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和帶脈(論赤、白帶)

近讀醫書,略有所發,皮毛之論,胡言為之,切不可當真!

人身十二經和奇經八脈,皆上下周流。唯帶脈起小腹之間,季脅之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便如腰間一束帶。因為特異,醫家便也眾說紛紜,甚至有「世人可無帶脈」之論者。

為何帶脈特異?我以為是帶脈乃是人人皆有,然其病機病理多與女性有關,如婦女白帶、紅帶、痛經等都與帶脈有莫大關係,眾所周知,中國女性在以前幾千年裡,並不是被人那麼重視,加之奇怪的禮教規定,婦女連小胳膊都不讓別人看見,那些牛逼的皇宮內院的女人,甚至連看病都不讓大夫搭脈,以至於可憐的御醫用繩子給她們號脈。更遑論婦女們直言不諱地去看婦科了!女孩子痛經,也許都不敢跟自己的媽媽說,只有強撐著。所以,很多時候,這帶脈便被人當做不那麼重要了。

帶脈之特異之處在於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這個解釋起來較為麻煩,簡而言之,諸君應該都看過武俠小說或電視劇,常會出現「打通任督二脈」的說法。所謂任督二脈,任脈屬陰,稱「陰脈之海」,督脈屬陽,稱「陽脈之海」。也就是一個養人身陰氣一個督人身陽氣。簡單地說,任脈在前面,督脈在背後。任脈起於小腹,止於眼眶,共有關元、氣海等24腧穴。(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毛部,經陰阜,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達下唇內,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於足陽明經。)。而督脈也是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部,但是向後行於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可以看出,此兩脈起源的地方相同,都是起於胞宮,胞宮大體就是指人身臍下腎氣所處之地,武俠小說中說的「丹田之氣」,丹田指的就是它。其實胞宮包含甚多,醫學上將女性子宮也稱作胞宮。總之這個地方時管氣的,任督二脈都從這裡開始,一前一後,上行至頭部,但是在頭部就沒有交匯。那麼打通任督二脈指的就是,從會陰穴打通,讓人身之氣(任督二脈之氣是陰氣和陽氣)交融,會陰穴在肛門和生殖器官之間,阻擋著陰陽二氣,打通它,就能龍虎交匯,陰陽融合,就牛起來啦,一般都是內力大增,瞬間天下無敵。

沖脈也差不多,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后,從氣街部起與足少陰經相併,夾臍上行,散入胸中,上達咽喉,環繞口唇。但它出來之後,分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挾臍上行,與足少陰經相併,散佈於胸中,再向上行,經咽喉,環繞口唇;一支沿腹腔後壁,上行於脊柱內;一支出會陰,分別沿股內側下行到足大趾間。沖脈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為十二經脈之海。但是不管這三脈咋走,都要經過帶脈,因為帶脈是環腰一周的,要上去,只能經過帶脈。這就是所謂的「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

這三脈都與人身之氣有關,眾所周知,在中國,氣,這個東西不得了,反正看不見摸不著,卻很神秘重要,浩然正氣也是氣,孟老夫子就提倡養氣。中醫更是大提特提。應該說明的是,沖脈和人脈與生殖機能關係密切,沖、任脈盛,月經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稱血海。督脈與男人生殖機能關係密切,遺精、陽痿什麼的,都與督脈有關。人身奇經八脈都有莫大關聯,互為表裡,不能單獨而論。但是帶脈與女性關係更為密切,咱們就單獨拿出來說。

上面說過,帶脈本來不管事,但是沖任督三脈都要經過它的地盤,所以它也就管事起來了,而且管得很多,不僅僅是沖任督三脈而已。

因為諸經上下往來,將熱氣留於帶脈之間,但這熱氣並不是帶脈自己的,二是前來「做客」的,於是客熱鬱抑,白物滿溢,隨著小便而下,綿綿不絕,這就是白帶了。

《黃帝內經》,說的更是神奇。說人因為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發為筋痿,及為白淫。總而言之,就是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養以致肢體弛緩、軟弱無力出現痿病(譬如陽痿)。白淫,就夜間做春夢而流出白色或黃色黏液或白天耳聞目睹淫穢之事而不自止地流出黏液,與男子遺精類似,均稱婦女白淫。相當於婦女性功能異常。而且男子因溲(小便)而下,女子綿綿而下,這些都跟治濕熱一樣,與治痢同法。赤白痢就是邪熱傳於大腸,赤白帶就是邪熱傳於小腸。一般以為赤為熱、白為寒,但這個說法並不准確。

《黃帝內經》還講了一個故事說明∶《資生經》記載一婦女患赤白帶下,有人就給她灸氣海,不見起色。次日,又給她灸帶脈穴,這時候聽見一隻鬼趴在她耳邊說: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著,今日灸著我,我去矣,可準備酒食祭我。家裡人照著鬼說的用酒肉祭祀鬼,結果病好了。予初怪其事,因思晉景公膏肓二鬼之事, 乃虛勞已甚,鬼得乘虛居之。此婦亦或勞心虛損,故鬼居之。灸既著穴,不得不去。奇得時,蔥絲自是凡有婦女患赤白帶下,都按壓帶脈穴,手指到處,婦女穴道酸痛,讓她們回家灸帶脈穴,病全好了。

帶脈穴,在兩脅季肋之下一寸八分,若灸完此穴再灸百會穴效果更佳(百會穴在頭頂,教給大家一個辦法,從左耳尖拉一條線到右耳尖,從前髮際拉一條線到后髮際,兩線交點便是百會穴。人身比較重要的穴道,百會穴在其中,易理中所說的「三才」,就是天、地、人。在中醫中,百會穴、膻中穴、湧泉穴,就是人身穴道三才天人地,百會穴在頭頂,膻中穴在胸腹,湧泉穴在足底)。

《黃帝內經》說∶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又說∶上者下之,下者上 之,是矣。

所謂赤白帶,是以帶脈為病得名,亦以病形而命名。白者屬氣,赤者屬血,多是因為酒醉飯飽無所事事勤勞房事,而所服食之物燥熱所致。當然也有因為濕痰流注下焦的,腎肝陰淫濕勝;或者驚恐而木乘土位(人身五行,肺金、心火、肝木、腎水、脾土,木乘土位,就是肝火傷脾)、濁液下流;或因思慕無窮,發為筋痿,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也;或因余經濕熱(月經不調,沒流乾淨,而留下的卻含濕熱之氣),屈滯於少腹之下,或下元虛冷,導致子宮濕淫。治發:或下或吐,或發中兼補,補中兼利,燥中兼升發,潤中兼溫養,或溫朴, 或收澀,諸例不同,隨機應變,中醫無定法。

《十四經發揮》一書中說帶脈只四穴,《針灸大成》一書說帶脈凡六穴。其實共有十穴,其中兩穴忽隱忽現,若有若無,最為難辨。

帶脈,起於季脅足厥陰之章門穴,同足少陽循帶脈穴(章門足厥陰少陽之會,在季肋骨端,肘尖盡處是穴。帶脈穴屬足少陽經,在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圍身一周,如束帶然。又與足少陽會於五樞(帶脈下三寸)、維道,、(章門下五寸三分),總共八穴。靈樞經曰∶足少陰之正, 至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楊氏曰∶帶脈總束諸脈,使不妄行,如人束帶而前垂,故名。

李時珍論帶脈,論著論著,就突然來了一句——「婦人惡露,隨帶脈而下,故謂之帶下。 」嚇人一跳啊。

秦越人(就是扁鵲)說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還有一大堆人也是這樣說的,人若帶脈出現病機,腹部有點漲,腰重、腰痛,感覺像是慢慢坐入水中一樣。女性痛經,也是帶脈的事,里急后重,螈月事不調,赤白帶下(指紅帶和白帶),中醫的辦法是針灸,針六分,灸七壯。

而且,這病還論陰陽,張潔古就說帶脈之病,太陰主之,宜灸章門二穴,三壯。素問說腰痛是因為,邪氣在太陰之絡作客,住著不出去,便令人腰痛,不可以養息(指季脅下之空軟處)。

還是神醫張仲景比較實在,直接給出了詳細的治法,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氣,牡蠣澤瀉散主之。如果還治不好,那就灸章門穴。王海藏說小兒疝,可灸章門三壯而愈,以其與帶脈行於厥陰之分,而太陰主之。

但這位老爺子還開出了藥方——女性經期之間出病而致使血流不止,久而成枯,應當澀之益之。月經不調,經期已至卻無血,久而成竭,應當益之破之。破血有三治,始則四物入紅花,調黃芪、肉桂。次則四物入紅花,調鯪鯉甲、桃仁、桂,童子小便,利酒煎服。末則四物入紅花, 調易老沒藥散。

巢元方《病源》說∶腎有著病,腰痛且冷如冰,身自很重,腰上如帶五千錢,不渴,小便利,因為運動或勞動出汗,而衣服裡面又冷濕,日子久了就變為水了。

《千金》的方子是用腎煮湯,也就是咱們說的吃腰子。《三因》用滲濕湯,東垣用獨活湯主之。

所以,大家好好養腎吧!腎好了,帶脈便也好了。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