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患者真的不能吃豆腐等豆製品嗎?

《三甲醫院實拍:價值萬元的痛風、高血壓患者三餐配餐表》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分享給了大家著名三甲醫院痛風、高血壓患者三餐配餐表。

1、今天首先給大家分析一下之所以這麼吃的原因

三餐熱量比例:

早餐:38%

午餐:31%

晚餐:31%

三大產能物質提供熱量比例:

碳水化合物:241克,佔60%(大部分來自於主食)

脂肪:40.2克,佔22%(動物脂肪來自牛奶雞翅和雞蛋有20克,其他是植物脂肪主食蔬菜和植物油20克,動植物脂肪1:1)

蛋白質:74克,佔18%(植物蛋白質50克大部分來自主食和豆腐 ,動物蛋白質24克,植物蛋白質比動物蛋白質為2:1)

蛋白質按照每公斤體重1克配置。對於痛風患者,全天膳食蛋白質控制在每公斤體重1克(該年齡平均體重),不能多吃。尤其是蛋白質豐富的肉、蝦、魚水產,每天全部加起來最多半把掌60克。

Advertisements

蛋白質攝入也不能太少,有些痛風患者完全吃素,肉蛋奶都不吃,蛋白質攝入過少,也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愛生病,疲乏無力健忘脫髮等。

蔬菜每天一斤到一斤半。

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很多是不足的,需要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片膳食補充劑。

括弧內是推薦量:

鈣:750.8 毫克(800毫克)

鋅:9.4毫克(7.5毫克)

鐵:19.2毫克(20毫克)

硒:48.8微克(60微克)

維生素A :471.6 微克(700微克)

維生素B1:0.6毫克(1.2毫克)

維生素B2:1.1毫克(1.2毫克)

維生素C:104.4毫克(100毫克)

維生素E:19.9毫克(14毫克)

還有一套午餐和晚餐,還是有一點點肉末渣渣的,大家感受一下:

Advertisements

2、痛風患病原因及治療

除了原發性基因水平的,臨床有痛風家族史者僅佔10%~20%。尿酸生成過多在原發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佔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謝酶缺陷,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鹽(PRPP)合成酶活性亢進。

其他的80%到90%都是後天不良膳食和生活習慣所導致。

飲食條件優越者易患痛風病,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膳食,愛吃肉、內臟,大量攝入海鮮水產、燒烤等。

痛風與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長期大量飲酒有關,也有很多合併症。高熱量膳食導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誘發痛風,飲酒可刺激嘌呤增加。飲酒時常進食較多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經消化吸收后血中嘌呤成分也增加,經過體內新陳代謝,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而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頻繁發作。一句話就是:伙食太好,經常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直接導致各種慢性代謝障礙綜合症,如痛風,三高等。

既然是「吃」成了痛風,高血壓,糖尿病等,一個是藥物控制,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忌口」不能隨便吃喝了, 按照這套三甲醫院營養科制定的配餐比例和食材結構,對於控制病情發展是積極有效的。

3、治療痛風過程中的謠言

民間流傳說豆製品嘌呤高,怕由此會引起痛風,而不敢吃任何豆制食品,包括豆漿和豆腐。

痛風為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障礙所導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高尿酸症、痛風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沉積、特徵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炎畸形,常累及腎臟引起慢性病間質性腎炎和腎尿酸結石形成。痛風多見於中老年人,大多數在40歲以上發病,男性佔95%以上,女性多見於更年期之後發病。

低嘌呤飲食是一種既能減少嘌呤的攝取,又能提供足夠營養素的飲食。一般飲食每天的嘌呤含量平均在600—1000mg,重度痛風患者,其每天嘌呤攝入量應限制在100—150mg。並嚴格控制脂肪在總熱量的比列,一般佔25%左右。

在顧景范、杜壽玢、郭長江主編的;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現代臨床營養學》指出;極低嘌呤食物(30mg/100g以下)有:奶類、蛋類、豆腐、豆腐乾、豆漿、精白大米、精白麵粉、玉米、除鮮豆類之外的各種淺色蔬菜、薯類、和各種水果都屬於極低的嘌呤食物。

所以痛風病人是可以吃豆腐的,每天一巴掌豆腐,100克,並且可以經常吃,沒有問題。

在范志紅老師推薦的痛風患者膳食中就有一款「白菜燉豆腐」,南豆腐80g、大白菜150g、油5g。

參考資料:《食物營養與配餐》:范志紅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作者:

*本文系茄子健康特約作者原創作品,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轉載請留言與我們取得授權。

*更多的營養科普文章,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茄子健康(dietitian99)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