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中國最牛乞丐」 祖上是清朝武狀元家族顯赫歷經四朝

牛師靜,今年72歲,河南鞏義明月坡人,他是清朝武狀元牛鳳山第七代傳人,長孫,在當地是個家喻戶曉的傳奇式人物,不是因為他有多帥,多富裕,雖然祖上四代在清朝地位顯赫,但到他這一代已經家道中落,而是因為是個乞丐,一個不要政府低保,不接受錢財的孤身流浪者,獨自守候祖上遺留的荒廢狀元府。

正華視界是第一個報道他的人,也是2016年度推出的一個有影響力傳奇式人物。當時,正華君在附近的中國傳統村落石洞溝採訪,路遇牛師靜途經該村,經過了解得知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隨後到他居住的狀元府蹲了兩天採訪了這個人物。網上反響強烈。幾天後,全國各地網友紛紛到來探訪,荒草林立的狀元府也被清掃乾淨。

正華君也在網上發起愛心捐助活動,許多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也參與進來,購買了大量米面油、水、鍋碗瓢勺等物品送給牛師靜,他都不要。後來,再此探訪看到這些物品都不見了,也沒見使用。他說都送給牛氏宗親了。

Advertisements

有人說,牛師靜有精神病,與其溝通困難,其實不然,他心裡很清楚,老人非常注重環保,對吃的食物、喝的水都很講究。他不吃肉食,每天只吃饅頭,喝著從河邊自己打的水,燒開再喝。從不吃速食麵等食物,他認為不環保,有化肥的東西不要。

牛師靜的祖上武狀元牛鳳山是字梧階(1806—1880),河南省鞏義市明月坡(古汜水縣屬地)人。幼年時,家境貧寒,跟著叔叔,苦練武功,技藝高超。據說他用彈弓不僅可以百步穿楊,而且可以盤中取果,又稱鳳凰奪窠。

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27歲,在汜水縣穆溝村、竹園村等地借錢赴京趕考,中一甲第一名,即武狀元,官授頭等侍衛,賜進士及弟,又封武功將軍,曾任甘肅涼州中營游擊,加副將銜,後晉封總兵,官得四世一品封贈。

Advertisements

咸豐年間(1851—1861年),黃河向南遷徙,沙壓河邊灘地,汜水灘民無地可耕,貧困無食,有的灘民甚至賣妻子交租稅,鳳山這時已告老還鄉,他急家鄉人民所急,查明情況,將真相奏聞朝廷,豁免了當地賦稅,使不少貧民得以生存。事後,沿灘二十五村民自發樹碑,記載此事,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牛鳳山之子牛瑄(?-1877),字荔庵,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進土,殿試獲二甲 第一,任翰林院編修。黃善書法,工文辭。對人謙和,受民愛戴,牛瑄是康百萬家門婿。康百萬莊園的「留余」二字就出自牛瑄書寫。

牛家在清朝一門皆武將,道光十三年(1833年)秋,牛鳳山被吏部外放為涼州鎮標中營游擊。「游擊」一職,在清代是從三品官,高於守備,次於參將。他在涼州生活了約八年,升至涼州鎮總兵官,得四世一品封贈。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牛鳳山奉調江浙,離開了涼州。

牛鳳山的三個哥哥後來也成了武將。其大哥牛林山,馳封振威將軍,漢頭等侍衛;二哥牛嵩山中了武亞元,官千總晉都司;三哥牛東山,馳封昭武都尉。

吃的水都是從河溝里灌的,用礦泉水瓶裝滿存起來,澄清使用。

政府給牛師靜的低保他不要,外人給東西也不要,不要公家的東西。在他的思維中,說的話,想的事情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

破敗的祖宅荒蕪僅一人。

牛師靜吃放的碗筷。

愛心人士和媒體記者送來捐助的物品。

衣服雖破,但洗的很乾凈。

人們說富裕不過三代,牛家在清朝繁華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70年,民國時期還是富裕地主。解放后敗落了,後世子孫牛師靜淪為「乞丐」,也是最有志氣、節氣的乞丐,被網友稱為「最牛乞丐」。

牛師靜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他自己縫製的。

牛師靜的五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