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和:一個不平凡的女人,與周有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張允和

張允和,安徽張家四姐妹中的二姐。

她說,我,只是一個標準的家庭主婦。

可是在出生的那一天起,她就已經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女子。

1909年7月25日,張允和誕生,也是我們故事的開始。

這個孩子活下來可真不容易,早產。而且臍帶纏住了她的脖子三周,生下來時不滿四斤。一般孩子生下來就會哇哇的大哭,可是這個孩子就是不哭,怎麼弄都不哭。所有人對於這個孩子是否還活著,已經搖頭嘆息了。最後還是老祖母不甘心,採用了一個女人的偏方,往孩子的臉上噴煙。一袋接著一袋,一直到108袋孩子才發出了聲音,卻不是哭聲,是笑聲。

杭州讀書時期的張允和

張家四姐妹的名字有些講究,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這四人的名字里都有「兩條腿」一個「兒」字,因為是女兒,是要走出家門嫁給他人的。

Advertisements

她的足跡

1911年,張家舉家來到上海。張充和在上海呆了有7個年頭,期間家人請來啟蒙老師,她接受了教育。

1918年,張家搬到了蘇州,這一年張充和上了私塾。

1928年,她就讀於上海吳淞的中國公學一年級。

1929年,轉入上海光華大學二年級。

1932年,轉入杭州的之江大學借讀,然後又回到光華大學拿了畢業文憑。

1933年結婚,與周有光一起赴日本留學。

1934年回上海生下兒子小平,初為人母。

1935年在上海光華實驗中學教書,生下女兒小禾。

1936年,移家蘇州。

1946年,隨同周有光前往美國工作。

1948年,開始「環球航行」,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埃及——緬甸——香港,上海解放后的第八天,他們乘輪船回到了祖國。

Advertisements

1956年,隨周有光來北京定居。

張允和(1933年)

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1921年,張充和父親(張武齡)以「樂觀進取,裨益社會」之意,在蘇州創辦了「樂益女子學校」。(張武齡創辦樂益到抗戰爆發的16年裡,沒接受過其他的救濟,都是自個花錢,前前後後有幾十萬元)

張允和的愛情也是受惠於父親辦的這所「樂益女子學校」。當時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在這所學校就讀,與張充和是同學,兩人關係也不錯,張充和經常去周家串門,這麼一來二而去與周有光就相識了。

那年她16,他19

一個碧玉年華,一個風華正茂

以後的路,那只是水到渠成

1933年4月30,張允和與周有光在上海結婚,這是她眾多兄弟姐妹里第一個結婚的。

這也有老天的幾分有意,周有光在《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說:

我跟她從做朋友到戀愛到結婚,可以說是很自然,也很巧,起初都在蘇州,我到上海讀書,她後來也到上海讀書。後來更巧的是我到杭州,她也到杭州。常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地發展,不是像現在「衝擊式的戀愛,我們是「流水式」的戀愛,不是大風大浪的戀愛。

周有光張允和

關於這結婚的日子,還有這麼一段軼事

老人們說這不是個好日子,乃盡頭之日。張允和說,我相信舊的走到了盡頭就會是新的開始。

更有人拿著兩人的生辰八字去看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說:這兩個人都活不到35歲。

怎奈何二人相知相伴近70年。

媒婆

張家四姐妹里的三姐張兆和與作家沈從文的婚姻,張允和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2年,沈從文屁顛屁顛的來到蘇州張家找張兆和。恰巧張兆和不在家,接待他的是張允和,也是她安排了沈從文到家裡做客,這才為沈從文與張兆和的關係更進一步,接而走婚姻的殿堂。

在回復沈從文的電報里,張允和只寫一個「允」字,一來表示自己看好沈從文,二來沈從文已經通過了家裡的審核。

後來沈從文親切的叫張允和一聲「媒婆」,而她對媒婆這稱謂也頗為得意。

張允和與周有光本有一兒一女,女兒在逃亡的歲月里重病而亡,兒子不幸被流彈打中,險些送命。

2002年8月,張家四姐妹二姐張允和去世,享年93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