的鐵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約1.7%~7.9%。

2.內源性鐵:體內紅細胞衰老或破壞所釋放的血紅蛋白,占人體鐵攝入量的2/3,幾乎全部被再利用。

腸腔內一些因素影響鐵的吸收。維生素C、稀鹽酸、果糖、氨基酸等還原物質等使3價鐵變成2價鐵,有利於鐵的吸收;磷酸、草酸等可與鐵形成不溶性鐵酸鹽,難於吸收;植物纖維、茶、咖啡、蛋、牛奶、抗酸藥物等可一直鐵的吸收。

鐵的需要量

小兒由於生長發育的需要,每日需攝入的鐵量相對較成人為多。成熟而自生后4個月至3歲每天約需鐵1mg/kg;早產兒約達2mg/kg;各年齡小兒每天攝入總量不宜超過15mg。

臨床表現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6個月至2歲最多見。發病緩慢,其臨床表現隨病情輕重而有所不同。

一般表現:

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較明顯。易疲乏,不愛活動。年長兒可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

髓外造血表現:

由於髓外造血,肝、脾可輕度腫大;年齡愈小、病程愈久、貧血愈重,肝脾腫大愈明顯。

消化系統癥狀:

食慾減退,少數有異食癖;可有嘔吐、腹瀉;可出現口腔炎、舌炎或舌乳頭萎縮;重者可出現萎縮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綜合症。

神經系統癥狀:

表現為煩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智能多數低於同齡兒。

心血管系統癥狀:

明顯貧血時心率增快,嚴重者因心臟擴大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其他:

因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併感染。可因上皮組織異常而出現反甲。

治療

主要原則為去除病因和補充鐵劑

一般治療:

加強護理,保證充足睡眠;避免感染,如伴有感染者應積極控制感染;重度貧血者注意保護心臟功能。根據患兒消化能力,適當增加含鐵質豐富的食物,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以增加鐵的吸收。

去除病因對飲食不當者應糾正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食物組成,有片式習慣者應予糾正。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鉤蟲病、腸道畸形等,應予及時治療。

口服鐵劑:

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若無特殊原因,應採用口服法給葯;二價鐵容易吸收,例如硫酸亞鐵(含元素鐵20%)、富馬酸亞鐵(含元素鐵33%)、葡萄糖酸亞鐵(含元素鐵12%)、琥珀酸亞鐵(含元素鐵35%)等。

注射鐵劑:

慎用

輸紅細胞:

一般不必輸紅細胞

預防

做好衛生宣教工作,是全社會尤其是家長認識到缺鐵對小兒的危害性及做好預防工作的重要性,使之成為兒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主要預防措施包括:提倡母乳餵養,因母乳中鐵的吸收利用率高;做好餵養指導,無論是母乳或人工餵養的嬰兒,均應及時添加含鐵豐富且鐵吸收率高的輔助食品,如精肉、血、內臟、魚等,並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嬰兒如以鮮牛奶餵養,必須加熱處理以減少牛奶過敏所致腸道失血;嬰幼兒是哦(穀類製品、牛奶製品等)應加入適量鐵劑加以強化;過早產兒,尤其是非常低體重的早產兒宜自2個月左右給予鐵劑預防。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