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未央》背後真正的歷史:五胡亂華,漢家之殤

近期唐嫣、羅晉主演的《錦繡未央》正在熱播,劇中北魏鮮卑族老皇帝可以說是一個開明,愛民的好皇帝,讓人印象深刻。筆者在查閱大量資料后,證實除去藝術加工的成分,此劇塑造的老皇帝形象基本與史料記載一致。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北魏的建立與強大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開端,但卻是另一個時代結束的標誌。這是中國歷史上黑暗的時代,是華夏民族動蕩的時代史稱五胡亂華。

一般來說,我們在研究五胡亂華之時,是離不開中國歷史上一個很奇葩的朝代——晉朝。晉朝在司馬炎逼迫魏元帝讓位即位后,獲得了曹操辛苦打下的北方地盤,280年打敗東吳孫權,統一了南北方,結束了長達96年的大亂。


晉滅吳之戰要圖

通常,我們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亂之後起碼能統一一段時間,可哪知晉朝奇葩,南北一統的局面僅僅維持了11年。晉惠帝即位后,擁有兵權的諸侯們,起兵造反,史稱「八王之亂」。


(西晉初期疆域圖)

要說這八位諸侯為何造反,當然有權力的誘惑,這幾位哥們心性不堅。但是,我們先來看看我們這位晉惠帝是何許人也。晉惠帝名司馬衷,歷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就是這位老兄搞出來的。好了,話又說到前面幾位哥們了,自問咱們要才華有才華,要容貌有容貌,關鍵是咱們手裡還有兵權,老子為什麼還要聽你一個傻子在那裡發號施令。幾個兄弟一看,巧了,你也想反啊,但是皇位就一個啊,那就只能打了。

(八王勢力分布圖)

「一將功成萬骨枯」,所有的鬥爭最後苦的只是老百姓而已,可憐的百姓剛剛過幾天安定的日子,戰爭又來了。可是這一次「八王之亂」帶來的可不僅僅是一場短時間的王權爭奪戰這麼簡單。

在晉朝內亂導致元氣大傷之後,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由此開始了我國歷史上分裂時間最長,社會最為黑暗,人民尤其是漢人最為火深水熱的時代——五胡十六國。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他們分別是: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

(五胡十六國部分區域劃分)

現在的學者提到這一時期大家統一的觀點就是,社會黑暗,戰爭頻繁,對我國發展影響深遠。這些泛泛之談適用於總結任何一個萬惡的封建時代。那我們就來看看史書上是怎麼來記載這個時代的。唐代編寫的《晉書》卷65《王導傳》據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就是說,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留在北方的漢人紛紛建立塢堡以自保。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期的歷史是外族入侵中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於野蠻民族來說,對付異族的最好方法就是屠殺。《晉陽秋》殘本曾記載「胡黃」石勒僅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

戰爭是這一時期的主旋律,所以人口的急劇減少是不可避免的。戰爭在帶來災禍的同時也帶來了文化的交融,胡人向來是民風彪悍,男女之間避諱很少。比如匈奴習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記》),其實這也是我們常說胡人未開化的原因。但是在這樣的一個混亂的時代當中,每個人都是朝不保夕,所謂的倫常見鬼去吧,這也就導致了這一時期發生了很多今天看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一社會現實也就導致了這一時期的男女關係開放。「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連飯都沒的吃,誰還有心思去顧忌什麼的寡義廉恥。

刀光劍影,千軍萬馬已是化為歷史的塵埃淹沒於時光的長河之中。我們常說讀史鑒今,總結五胡之亂的原因,不可否認的便是晉王朝的目光短淺,為了爭奪權力導致外族之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曾有言:「攘外必先安內」,放任狼子野心的異族之人占我土地,殺我族人。若不是天不亡中華,事遇轉機,那今日之中華不無重蹈覆轍之可能。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