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試就緊張,怎麼辦?

哪怕面試官溫柔可人,

不少同學在面試中還是會「過分緊張」。

或許是太重視這個機會,

或許是缺少經驗

緊張到真的是難以偽裝。

有「抖音」的,有「抖腿」的,

有直接說不出話的。

大部分同學因為緊張,

直接導致面試發揮失常

面試控制不住的緊張怎麼辦?

有次面試碰上一個由於過度緊張導致雙腿麻木,面試結束后無法從椅子上站起來女孩。

我讓她多坐一會休息一下,和她談些輕鬆的話題好讓她放鬆下來。

這個女孩長得清秀可人,大學畢業一年左右,在一家小私企工作過。我問她:

「你為啥那麼緊張?」

她說:

「這是我頭一次來外企面試。」

無獨有偶,數年前我也碰到過類似狀況。

一個由人事部推薦過來的應屆畢業生,面試結束后從椅子上站起來,不料啪的一聲跌倒在地,好在沒碰傷身體。

Advertisements

這也是精神高度緊張所致吧。

你可能會想,她們參加的是不是江湖傳聞的「壓力面試」?

當然不是啦,只是非常普通的面試而已。

從人數來看,一對一的,會議室里只有我和應聘者兩個人。

從難度來看,由於她們的背景簡單經歷有限,提高難度問題或者動用追問技巧對她們來說沒啥意義。所以,我只問了一些常規性的面試問題。

顯然,給她們造成壓力的,不是交談的人數,也不是問題的難度,是面試這種場合。

求職面試是壓力最大的場合之一。

不少過來人說:

「如果我當時沒那麼緊張,放鬆一點、鎮靜一點,會表現得更好,成功率會高些。」

這種看法沒錯,面試過程中神情自若發揮自如的人確實成功機率高。面試和其他考試一樣,技術上的準備必不可少,心理上的準備也相當重要。

Advertisements

緊張的情緒會降低思維的敏捷度和表達的流暢度,壓制你自身水平的發揮,使你的面試表現大打折扣。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消除緊張、穩定情緒、表現自如呢?

首先要追本溯源,了解緊張感從何而來,然後對症下藥,從根源著手治癒面試緊張綜合症。

面試的緊張感從何而來?

緊張是人類面對壓力的正常反應,適度的緊張感能夠讓我們精神高度集中,判斷力增強,反應速度加快。

正常程度的緊張感是他人不易覺察的,只是你自己知道。可是,當緊張過了頭的時候,情況就變得不妙了。

過度的緊張使人局促不安、思路紊亂,繼而說話結巴、表情僵硬,更有甚者滿頭大汗、雙手發抖。

職場新人比較容易患上這種面試緊張綜合症。

造成面試心理過度緊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對面試結果的孤注一擲、過度依賴;

2、對面試官地位的錯誤理解、盲目崇拜;

3、對自身實力缺乏正確認識、自我懷疑;

4、對自己的表現要求過高,追求完美;

5、缺乏社交經驗,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產生莫名的畏懼。

怎樣從根源治癒面試緊張症?

錯誤的認識造成錯誤的態度。只有端正認識擺正心態,才能夠把緊張感連根拔除。

正確看待面試結果

應聘是你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雙向選擇過程,面試只是這個過程其中的一個環節。

你和用人單位之間究竟是「一面之緣」還是「一見鍾情」,由多方面因素決定。

這些因素分別來自應聘者、用人單位、經濟環境和行業氣候。要是把面試的成敗統統歸結在你自己身上,就太不理智了。

面試不成功不一定是你差勁,有可能是你的實力超出職位的要求over-qualified,也可能是招聘方突然改變了經營策略或者取消了headcount。

因此,面試的目的不是判斷你這個人行不行,而是通過面對面的交談,探討你和用人單位之間達成合作的可能性。

它的成敗只是決定你下一步是不是進入這家公司工作,不能決定你整個職業生涯,更不能決定你的命運。

一次應聘不成只是你與這家公司在此時此刻沒有緣分,不是永遠沒有緣分。

在頭一兩次應聘時不能進入目標企業工作,卻在若干年後如願以償拿到offer的人多的是。

不要抱著「找一個願意要你的公司」的心態去面試,要告訴自己「我在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這次面試不成功也無所謂,我會繼續尋找其他機會。」

正確看待面試官的地位

我看到很多網文在「神化」面試負責人的地位,說他們如何明察秋毫火眼金睛刷人如麻。

經驗不足不明真相的人看多了那些文章就會把面試負責人看成:

  • 求職者職場命運的主宰;

  • 評判求職者個人價值的法官;

  • 身居要職能力過人的非凡之輩。

其實這些都是「幻象」,它把求職者帶入「人尊我卑」的劣勢心理狀態中,造成神經敏感情緒緊張,使自己整場面試都處於戰戰兢兢之中。

求職者對面試負責人的盲目崇拜,導致他在面試過程中過度在意對方的反應:

「他的笑容代表什麼意思呢?「,

」他為什麼皺一下眉頭呢?「,

」他的眼神是在質疑我嗎?」

直到面試結束之後還疑神疑鬼不能釋懷。

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就會降低對自己的控制力,壓制了自身水平的發揮。

其實,這個面試你的人,可能是個HR菜鳥,可能是個普通員工,也可能是個剛提拔上來的新主管。

他的內心和你一樣忐忑不安:

「我該問他哪些問題好呢?

剛才想好的一堆問題真的有用嗎?

如果他提的問題,我回答不上來怎麼辦?

我新來的,對這個部門(公司)還不熟悉呀......」

求職者和招聘負責人的地位是平等的。

他是企業的員工,負責幫企業找到適合的人;你是自己的主宰,負責幫自己找一份適合的工作。

你們之所以坐在一起是出於一種「供求關係」——他的公司需要找人幹活,而你正好在某個程度上具備他們需要的條件和技能。

因此,在他面試你的同時你也在面試他,面試眼前這份工作和這家公司。

你們要通過充分的磋商才能知道雙方合作的可能性。

你們的目的都一樣:既要摸清對方的底細,又要展示自己的實力。

正確認識自身實力和條件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教育模式中,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提他們的缺點或者拿其他孩子的優點跟自家孩子的缺點比。

長此以往,使孩子形成自我懷疑的心理狀態,老是覺得自己這裡不夠好那裡不合適。

大學中又缺乏對學生就業技能的有效培養和鍛煉,使不少應屆生和職場新人在求職的道路上妄自菲薄顧慮重重。

有一名碩士生說,他覺得有些用人單位在乎應聘者的第一學歷,而他的第一學歷是大專,他不知該如何應付。

我問他:

哪個單位這麼摳門,專問你第一學歷?

他說不上來。這明顯是他的自信心在作怪,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如果第一學歷那麼重要,那還要第二學歷幹嘛?這是最基本的邏輯,他沒有把握住。

而且,他還比其他應屆的學士和碩士多兩年工作經驗,這麼明顯的優勢,他卻忽略了。

老是盯著自己某種缺點或者劣勢不放,就會使人形成自慚形穢的消極心理狀態,在面試的過程中顯得沒信心沒鬥志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能力。

這樣的人找不到工作一點都不奇怪。

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在一大波年輕人參加面試的時候,很容易看出社會交往經驗豐富的人的表現遠比同齡人沉穩自如。

他們能夠比較準確地理解面試負責人提出的問題、談話的思路比較清晰,給人一種這個人容易交流,溝通能力比較強的感覺。

這種能力就是所謂people skill(人際交往能力)。

除了體力勞動崗位和個別腦力勞動崗位之外,絕大部分工作崗位都不會僱用缺乏people skill的人。

有人認為人際交往能力應該等到出來工作之後再開始培養,學生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我不贊同,我認為社交技能最好從娃娃學起。

要是等到大學畢業年齡已經在22歲以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到了這個年齡的人性情品格已經成型,想改變自己的交際能力,不得不比小時候付出數倍的時間和精力,還未必湊效。

鍛煉people skill應該從擴大社交範圍入手,也就是說和不同年齡階段、生活背景、文化水平的人打交道。

在交往之中,你需要仔細觀察和體會各色人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增強你對陌生人,尤其對年齡比你大社會閱歷比你豐富的陌生人的判斷力、適應力、溝通力。

因為,以後面試你的就是這樣的人。

另外,有三種渠道可以拓展你的社交面還可以鍛煉你的合作能力:

一是實習;

二是兼職;

三是參加社會上各式各樣的培訓班,例如演講培訓、英語培訓等等。

這三種渠道與交友娛樂吃喝逛街的不同之處在於在特定的環境下以特定的目的和其他人一起做事,鍛煉的是collaboration skill。

來源:本文由offer先生綜合網路整理(感謝原作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