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平運算元李 李氏探源三 記豐縣李氏宗親

從1995—2008年江蘇豐縣有多批人次到我村尋根問祖,方知吾李氏有數支宗親在彼繁衍生息,已數百年矣!

七月二十八、九兩天,村兩委主要幹部玉芹、金水、月振、族侄洪印和我驅車前往。主要任務:一是看望長期生活在該地的李氏宗親,了解支派延續及生活狀況。二是同宗親商議續修族譜並修繕李氏宗祠事宜。

約250公里路程,中午到達,受到承華、承軍、承敏等眾宗親的歡迎與款待,下午分別到二世興祖及李九公(維洛)墓地祭奠,並訪談、交流、查閱族譜等等,了解到一些新情況,簡述如下:

1、始祖珪當年定居博陵后,其長子興任大明平南武將軍,遷徙於汶上,其後又隨成祖(朱棣)南征,凱旋之時,落戶於江蘇豐邑,置地建屋,繁衍生息,住城東北約四十里的李庄及桑李集。

Advertisements

2、次子旺任明兩淮鹽運使,仍居博陵。生溫、良、恭、儉、讓、仁六子。其中良祖之子諱實,為大明進士,曾任河南省滑縣縣令。其政績卓著,遂定居該縣,是為西支。有居豐邑洪光寺者,是儉祖之後裔,稱為北支。

3、儉生伯、敬,敬生傑,傑生騰、能、資、本四子。第四子本復南徙豐邑西桑行李村,此又是一支(原族譜中誤將本列為四世順祖之長支,應予正之)。

4、三世長支溫生順、賢。順生十子:安、寧、景、泰留博平,后順任汶上縣令,又生六子:福、槐、傑、棠、樟、森,各支均有遷徙,一直居汶至今。

5、賢生:昇、禋、真、德、義、智、聰、明八子,均居博平。其義支後世孫又徙豐邑邀帝寺,亦名草集一帶至今,故吾李氏遷徙豐邑的先後共有四支,分佈於縣城周圍數十個村莊,總人口約兩萬餘。

Advertisements

在豐宗親非常重視家族的傳承。首次修續族譜在明崇禎二年(1629年),其後又多次修續。因與博陵相距較遠,聯繫不便,故在較早的族譜中,有與實際不相符處是難以避免的。1995年之後,各支都曾到博平尋根問祖,查祖譜,看祖林、祖碑,同鄉親們交談等,終於找到圓滿答案。現年已84歲的乃平兄前後三次到我村。2008年,承華、承軍、承敏三兄弟到運算元李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斷代之惑,高興得徹夜難眠。

豐邑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平原沃野,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宜於人類居住。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當地樹木繁茂,所以板材初加工業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行業是該縣兩大支柱產業。

李氏宗親在彼始終堅持耕讀傳家,道德繼世。歷史上曾出過四位進士,並有為保衛縣城而殉難的李九公(諱)維洛,從六品。在抗日戰爭中李昌盛於1938年入黨,1939年在某次戰鬥中因彈盡被捕,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慷慨赴死,時年僅23歲。改革開放以來,湧現了許多帶領群眾致富的先進模範人物,農民企業家李承華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二十九日上午,由進超、承華二位宗親主持,在縣城召開了座談會,四支均有代表參加。會上介紹了珪祖的豐功偉績,茌平縣為其塑了大理石像,屹立於公園內,並將照片分發給了大家。個個涌躍發言,一致認為我們都是珪祖的後世子孫,應該遵祖德、守祖訓,堅持世代為國為民建功立業。今後要加強聯繫,交流經驗,共同致富奔小康。一致同意續修族譜,修繕李氏宗祠,願意出資出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