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酒桌文化,你了解多少?

喝酒,曾經是文人行酒令飲酒作詩,而現在呢?

酒精不燃燒,不算搞社交。無酒不成席。酒是催化劑,桌是能量源。情在口中,話在杯中,各地酒桌不同酒風。一周一個飯局是正常人,一天一個飯局是大紅人,一天三個飯局是交際花,一天很多飯局,是餐廳服務員。

喝酒可大俗可大雅,可論國事可談風月,可攀交情可見性情,可怡情可亂性,可養生可傷身,可豪飲可小酌,只是不可無酒。在中國,酒是文化、禮儀、歷史、風俗;最後酒酒歸一,酒是關係,酒桌即中國。有酒無桌是酒鬼,有桌無酒干著急。現在,請人吃飯不是本事,能將人請來才是本事。

打通權力之門唯三樣:煙、酒、性,此「世情三友」是當下中國社會運轉的潤滑劑。無此,斷難前行。百度百科上寫著:酒,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能叫人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和煩惱到絕對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無忌,勇敢地沉淪到深淵的最底處,叫人丟掉面具,原形畢露,口吐真言。喝紅酒加電腦桌,從微博上接入世界;喝白酒加麻將桌,從領導處搞好關係;喝洋酒加談判桌,從客戶處套取利益。酒是用來壯膽的,桌子是用來拍板的,酒和桌拼在一起,則無事不可為。有的時候,一桌客滿,硬擠不進來,你還得單開一桌,是為換個局;自己定喝酒規則,是為制度創新;吆喝人來,是為策劃推廣;分而食之,是為共同事業;酒醉飯飽,是為既得利益。

現代人每天外出遊弋,與原始社會出外打獵並無本質不同,碰運氣、談天氣、講義氣、聚人氣,「氣場」各有不同,「公關」無處不在。早期在房地產領域流行的「工作無非兩件事——找資源、建人脈」現在人人心領神會。說白了就是:尋找獵物,自己能幹掉就獨吞,干不掉,那就找人來合夥幹掉。在中國,不一定什麼事都可以攤到桌面上來說,酒桌除外。酒桌適宜神交、社交、私交。中國人喝紅酒四大俗「碰杯、乾杯、碎杯、交杯」這時看來也無傷大雅,只要感情深,管它主義真。酒桌澆築了一個社交的中國、節慶的中國、禮儀的中國。飯局上只喝酒,通常不吃菜,嘴裡不停說話,拿座中的一個個食客下酒,妙語連珠,即興發揮。說完自己先大笑,然後端著杯子走到被吃的食客前,跟他乾杯。飯桌上,被朋友攻擊,當面造謠,有一種被抬舉的榮幸感。有疑似緋聞在朋友之間口口相傳,添油加醋,也是很自豪的事情。喝的是酒,噴的是口水,講的是關係,辦的是事情.酒是用來吃的,親朋好友也是用來吃的。酒是社會關係的潤滑劑。

酒是民俗,向與婚喪嫁娶相連。酒神能打通陰陽兩界,中西皆然。在今天的現實中國,酒能打通權貴之門。中國崛起,然鄉土中國人倫的「差序格局」未變,親疏關係是由自己——家人——親屬——朋友——熟人——陌生人等逐漸推開出去的。想辦事兒,我認識你是誰呀!中國官場要找所謂「靠山」、「撐腰」,愛「走後門」、「求情」、「託人」,無非就是把生人變成可吃的熟人。「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培養;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商量;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幹部我放心。」領導也理由十足:「下級敬你酒,你不喝,他說你擺領導架子,不和群眾打成一片」。

在西方,多見一家人在飯店吃飯,而在中國,最多見的是一桌桌男人在喝酒,讓洋人以為都離婚了。春節期間,酒是親朋好友之間的燃料,回暖被現代社會疏遠的關係。春節一過,酒依然是「鋒利似鋼刀」的理性工具。

吃到最後總要埋單的,有的朋友只要他在場,必是他埋單。請人吃飯,說來算是大家給做東的朋友面子,但奮勇埋單者總是更受人愛戴。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