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則拳正,心邪則拳邪

俗話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書法文章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情,甚至人品。撫琴對弈亦能透露和考驗一個人的心性修養。以琴棋書畫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藝術,都具有一個普遍的特徵,就是其技藝的成就與習練者心性修養有著密切的關聯。

中華武術是中國傳統技藝中一個不可忽略的組成要素,在民國時期,一度被稱之為「國術」。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身負武藝的武者們前仆後繼,他們行俠仗義,恩怨分明,路見不平不惜以武犯禁,不斷為中國俠文化注入新的血液,為尚武精神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撐。武藝本身也經歷了幾千年的演化與發展,繁衍出各種大大小小的門派類別,整體上其拳術機理和文化內涵都在不斷豐富,將其稱之為一門藝術受之無愧。其中,太極拳不論從外形動作還是技擊能力上都令人嘆為觀止。拳諺說:正楷未精,休驟要學草書;拳路沒熟,休想迅速神化。可見拳書一理。

Advertisements

拳術同樣符合中國傳統藝術的普遍特性,拳術風格就是武術家個人性格在拳術技巧上的體現,同為陳氏太極拳傑出傳人的「四大金剛」,拳術風格上也各有所異,但其都是忠厚正直、腳踏實地之人,其心都是「正」的,這是功夫成就的必要條件。

一般來說,心實的人,打出拳來實在;機敏的人,打出拳來活潑;堅毅的人,打出拳來剛毅;心寬的人,打出拳來舒展;性急的人,打出拳來脆快;性慢的人,打出拳來紮實;好勇鬥狠的人,打出拳來風風火火;心術不正的人,打出拳來賊骨溜滑;道德敗壞之人,打出拳來必多委瑣之態。

陳正雷老師曾經講過練拳的三要素,即師資、天資和勤學苦練。入門之後,天資對功夫的進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天資即悟性,也就是智慧。

佛家講戒生定,定生慧。

Advertisements

大學講知止而後有定。所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並且指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我們能夠做到正心誠意,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則自能達到知止而後有定的境地,增加智慧,在拳術上取得更高的進境;反之,心術不正,天資稟賦必隨之減少喪失。中國道教全真龍門正宗第二十一代傳人張至順道長也曾說過:「大道是學於德,有道無德,是道中之魔,終於失敗;有德無道,是道中之賢,終於成道。人有德,人的心好,人的德行,能感動天地,你沒有那個德,傳給你,你也修不成;大道不離德,德是正題。」

許多人夢想成為拳術高手,挖空心思,或求招式之多,或求不傳之秘。殊不知習拳先習德,殊不知大巧若拙。古代先賢早已指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心正則拳正,心邪則拳邪也。

作者:

正雷太極書院:高宏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