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國歷史上神醫很多 但被稱為醫聖卻只有一個?

在古代,一個人若被尊為某一領域的聖人,這就代表著世界上最至高無上的嘉獎了;因此,歷史上能夠被稱為聖人的人也就屈指可數了。文聖孔子、兵聖孫武、詩聖杜甫、醫生張仲景,被封聖的實在不多。

你可能也會問,在古代被稱為神醫的很多,但是為什麼被尊為醫聖的僅有張仲景一人呢?

張仲景原本是長沙太守,看到連年的戰亂,瘟病盛行,百姓民不聊生,於是潛心醫學,勤求古訓,博採眾方,集前人之大成,寫出了不朽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這部醫書熔理、法、方、葯於一爐,開辨證論治之先河,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醫學思想體系,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張仲景被後世尊為醫聖人,主要還是因為他寫了《傷寒論》。

那麼,《傷寒論》到底有多重要呢?

Advertisements

在中醫的傳世醫書很多,但是要說經典,就當屬《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這兩部了。

黃帝內經構建了中醫的世界觀系統,

傷寒雜病論是中醫一套臨床方法論系統。

如果說,世界觀是解決面對世界我們該怎麼看的問題,

那麼,方法論就是解決遇到問題我們該怎麼辦的問題。

所以黃帝內經就是要告訴世人,什麼是陰陽五行,什麼是生老病死、什麼是五運六氣,什麼是離合生死。它詮釋了人身體內部各個臟器之間的關係,經絡穴位與疾病之間的關係,身體與時間、空間、氣候、環境、與飲食作息之間的關係等等。作為中醫的理論基礎,它是在宏觀系統的層面解釋了生命以及生命疾病。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很多人雖然說黃帝內經說得頭頭是道,但是,真要推一個重症病人擺在他面前,讓他臨床看病,他就不會了治了。為什麼呢?

Advertisements

因為他只掌握世界觀,沒掌握方法論;只掌握道,沒掌握術,這些醫生就和一個明白了一堆經濟學道理,但不會掙錢的經濟學家是一個樣的。

而《傷寒論》就是一本集成了理、法、方、葯於一爐的寶典,它是從臨床醫學的角度,從方法論的解讀給出了各種疾病的解決方案,後世的醫者可以通過六經辯證和八鋼辯證等方法論系統對照出臨床治病的思路,從而指導醫生去診斷和用藥。

所以,古人常說「不明四書者不可以為儒,不明本論《傷寒論》者不可以為醫。」,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傷寒論》的重要臨床價值。

張仲景的兩大可貴之處:

一、不藏私,將自己畢生的醫術心得,治病之法,經過自己改進后的方劑和方法論和盤托出,傳授給後人。不像很多所謂的行家,都是獲得一兩個秘方驗方之後,就藏著掖著,變成了祖傳神方、獨門秘籍,如果他們家後嗣不濟的話,他們寧願失傳了也不知道主動傳給別人。這導致了中醫有大量的特效秘方盡皆失傳,令人嘆息!

而張仲景沒有門戶之見,他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共收集和改進了300多個方劑,為後世醫家留下了寶貴財富。

二、不拘泥於方劑層面,而是上升到方法論系統層面。

本著「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原則,張仲景通過對方劑的藥效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望聞問切等診斷方式的研究以及對於《黃帝內經》等的專研,進而總結出了一套方法論系統(主要是:六經辯證和八鋼辯證);有了方法論的指導,後人根據方劑治病的時候,就可以有了依據,並可以對方法論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這才是對醫學最重要的貢獻,我們知道中醫近代以來,發展比較緩慢,客觀來說,中醫遠遠沒有西醫發展那麼快,為什麼?

可能很多人能找出一堆的原因。但是最為核心的一個是中醫從業者大多沉迷於個案和方劑效用,不願意上升到一般化的方法論層面去研究,而且很多人都喜歡藏著掖著,不願意共享知識,共同研究。然而正是因為張仲景這樣無私的分享和探索精神,才使得千百年來的各代醫家,有了學習和研究的對象。

不然,沒有方法論系統的中醫就成立世界上很多地區的那千百種傳統醫學一樣,成為了只有葯。沒有醫,只有單個驗方,沒有方法系統的絕後醫學了。最後西醫來了之後,藉由西醫統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系統,就輕而易舉的把那些傳統醫學打趴下了。

所以至今,中醫雖然危險,但還沒有步入世界上很多傳統醫學的後塵,我們要感謝《黃帝內經》,更要感謝《傷寒雜病論》,感謝醫聖張仲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