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諾貝爾獎,探秘西伯利亞白樺茸五百年文化!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日益高發,加之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藥用真菌白樺茸近年來需求日漸旺盛,尤其是原料品質上乘的西伯利亞白樺茸,受到國人的追捧。那麼,什麼是西伯利亞白樺茸,是如何被世人發現的?日前,記者有幸探訪了白樺茸的發源地西伯利亞,與白樺茸有了一次近距離接觸。

(圖:寄生於樺樹的西伯利亞白樺茸)

五百年傳承 認識西伯利亞白樺茸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俄文CHAGA,一種主要寄生於寒帶白樺樹上的食用多孔真菌,主要分佈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北歐、日本北海道和中國黑龍江等地區,其子實體呈塊狀,外表黑褐色,內部棕褐色。國內還稱其為樺樹菇、西伯利亞靈芝。

由於氣候極寒,原始森林天然無污染,西伯利亞白樺茸生長周期長,寄生於樺樹10年以上才能起藥效,不斷汲取樺樹養分。平均2萬棵白樺樹、5年左右才有一顆菌株,極其罕見,很難規模採集。

Advertisements

據史料記載,早在十六、七世紀,東歐、俄羅斯、波蘭、芬蘭等民間,白樺茸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來防治各種疑難雜症。今天在俄羅斯,白樺茸的相關產品被用於醫治許多惡性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肝病、胃病。俄羅斯人認為,白樺茸是上帝賜給人們的一種神奇禮物,日本稱其為「萬能葯」,歐美國家稱其為「超級食物」。

結緣諾貝爾獎 白樺茸的神奇發現歷程

白樺茸被大眾認知,有一個非常神奇的經歷。1968年前蘇聯著名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發表了他的名著《癌病房》,並且憑藉此書在197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癌病房》這本書也受到舉世矚目。在第十一章《樺樹癌》中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一段詳細的描述:「在一俄羅斯村莊多年來熬一種氣味和色澤類似咖啡的樺褐孔菌茶,結果村莊無一人得腸胃病及癌症。」這同時也引起了醫學和病理學家的關注,美國科學家開始了對白樺茸的研究工作。

Advertisements

因為當時美蘇之間一直在開展競爭,為了防止美國科學家先於公布白樺茸對治療癌症和糖尿病的研究結果,蘇聯被迫搶先公布了白樺茸的相關信息,這個被俄羅斯人保守了幾百年的秘密才最終公之於眾。但是與此同時,蘇聯包括後來的俄羅斯一直對白樺茸進行嚴格的出口限制,主要用於本國的醫療。近年來,由於國際關係的變化,中國與俄羅斯兩國加強了之間的合作,一直被俄羅斯限制出口的白樺茸才得以被允許少量出口到我國。根據相關規定,我國只能進口俄羅斯的白樺茸成品,禁止進口白樺茸原料菌株。

據了解,在「一帶一路」、「健康中國」戰略的推動下,我國白樺茸企業與俄羅斯白樺茸企業的合作也日漸加強,不僅將俄羅斯優質白樺茸引進到國內,還遠赴西伯利亞進行戰略投資,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與俄羅斯最大的白樺茸企業俄羅斯西伯利亞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的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投資在伊爾庫茨克建設了白樺茸技術研究中心和現代化生產基地,直接帶動了當地就業和白樺茸技術水平的提升,該項目受到中俄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被視為中俄健康產業合作的互信典範。

倡導品質生活 西伯利亞白樺茸走進中國

據悉,傳統粗加工白樺茸,只是將白樺茸子實切成細塊。用開水反覆沖泡使用,其有效成分滲出緩慢且不充分,最後像茶葉一樣倒掉大量殘渣。相關統計顯示,這種傳統的使用方法,白樺茸有效成分吸收率僅為10%-30%左右,造成珍稀資源白樺茸的大量浪費。

為充分發揮白樺茸價值,服務更多人健康,率先將超微破壁粉碎、超臨界低溫萃取、低溫真空乾燥等現代化工藝用於白樺茸精製,產品粉末達微納米級,充分去掉粗纖維、灰分等無效雜質,成功實現西伯利亞白樺茸的高效利用。

「和傳承千年的中醫藥文化一樣,西伯利亞白樺茸也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既是中俄產業合作的重要代表,也是傳承中俄友誼的健康使者。充分了解其發展歷程,有助於加深國內消費者對白樺茸的認知,促進白樺茸消費普及和品質升級。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