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豁然頓悟而成佛道

南師說:

豁然頓悟而成佛道

在過去的歲月里,釋迦牟尼苦其心志地禪靜思維,毫無疑問地,因為缺乏營養,而弄得衰弱不堪。但其金剛的信念和堅定的精神,就連凈飯王所派出追尋他的王師大臣,也都深受感動,無不肅然起敬,所以隨來的憍陳如等五人,都願留在那裡,伴隨太子學道,就在附近覓地專修。自從他覺得這種修行,並非正道,便獨自離開苦行林中,接受牧女難陀波羅的乳糜供養,恢復到少壯的體力。憍陳如等五人見到這種情形,便認為他受不了苦行的考驗,以致道心退墮,非常失望,就離他而去,到達波羅奈國(Varanasi)的鹿野苑(Mrgadava)自修苦行去了。

釋迦牟尼既已恢復體力,便自入尼連禪河沐浴,一洗過去勞形苦志的積垢,身心異常愉快,獨自走到距離尼連禪河十里的畢波羅樹(Pippala佛成道后,更名為菩提樹)下,自敷吉祥草座,雙足結跏趺坐,併發誓說:「我如不證菩提(菩提,漢譯「自性正覺」之義)不起此座。」由於他過去曾遍學各種禪定,功力已深,這一坐經過了四十八日之久,便深入到禪思的妙境。當十二月七日的夜間,他在禪思坐中,受到種種魔境的顯現和干擾,如聲色貨利、生死恐怖,他都不為所感,所謂「魔軍」、「魔女」等等,都被他的定力所降伏。就在這一夜中,他逐步證得了神境智證通(神足通)、天眼智證通(天眼通)、天耳智證通(天耳通)、他心智證通(他心通)、宿住隨念智證通(宿命通)、漏盡智證通(漏盡通)等六種神通境界,身心自放大光明境。到了初八日的晨朝,忽然看到明星出現(應是太陽初出,因印度對天文習俗的慣語,通常稱太陽為明星),就此廓然大悟,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漢譯「無上正等正覺」),因此爽然嘆道:「異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Advertisements

按:釋迦初悟道時這一段說法,各種佛經譯語都稍有出入,現在依照歷代禪宗相傳的意譯,採用以上的話,比較明白易曉。

我們回溯此一大事因緣:釋迦牟尼自二十九歲出家學道,經過六年來的普遍參學,備歷艱辛。到了三十五歲,始證得各種神通境界,洞見人類身心潛能的無比妙用,和生命的根本。同時睹明星而悟道,了徹宇宙人生的真諦,爽然嘆息:原來如此。當下他就想進入涅槃(寂滅圓明),懶得說法了。因此震動天人,紛紛請求他留形住世,廣化眾生,他曾經對天人們說過:「止止,我法妙難思。」也正因為他有此一說,使我們可以了解佛法的奧義所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所謂「不可思議」。通常一般人,便認為佛法是學不到,摸不著,看不見的。哪知「不可思議」正如「我法妙難思」這句話一樣,只是一種方法論。因為任何宗教或哲學,一般的習慣,都是用思想去推測,或憑情感去信奉它,討論它。思想推測就是「思」,情感信奉或討論就是「議」。如果只從思想或情感議論來求證宇宙人生的真諦,那無異是背道而馳,真有「妙難思」之感了。「妙難思」和「不可思議」這一句話,正是指出一般人們在方法上的錯誤,並非說是「不能思議」!只要我們拿身心去實證,不用思議去推測,就可到達我們自性本來具備的正覺佛境了。

Advertisements

——選自《南懷瑾選集》第六卷:《禪海蠡測》、《禪話》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