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如何懷孕?

生育問題幾乎是所有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一些患者甚至因為擔心疾病影響生育,而不敢戀愛結婚。小谷健康婦產科醫師介紹到大多數情況下,多囊卵巢綜合征對不孕的影響是可以通過治療改善的。只要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妊娠」不是你想的那麼遙不可及。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以慢性無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為特徵。

目前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失常,腎上腺功能紊亂,代謝以及遺傳因素有關。

其臨床表現多樣化,可輕重不一,典型表現為:

◆ 月經失調,多見繼發性閉經或月經稀發;

◆ 無排卵性不孕;

◆ 多毛,可見上唇、腹中線毛髮增多,前臂及小腿也可見明顯的毛髮增多;

◆ 部分患者還可見頸後部、腋窩下、腹股溝處黑皮樣改變,面部、下腹部可出現痤瘡;

◆ 絕大多數女性體態肥胖,多為腹型中央性肥胖。

目前採用的診斷標準是2003年鹿特丹標準:

① 誘發排卵或無排卵;

② 高雄激素的臨床表現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③ 超聲表現為多囊卵巢「一側或雙側卵巢有12個以上直徑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體積>10ml」。

上述3條中符合2條,並排除其他雄激素增高疾病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庫欣綜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腫瘤等。

多囊卵巢綜合征影響生育的過程:

在正常的情況下,卵巢在女性體內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和下丘腦、垂體一起構成一個內分泌軸,通過分泌女性激素,形成女性特有的體征,並可作用於子宮,維持女性正常的月經來潮,當這條內分泌軸的調節功能發生障礙,便會引起女性體內激素紊亂,導致雄激素過多,雌激素異常等,繼而使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從而影響生育。

哪些治療可以幫助懷孕?

對於有生育要求的育齡期女性可採取下列治療措施:

1.控制體重和改變生活方式

目前認為減輕體重是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一線治療,部分患者體重減輕5%-10%可恢復正常月經和排卵。

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飲食和適當鍛煉。

有研究比較了兩種飲食結構——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熱量飲食和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熱量飲食,發現兩種飲食結構者體重減輕、雄激素及胰島素下降程度相似,患者可安全地選擇任意一種飲食結構以達到減重的目的。

在食物上可以選擇:魚、禽、蛋和瘦肉等高蛋白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堅果及豆類,如白蘿蔔、洋蔥、紫菜、包菜、扁豆、枇杷、大棗等,忌辛辣油膩食物,少飲酒。

有研究認為肥胖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在減肥治療前,不宜先進行藥物性促排卵,也不宜將減肥和藥物性促排卵同步進行。

2.藥物治療

◆ 克羅米芬

克羅米芬是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作為有生育要求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一線藥物,主要通過阻斷雌激素受體來抑制雌激素對下丘腦的負反饋,刺激卵泡發育和排卵。

推薦方案:月經第2-5天口服克羅米芬,50mg/天,共5天。

如多個卵泡發育,劑量減少到25mg/天;若無卵泡發育,可逐次增加50mg,直到150mg/天或者排卵,如果患者排卵,此劑量可重複6個周期或直到妊娠,若患者6個周期仍未妊娠,為克羅米芬無效,應考慮其他促排卵方案。

◆ 胰島素增敏劑

常用藥物是二甲雙胍,它可抑制肝糖原分解及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間接降低卵巢雄激素的產生,也可能對下丘腦產生直接作用。

常用方案:二甲雙胍500mg,每天三次,連續2-3個月。

◆ 芳香化酶抑製劑

來曲唑是促排卵治療最常用的芳香化酶抑製劑,阻斷睾酮和雄烯二酮轉化為雌二醇和雌酮,抑制雌二醇對下丘腦的負反饋,促進卵泡發育和生長。

推薦方案:月經第3-7天服用來曲唑,2.5-5.0mg/天,共5天。

◆ 促性腺激素

當口服促排卵藥物無效時,可選擇促性腺激素,是目前有生育要求的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二線藥物

推薦方案:低劑量促性腺激素方案和小劑量遞增方案。

3.腹腔鏡下卵巢打孔術

該方法是克羅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二線療法

主要利用電灼或激光在每側卵巢表面打孔,通過減少卵泡膜細胞降低雄激素產生來誘導排卵。

4.輔助殖技術

促性腺激素治療后仍未妊娠或合併輔助生殖技術適應症(輸卵管因素,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或男性不育症等)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可採取三線治療——輔助生殖技術。

包括常規體外受精和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由於排卵障礙導致不孕,採用漸進療法可使大多數患者妊娠。

患者在接受其他治療的同時應該注意心理治療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癥狀極易導致其產生心理障礙,處於青春期的患者通常會因為自身痤瘡、多毛、肥胖等不良體征而感到羞怯、自卑;未結婚的患者可能擔心自身疾病影響婚戀而憂心忡忡;已婚者擔心生育問題而產生極度自責自卑甚至抑鬱焦慮的心理。

同時,不良的心理狀態進一步加重病情惡化,導致患者內分泌改變更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小谷健康婦產科醫師提醒: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應注意心理健康,了解疾病相關知識,正確看待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地接受治療。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