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六方諸佛,證明此經。)

作者簡介:

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0年後,遵母音老人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經文: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經文,中略)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釋義:

東方有恆河沙數諸佛,南方有恆河沙數諸佛,西方有恆河沙數諸佛,北方有恆河沙數諸佛,下方有恆河沙數諸佛,上方有恆河沙數諸佛,六方各有恆河沙數諸佛,各與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四維上下,表一真法界,表圓覺自性。恆沙諸佛,表無量功德,表無上莊嚴。自性具足一切智慧,自性具足一切神通,自性具足一切自在,自性具足一切變化,自性具足一切勇猛,自性具足一切光明,自性具足一切威猛,自性具足一切柔軟,自性具足一切莊嚴,自性具足一切法音,自性具足一切法相,自性具足一切萬法,自性具足一切名相,自性具足無量功德。以恆河沙數諸佛,表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故立恆河沙數佛名,所謂妙音佛,梵音佛,香光佛,師子佛,達磨佛,日月燈佛,大光明佛,大焰肩佛,最勝音佛,寶華德佛,娑羅樹王佛,無量精進佛,等等,無量諸佛,無量功德,不在圓覺自性之外,不在妙明真心之外。無量諸佛,無量功德,儘是妙明真心中事,儘是圓覺自性中事。

Advertisements

自性中的無量萬相,異相同源,皆是自性的流露,皆是自性的法音。猶如大海中的無量波浪,異相同源,皆是大海的現相,皆是大海的法音。自性中的無量萬相,皆是自性的現相,皆是自性的法音,亦名阿彌陀佛功德幻化,亦名阿彌陀佛法音流布。

若人得聞這部無字真經,得見這尊無相真佛,得見這個妙明真心,即此當下,已生凈土,即此當下,已是極樂,山還是山,水還是水,然而,這山山水水,一切萬相,無不向人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這部無字真經,當信這尊無相真佛,當信這個妙明真心。這部無字真經,流出一切清凈真如,教化一切眾生。這尊無相真佛,化現不可思議功德,救度十方有情。這個妙明真心,生出一切清凈法相,莊嚴自性凈土。

《佛說阿彌陀經》釋義(聞是經典及佛名者,諸佛護念,皆得不退)

Advertisements

作者簡介:

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0年後,遵母音老人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經文: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釋義:

哪是這部《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部經,不是文字經典,不是白紙黑字。文字經典,白紙黑字,放在這裡,一切諸佛,還護念否?文字經典,白紙黑字,是生滅法,佛不守這個。若守這個,即是凡夫。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即是諸人當下的這部無字真經,即是諸人當下的這個妙明真心,亦名清凈法身,亦名自心實相,亦名本來面目。一切文字經典,皆說這部經。《佛說阿彌陀經》說這部經,《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說這部經,《華嚴經》說這部經,《般若經》說這部經。這部經,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部經,即是阿彌陀佛。這部經,即是諸人當下的這個妙明真心。若人識得心,當下是極樂。於此當下,七寶池、八功德水、金沙地、雜色鳥、寶行樹、十方世界恆河沙數諸佛,無不具足。於此當下,一切音聲,皆是和雅音,一切萬相,皆念佛念法念僧。諸人還「聞是經」么?若也得聞,只此當下是西方。若也未聞,只此當下是娑婆。

「聞是經受持者」,「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人得聞「是經」,一見見得,一肯肯定,不再疑惑,且能好好地護念他,不再隨境流浪,這便是「受持」,亦名「善護念」,亦名「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何以故?一佛護念,即是一切佛護念,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尊佛即是一切佛,一切佛即是這尊佛。如何是這尊佛?只是諸人當下的這段無始自然風光。還識得么?

莫將文字經典當作「是經」。口說手書的文字是生滅法,究竟靠不住,究竟不可得,不是「是經」。釋迦佛有云:「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若人言白紙黑字是佛經,即為謗佛,不能解佛所說故。

「聞諸佛名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何是聞諸佛名?諸佛言教,種種比喻,種種啟發,皆佛名也。聞佛經教,依教奉行,即是聞諸佛名。聞諸佛名,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諸佛名」,不是聞佛名號,譬如聞阿彌陀佛名號。若是聽聞阿彌陀佛名號,則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那麼,未聞阿彌陀佛名號,諸佛還護念否?聞佛名則得護念,不聞佛名則不護念,此是顛倒妄想,亦名不聞佛名字。

經雲,「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諸人皆言自己信佛。仔細看來,未必信佛。何以故?諸人依照佛教文字,想象諸佛境界,想象極樂國土,這是打佛教的妄想,不是真實的佛義。把自己的妄想當作佛義,這樣的信佛,則不是信佛,而是信自己的妄想。

我們學佛,當信佛語及諸佛所說,不可信自己的妄想。如何才是信佛語?如何才是不信自己的妄想?答曰:一、肯定佛說,絕對正確。二、未會佛意,擱置疑情。信而未證,二者結合,方是正信。譬如,經雲,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此類經文所說的事,這是自己不知道的事。自己不知道,那就保持個不知道的狀態,千萬不要依文解義,妄想出個什麼樣子,且相信這個樣子,且美其名曰信佛。其實,這不是信佛,而是信自己的妄想。

恆河沙數諸佛,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廣長的舌,這麼多的舌,縱橫交錯,相互穿越,是這樣嗎?若不如此,又是怎樣?有智慧的人,相信佛說,絕對正確,然而,他又不知,如何是恆沙諸佛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如此相信,絕對正確。如此不知,擱置疑情。如此而信,如此不知,這便是信佛。學人的這種「信而不知」,學人的這種「信而未明」,就是禪宗的疑情,就是凈宗的蓮花苞。有了這個疑情,待到孕育成熟,觸著碰著,便能開悟見性。有了這個蓮花苞,待到孕育成熟,一機來臨,便能花開見佛。

信佛的人,在他還未開悟見性之前,如果連這個疑情都沒有,那就談不上開悟見性。信佛的人,在他還未花開見佛之前,如果連這個蓮花苞都沒有,那就談不上花開見佛。花開見佛之前,先要有個花苞。這個花苞,莫作花苞想。若作花苞想,即是妄想。這個花苞,是個比喻,比喻疑情,比喻不明白。

沒有智慧的人,愛打妄想的人,總是用自己的妄想破壞自己的疑情,因此,他就沒有了開悟見性的可能。沒有智慧的人,愛打妄想的人,總是用自己妄想破壞自己的蓮花苞,因此,他就沒有了花開見佛的可能。我們信佛,應當謹防「掛著信佛的招牌而信自己的妄想」。

問:經云:「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但聞佛名,未持佛經,亦得諸佛護念否?

答曰:此問已錯,順錯而答,則成錯上加錯。何以故?佛名與佛經,名字有別,實際不二。阿彌陀佛,此是佛名。借佛之名,歸佛之實,是名「聞佛名」。若聞佛名,不知歸實,與鸚鵡學舌,又有何別?鸚鵡學舌,有甚功德?阿彌陀經,此是經名,借經之名,歸經之實,是「持佛經」。若持經名,不知歸實,此是經轉人,不是人轉經。若經轉人,有甚功德?聞諸佛名,體諸佛實。持諸經名,證諸經義,是聞佛名,亦名受持佛經。

持名念佛,祛除心垢,是聞佛名。若聞佛名,不耽妄想,則不是聞佛名,而是聞妄想。更有甚者,借佛名號,打佛妄想,妄想佛是如何放光,妄想佛是如何形象,妄想佛有如何神通,等等,如此借佛名而打妄想,這不是聞佛名,而是聞妄想。聞佛名號,意在歸佛。若是歸於妄想,落在妄想里,則是聞妄想。

問:經雲,聞諸佛名,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如何是聞諸佛名?

答曰:得聞十方佛名,不是得聞妙音佛,梵音佛,香光佛,師子佛等等具體名字。自心清凈,得聞一切音聲清凈,是名得聞十方佛名。此清凈有二種。一、相似清凈。二、實際清凈。相似清凈,即持佛名號,至一心不亂,至念佛三昧。這時,未見空性,落在盡聞無住、受而不受的狀態里。這便是相似清凈。若更進一步,一機來臨,打破這盡聞無住、受而不受的狀態,當下見性,得見十方圓明,全體是我。真我無相,遍含萬相。遍含萬相,一物亦無。到得這裡,是名實際清凈。以《阿彌陀經》的方法來說,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這時,自心清凈,得聞十方音聲清凈,亦名「得聞十方佛名」。這時,若能見性,或名見佛,則名心不顛倒,亦名往生凈土,亦名實際清凈。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