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吳茱萸

祝按:《神農本草經》 載「藙」,yi,即食茱萸Zanthoxyh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又名樗葉花椒。《禮記·內則》:「三性用藙。」鄭玄註:「藙,煎茱萸也。《爾雅》謂之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食茱萸項「此即樘子也。蜀人呼為辣子,古人謂之藙及榝子」,非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吳茱萸——芸香科

Rutaceae.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收載:吳茱萸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或疏毛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bodinieri (Dode)Huang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Advertisements

吳茱萸性熱,味辛,苦;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等。

鑒別要點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質硬而脆,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粒。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拓展閱讀

臨床常見吳茱萸炮製品

甘草汁炮炙:目的在於降低毒性。輔料比:吳茱萸每千克用甘草0.06kg熬汁炙。

黃連汁炮炙:目的在於增強止嘔作用,抑制吳茱萸燥性,輔料比:吳茱萸每千克用黃連0.1kg熬汁炮炙。

鹽水炮炙:目的在於增強入腎作用。輔料比:吳茱萸每千克用鹽0.02kg。

Advertisements

醋炙吳茱萸:目的在於增強入肝作用。輔料比:吳茱萸每千克用醋0.125kg。

拓展閱讀

張仲景應用吳茱萸情況

張仲景用吳茱萸湯方共4方。用量最大為兩升,最小劑量一兩。現今常用劑量2~5g,仲景在湯方吳茱萸后均註明「洗」。《奇效良方》解釋為「水洗去毒」,《長沙葯解》「熱水洗數次用」,《本草求真》曰「泡去苦烈汁用」。

吳茱萸湯(《傷寒論》方)

吳茱萸一升,人蔘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功能:溫肝暖胃,降逆止嘔。治療陽明胃寒,食谷欲嘔,胃脘作痛,吞酸嘈雜,少陰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厥陰頭痛,乾嘔吐涎等。

溫經湯(《金匱要略》方)

當歸、阿膠、芍藥、川芎、桂枝、丹皮、人蔘、甘草、乾薑各二兩,半夏、麥冬各一升,吳茱萸三兩。功能:溫經養血,活血調經。治療瘀血阻滯,致經水淋漓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乾燥;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過多,及至期不來等。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傷寒論》方)

當歸、芍藥、桂枝、通草各三兩,細辛、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五枚,吳茱萸一升,生薑半斤。治療內有久寒,手足厥寒,脈細欲絕,及受寒腹痛,痛經等症。

《金匱要略》雜療方第二十三

救猝死客忤死還魂湯主之方下,又方(無方名):韭根一把,烏梅二七個,吳茱萸半升。右(上)三味,以水一斗煮汁,以病人櫛內中,三沸,櫛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渣)分飲之。

臨床應用

注意事項

★吳茱萸來源於三個植物種,(一個正種,兩個變種)其藥材與飲片很難區分,均同等入葯。

★吳茱萸治痛,具有雙向性作用,關鍵在於用量:量輕,1~5g止痛;10~12g反而造成強烈頭痛,眩暈,腹痛,腹瀉,視力障礙,錯覺,脫髮,胸悶,皮疹等,且孕婦易流產,這可能就是古人認為吳茱萸之「毒」性。

★吳茱萸生品含「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為致幻劑,臨床一般不宜用生品,否則易產生不良反應,經炮製后,不良反應消失。

來源:本文選自《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從形味性效到臨床(1)》,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主編:祝之友。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