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藝術走進生活,讓生活更加精緻!

自2012年到現在,市場一直處於調整階段,縱然期間也出現了不少驚喜,但是市場的二八分化還是在拉大。只有極少數的收藏家才能接觸到頂尖藝術品,而絕大部分的藝術愛好者偏向了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消費。從而中低端的藝術品自然會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考驗。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市場的調整讓更多人意識到,藝術品不僅僅是投資手段,也是提升生活質量的方式。顯然金字塔頂尖的收藏家已經讓藝術品很好的融入生活,那麼如何讓藝術品走進大眾消費家庭就成了市場好轉的關鍵!

安思遠

「如果無意與作品朝夕相對 就千萬不要收藏它」。安思遠生前是個單身漢,他收藏的幾千件藏品分佈在位於美國曼哈頓私人寓所的22個房間中,那兒既是他的私人住所,又是他的珍藏館,名流匯聚。他去世后,藏品被送去拍賣行,足足耗時五天才拍完,總價高達8.16億元。安思遠 對藝術品的陳設很講究,不僅有中國字畫、圈椅、花瓶,還有日本畫作、印度的佛像藝術品,以及英式的椅具,不同時代不同風格藏品,居然能井然有序地陳列在一起,相當奇妙!

Advertisements

莫士撝

水松石山房主人─ 莫士撝 (Hugh Moss) 在英國的一棟十五世紀的建築里有一間工作室。與他本人一樣,在西式的外觀下卻有著東方的靈魂。壁爐上掛著的是上個世紀水松石山房主人所藏的吳昌碩題寫的「水松石山房」的書房匾,自此即作為莫士撝先生的堂號。

菲利普·德·巴蓋

截至目前,100餘件可追溯到中國16-17世紀,質地為黃花梨、紫檀的稀有明式硬木傢具珍品,使菲利普·德·巴蓋先生成為中國以外擁有該類收藏數量最多的藏家。據統計,明代生產的黃花梨和紫檀傢具總數不超過2000件,流傳至今的約為1000-1500件。德巴蓋先生因收藏產生「生活於明代」的想法,遂由王世襄先生惠贈收藏室名——侶明室。

馮小剛

名導馮褲子,家內瑣碎東西價值10億,房子卻只值八萬一平!屋內有專設的藝術長廊,擺設著各類藝術品,看來豪宅並不止是豪在房子啊!

Advertisements

這幅艾軒的《聖山》,早在2010年北京保利拍賣會上,

馮小剛就以2072萬超高價格拍入。

劉嘉玲

劉嘉玲的家,用眾多藝術品的收集以及多種元素的碰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曾在採訪中透露「現在很多當代藝術品都太貴了,我只能遠觀,買不起。」不過她卻有著自己的收藏之道,「我會關注很多新生代年輕藝術家,也會收藏他們的作品。」

王健林

眾所周知王健林是做地產致富,然而很少人知道,早在80年代起他就開始做收藏,許多入他眼的畫現已升至數千倍。他自己是劉海粟收藏的大家,「十上黃山畫了10張,黃山的丈二匹,我現在收了9張。剩下的一張不知道在哪兒,要是知道就拿東西換一換了。」

張國榮

眾所周知,哥哥張國榮是著名歌星,影星,但少有人知,他也是一位極有天賦的藝術收藏大家。他喜愛的作品來自五湖四海,各具風格,卻有著一脈相承的藝術風格:自然,簡約,純樸,淡雅。張國榮生前最喜愛的藝術家之一,便是台灣的朱銘!

張國榮的收藏

朱銘作品 《人間》系列之《僧侶》與《母女》

朱銘作品 《太極》系列之《物我兩忘》和《太極對勢》

都說沒有藝術品的房子就像丟失了靈魂,那麼有了藝術品的房子靈魂是否美麗還得看你如何擺放!無論是收藏家還是收藏愛好者,顯然以上他們的房子都驚動了你我的心。藝術品的存在不僅能改善居住環境、還能提升生活情趣。你又何樂而不為呢?事實上藝術消費和奢侈品消費是同一類型的消費。但是香奈兒、LV、寶馬等這樣的奢侈品都是世界級知名品牌,識別度更高,擁有它們更容易在社交群體中引起共鳴,而藝術消費的識別度相對來說就比較低,識別度高的名家名作又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但是小編認為把奢侈品的資金放到藝術品上會更有意義。

其實不只是各種收藏大咖和藝術品愛好者依靠藝術品提升居住環境,為了適應市場,作為二級市場的拍賣公司也主動去推藝術生活化的拍賣主題。比如:蘇富比的奇趣專場、佳士得的當代書屋、上海明軒的一間屋還有保利的古事,他們努力讓不同類型、年代、還有價格的拍品去跨界,從而更加和諧的去展現藝術走進生活的觀念,促進市場消費。

佳士得 當代書房

2017年佳士得在「開創|上海」專場隆重推出、精心策劃的全新專題——「當代書房」,一共呈現了20件代表不同文人生活審美趣味的各式拍品,這絕對是一次對於傳統概念中「文房」的重新定義。"當代書房」集書畫、傢具、插花、綠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藝術品的跨界表達。從而使得不同種類的藝術品在如此和諧的空間中相互促進。

明軒 一間屋

清幽雅物

此刻心無所拘束

徜徉天地之間

這兩年,上海明軒掌門人曹向東先生首創了將古今各門類的藝術珍品融匯在同一個人文空間的【一間屋】拍賣,真實還原一個琳琅滿目的「明軒」,一時間,「曹員外」的美名名震江湖。

保利 古事

一個專場200多件藏品,估價絕大多數只在幾萬到幾十萬之間,但整個專場從設置理念到藏品的選擇,可能更加純粹的回歸到了收藏的本質——高品質而有品位的生活,這便是致力於回歸古時文人生活的——「古事」專場。

其實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培育藝術品消費,發掘藝術品市場需求,提升有效的市場供給能力,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一個永恆的課題。藝術品市場的需求,是市場中最為主動、最為敏感與最具驅動力的要素,是藝術品市場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而中國正在進入藝術消費的培育和爆發期,趁勢而行,讓藝術撞進生活!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