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自我防治

人的血液中,血漿或血清中所含的脂類稱為血脂,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遊離脂肪酸等。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或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HDL)過低的一種全身脂代謝異常的病症。屬於中醫的痰證、虛損、胸痹、眩暈等範疇。

當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均超過正常值時,即成年人空腹血清中總膽固醇超過5.72mmol/L(正常值3.1~5.7),甘油三酯超過1.70mmol/L(正常值0.56~1.7),可診斷為高脂血症,俗稱高血脂。而總膽固醇在5.2~5.7mmol/L者稱為邊緣性升高。

高脂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發病因素,常因其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嚴重的後果,引發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意外、頑固性高血壓及腎病綜合征、胰腺炎、結石症、脂肪肝等。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也與血脂過高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對於中、老年人的高脂血症,既不必太過驚慌,又應積極自我防治。這裡提供幾條中醫中藥的防治措施。

Advertisements

一、用中藥降血脂

(一)選服單味中藥。

1.澤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塊莖(請自行對照中藥圖譜選准。下同),味甘淡,性寒,含有三萜類化合物,能影響脂肪分解,使合成膽固醇的原料減少,從而具有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常用澤瀉降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3個月為1療程。

2.蒲黃:為香蒲科植物水燭的花粉,味甘,性平,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腸道吸收外源性膽固醇,從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臨床上多用片劑或沖劑,每日量相當於生蒲黃30克,1~2個月為1療程。

3.山楂:為薔薇科植物野山楂的果實,味酸甘,性微溫,含山楂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類物質和大量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活血化瘀、消食健胃、降壓降脂及擴張冠狀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臨床上常用山楂片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1個月為1療程。也可用山楂果50克,加水煎,代茶飲。

Advertisements

4.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的根狀莖,味苦,性寒,含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具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臨床用生大黃粉口服,每次0.25克,每日4次,1個月為1療程。大黃特別適用於偏實證及大便乾結的高血脂病人。

5.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花,味辛,性溫,含有紅花甙、紅花油、紅花黃色素、亞油酸等,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以及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取紅花適量泡水當茶飲,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連用2~5個月,可明顯降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

6.草決明:也叫決明子,為雲實科植物草決明的成熟種子,味苦,性微寒,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類物質,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臨床上用炒草決明50克,加水適量,煎後分2次服用。

7.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味苦,性溫,含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等蒽醌類物質,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的吸收並加快排泄,從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臨床常用何首烏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尤其適用於老年高脂血症兼有肝腎陰虛、大便秘結的患者。

8.銀杏葉:為銀杏科植物銀杏樹的乾燥葉片,味苦澀,性平,含莽草酸、白果雙黃酮、異白果雙黃酮、甾醇等,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可單用,也可配川芎、紅花煎水服,每日5~10克。

9.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和花,味甘,性寒,主要成分為氯原酸類化合物,如氯原酸和異氯原酸。本品能減少腸內膽固醇吸收,使血漿中膽固醇含量下降。金銀花9克用開水沖泡當茶飲,對高脂血症有良好調治效果。

(二)選服中成藥。

1.脂可清膠囊:主要成分為葶藶子、黃芩、茵陳蒿、山楂、澤瀉、大黃、木香等。服用量每次2~3粒,每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2.降脂平:主要成分為平菇多糖(每片含平菇多糖95毫克),口服量每次4片,每日3次,可連服45日。

3.大黃醇片:每片含大黃醇0.25克,口服量為每日3片,空腹1次服用,3周為1個療程。

4.消補減肥片:主要成分為黃芪、蛇床子、白朮、大黃、香附、薑黃等,每片0.5克。口服每次6~8片,每日3次,飯前半小時服用,1個月為1療程。

二、多吃有降脂作用的食物

血脂過高除了服降脂藥物外,在日常膳食中攝取有降脂作用的食物也很重要。

1.大蒜:具有舒張血管,化解血小板過度聚集的功效,並有阻止膽固醇生物合成及抗氧化的作用。若每天服用大蒜粉或大蒜精以及堅持吃大蒜,經過4~5周后,血壓會降低約10%,血清總膽固醇會降低8%~10%。

2.洋蔥:具有促進血凝塊溶解,降低血脂,擴張冠狀動脈和增加外周血管血流量的作用。中老年人多吃洋蔥,可預防和延緩高脂血症、動脈硬化、腦血栓、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3.海帶:具有軟堅散結,利水降壓,降低血脂,促進腦血管病患者康復的作用。經常食用,對預防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動脈硬化非常有益。

4.玉米:含有豐富的鈣、鎂、硒等微量元素以及卵磷脂、亞油酸、維生素E。這些物質均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5.燕麥:含有極豐富的亞油酸,占其全部不飽和脂肪酸的35%~52%;維生素E含量也很豐富,而且含有皂甙素。因此燕麥具有降低血漿膽固醇濃度的作用。

6.牛奶:含有羥基、甲基戊二酸,能抑制人體內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也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7.杏仁:杏仁不含膽固醇,僅含7%的飽和脂肪酸。高血脂病人每天吃30克杏仁,可用以替代含高飽和脂肪酸的食品。

8.菊花:有降低血脂和平穩降血壓作用。可在綠茶中摻雜一點菊花泡水飲用。

9.雞蛋:雞蛋含有卵磷脂,能使人體血中膽固醇和脂肪保持懸浮狀態而不在血管壁沉積。故建議每天吃一個雞蛋為宜。

10.芹菜:用沸水焯熟,切段,調料,涼拌食用,可治高脂血症、高血壓病。

11.豆製品:包括豆漿、豆腐、豆芽等,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防酸,維生素E和磷脂,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一個人如果每日攝入30~50克的大豆蛋白,能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水平,而不影響高密度脂蛋白。血脂水平越高者,大豆的降脂作用越顯著。高膽固醇患者每天食用大豆蛋白質60~100克,約有90%的人會痊癒或好轉。

12.黑木耳: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防止膽固醇沉積的作用。老年人經常食用黑木耳,可防治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三、穴位按摩

(一)穴位選擇:

1.三陰交 穴位定位:脾經,內踝尖上3同身寸,小腿內側、脛骨后緣凹陷處。

2.足三里 穴位定位:胃經,屈膝以手掌心對準髕骨,小腿脛骨前外側,中指尖處。

3.豐隆 穴位定位:胃經,小腿部外踝上8同身寸,脛骨前緣外開2橫指處。

4.章門 穴位定位:肝經,側腹部,第11肋遊離端處。

5.太白 穴位定位:脾經,足內側,第1跖趾關節後方凹陷中、赤白肉際處。

(二)按摩方法:

1.先將所按穴位揉搓至發紅、發熱。

2.再依據各人的體質狀況或補或瀉。通常情況下,揉時,多以逆時針(即向左旋轉)為補,順時針(即向右旋轉)為瀉;直線推擦時,則以由遠心端推向近心端為補,由近心端推向遠心端為瀉。一般而言,瘦人、久病者,宜補;壯實人、新病者,宜瀉。

3.每穴按摩5~8分鐘,每天1~2次。其中,足三里、三陰交可適當增加按摩次數,或每次多揉按一些時間。

更多健康保健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老友】(laoyouzazhishe)

版權聲明:原創稿件,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江西《老友》雜誌

運營人員: 馮玉鵬 MZ014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