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鑒賞:《伯夷列傳》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篇古文鑒賞,希望大家能夠對先秦往事有所了解。

古文鑒賞:《伯夷列傳》

伯夷列傳冠《史記》列傳之首。在這篇列傳中,作者以「考信於六藝,折衷於孔子」的史料處理原則,夾敘了伯夷、叔齊的簡短事迹。等到天下宗周之後,又恥食周粟,採薇而食,作歌明志,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作者極力頌揚他們積仁潔行的崇高品格。

古文鑒賞:《伯夷列傳》

典,主持。⑧功用:業績,成就。⑨重器:寶器。此處用以象徵國家政權。⑩大統:帝位。(11)說者:指諸子雜記。(12)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又根據什麼稱說呢?稱,讚許,表揚。(13)冢:墳墓。

【原文】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①。」「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②,睹軼詩可異焉③。其傳曰④:

Advertisements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國人立其中子⑤。食周粟(15)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17),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18)?於嗟徂兮(19),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

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古文鑒賞:《伯夷列傳》

【原文】

伯夷列傳

出處:《史記》

夫然虞、夏之文可知也④。堯將遜位⑤,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⑥,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⑦,功用既興⑧,然後授政。示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

所以稱之為軼詩。軼,通「逸」、「佚」,散失。可異焉:著實奇怪。因為前文《論語·述而》說過「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而歌辭中又有「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這種表示怨氣的話,所以感到著實奇怪。④其傳:《索隱》按其傳,蓋指《韓詩外傳》及《呂氏春秋》。⑩爰:於是就。干戈:古代常用兵器。干,盾。戈,戟。此處引申為戰爭。(11)弒(shì,士):古代下殺上稱之為弒。如子女殺死父母,臣殺死君。(12)左右:身旁的隨從人員。(13)宗周:以周王室為宗主。(14)恥之:以之為恥。認為武王平暴,天下宗周是恥辱的事情。(15)義:堅持仁義、氣節。(16)薇:野豌豆,蕨類植物,草本,其葉與果可食。

Advertisements

古文鑒賞:《伯夷列傳》

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⑧,暴戾恣睢⑨,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⑩。若至近世(11),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12),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

【註釋】

古文鑒賞:《伯夷列傳》

④誇者:矜誇的人。⑥「同明相照」五句,語見《易·乾·文言》聖人作而萬物睹。」說的是同類事物互相感應。⑧岩穴之士:在山野隱居的人。⑨趣:趨向,向前,取。舍:隱退。⑩堙滅:埋沒。(11)砥:磨刀石。引申為磨勵,鍛煉。(12)青雲之士:德隆望尊、地位顯赫的人。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①。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③。」舉世混濁,清士乃見④。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註釋】

原文「凋」,作「彫」。句未有「也」字。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④見:同「現」。顯露。⑤這兩句歷來解釋不一。《索隱》認為伯夷讓德之重若彼,而採薇餓死之輕若此;又一說是操行不軌,富厚累代,是其重若彼,公正發憤而遇災禍,是其輕若此。

【原文】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⑦。岩穴之士⑧,趣舍有時若此⑨,類名堙滅而不稱⑩,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

好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了!有什麼好的想法一定要和小編分享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