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針灸處方——胃痛治療方:溫中補虛方,培元益胃方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溫中補虛方《針灸資生經》

【處方】湧泉、建里

湧泉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地沖。屬足少陰腎經。井(木)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與后三分交點上。布有第二趾底總神經,深層為足底弓。主治昏厥,頭頂痛,眩暈,喉痹,衄血,舌平,失音,小兒驚風,癲癇,足心熱,五趾盡痛,及休克,中暑,神經衰弱,高血壓,精神分裂症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建里穴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任脈。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布有第八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下動脈交界處的分支。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腸鳴,泄瀉,水腫,食欲不振,及急、慢性胃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

【功用】溫中補虛、健運脾胃

【主治】先天稟賦不足、腎虛脾虛、無力受納水谷、心下痛不欲飲食

【操作】湧泉直刺0.5 ~0. 8寸。建里直刺1~1. 5寸。針刺用補法,加灸效果更好,兩穴均灸5~7壯,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方義】湧泉屬足少陰腎經,為腎經的井穴,井穴具有益腎寬胸的作用。建里屬任脈,具有溫中補虛,健運脾胃的作用。二穴合用,共奏溫中補虛,健運脾胃之功效。


培元益胃方《名醫類案》

【處方】中脘、氣海

中脘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脈經》名中管。別名上紀、太倉、胃脘。屬任脈。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主治胃痛,嘔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脹,泄瀉,痢疾,疳疾,黃疸,水腫。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中脘,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脈經》名中管。別名上紀、太倉、胃脘。屬任脈。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穴在胃體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

氣海穴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脖胦、下盲、下氣海。屬任脈。盲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虛脫,厥逆,腹痛,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及尿瀦留,尿路感染,腸梗阻等,具有強壯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功用】培補元氣、健脾和胃

【主治】胃脘疼痛、食少、微飽則心下痞悶、嘔吐酸水、冷汗時出

【操作】用灸法,每穴各灸21壯,甚或百餘壯。每日,1次為1療程。

【方義】中脘屬任脈,為胃經的募穴。八會穴的腑會,具有健運中州,調理氣機的作用。氣廣海屬任脈,具有生髮元氣以助胃氣的作用。二穴合用,共奏培補元氣,健脾和胃之功效。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請關注後點擊樓下傳送門,那裡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

中醫骨科筆記總目錄<=====這個是可以點擊的福利<<<<<<<<<更多精彩請點擊左側鏈接:4~7月的精彩內容分類總結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