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與天地那些更深層的關係,你思考過嗎?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現代醫學是怎麼看待患者的?

很多人生病的時候一般都是去醫院,流程大概是先挂號,醫生會開出很多檢查單子,給你做個驗血、驗尿、心電圖、聽診、X光、核磁共振等項目。很多人可能有這個經驗或者體會,無論是自己生病還是家人生病,大概都要走這麼一個流程。

在醫院裡看病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決定了現代醫學的認知,和我們傳統醫學的認知截然不同。我對現代醫學看這個生病患者有一個結論就是他只看生物學意義上的人。

醫院除非說他檢查出來你有什麼問題了,然後呢他才能給你進行一些治療。如果沒有檢測出特別明顯異常的時候,他只能給你開點止疼的或者西藥片之類的,也可能會建議患者去看心理醫生,這是現代醫學體系裡邊的一種處理方式,我是覺得這種處理方式不夠。

Advertisements

中醫又是如何看待患者的?

中醫看待生病的患者不僅僅說等到你拍個片子某個臟器長了具體什麼東西,具體器官改變的時候,這個階段中醫看來生物學意義上這個人的階段就是太晚了,這之前很大的一塊範圍,叫功能性階段。

比如說乳腺的增生,肚子腹部壓痛,胳膊、腿、軀幹上按壓明顯的一些結節、腫脹等等,這個疾病階段就是病了,因為這涉及到我們平時生活的質量,生命的狀態。這個功能性階段你能拍片子檢測出來的具體形象之前的那個不舒服,黃帝內經稱之: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我們對待自己的生命健康應該突破就是具象的那個階段的困擾。

如果你只看到一個具體的形象才叫生病那是有欠缺的,每年體檢指標正常做各種檢查沒有毛病,醫院醫生說你沒問題,你就認為自己健康了,不一定。很多人到中年40來歲可能之前剛剛體檢了,什麼問題都沒有,結果呢突發一些急性病,這都很有可能的,因為具體檢測手段,有一塊內容它是觸及不到的,這塊內容叫能量,中醫把這種能量叫做氣,內經裡邊提到這麼一個明確的概念,叫做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也就是天給我們一種能量,地給我們一種能量。

Advertisements

養成感知生命能量狀態的習慣

人類的生命是離不天、地這個背景的,比如說太陽,晝夜,我們每天的生活,吃飯、喝水,睡覺、穿衣,這不都是來自大地嗎?關於天、地給我們人類生存甚至生命能量的源頭來說,這個規律性的探討是特別重要的。黃帝內經,傷寒論這些中醫的經典書裡面有大量的關於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這個生命之外關於天地能量的這種規律性的探討,黃帝內經裡邊就有這個叫五運六氣。大家感覺五運六氣離自己的生命很遠,好像跟自己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關係,六氣還是比較簡單的,大家都知道的24節氣,六氣只是分成了四段。四六二十四,24節氣對我們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我上課會要求同學們每天堅持把脈,你早晨、中午、晚上有時間可以把一把脈。把脈的目的就是判斷這個脈強弱,我們就能大概判斷出來,你現在這個生命的能量狀態是高是低。平時沒有這個習慣的都應該多摸摸自己的脈。這個脈就在寸口手腕處的這個寸口脈,感知一下自己能量,是強是弱。因為這個是儀器檢測不出來的,這是身體的一種反饋信息,而身體這種反應是極其重要的。

現代醫學VS傳統中醫

現代醫學背後的boss是人類的科技文明,而傳統中醫他背後的boss是天地的鬼斧神工,我還有一個結論,現代醫學就是現代所有的科技文明,她處於什麼階段呢,處於朝著宇宙天地文明科技的一個求極限過程,還在路上。。。

假如說我們沒有可能去了解宇宙天地的這個頂配文明的話,醫院說怎麼治我就怎麼治,醫院說是什麼病我就認為是什麼病,如果沒有選擇的話,我就認了。問題是我們中國人有選擇,老祖宗對我們後人不薄,通過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的經典書籍早早就傳承下來,我們需要做的是什麼,好好的繼承學習!我研究這些年,這些知識並不是特別的難,我們難的是思維方式、認知層面,你怎麼去看、去理解他,然後呢我們要多從實踐層面上去感知它,比如說學針刺,你就一定要動手扎針,你在動手扎針的過程或者說你系統學習的過程當做給自己身體調理的過程,如果身體有任何的問題,通過學習也是調理的過程,應該說學完以後你應該達到一個什麼效果,就是身體變好,那些問題起碼能改善,這才算是學習的態度,學習的效果。

老子說:修之身,其德乃真,只要你認真操作,踏踏實實查到自己的身體上問題,恰當的手法,你的身體是一定可以改善,學中醫它也是一個對生命感知的過程,改善生命質量的過程,看著自己一步步的轉好,這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而且大家能量場變得都比較和諧, 認知也提升了,能量級別都是不一樣的。

身體與天地那些更深層的關係

我們身體上有哪些個特別關鍵的點呢,就是天人相應的地方,比如說我們的脊椎有多少根呢?有多少節的頸椎,有7節,胸椎有12節,腰椎有5節,合起來是多少?24節。對應天地的什麼呢?就是24節氣。前段時間諾貝爾生物學獎還是醫學獎獲得者研究什麼呢?就人的健康是有實際周期性的,因為研究這個方面的專題呢拿到諾貝爾醫學獎,所以內經上關於人的這種節律性的話題非常詳細,關鍵是他特別的系統。

古時候科技文明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也能夠認清天地包繞著這個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命,這個生物學意義上的這個生命的那個天地,它提供了能量的源頭,這不是迷信。這是一個正確的認知方向,連三歲小兒都知道,剛出生的嬰兒都知道要吃媽媽的奶,三歲小兒都知道要找爸爸媽媽吃飯,貓狗生下來都知道吃奶,你攝入的所有的能量源頭,就是來自於天地,但是我們現代人恰恰就忽略了本源我們生命的根本。這個認知突破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去慢慢進入了研究天地這個背景的規律,所以黃帝內經就給我們後人提供了一套這個知識體系,還有古人自古傳下來的24節氣的這套體系,我給你們一個建議:你想感知24節氣的變化,你要多留心,尤其是在節氣前後,看你身體有什麼不舒服沒有。

如果一個健康的人,它對節氣的適應是很好的,它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變化,比如說立冬了,立冬前一天後一天它沒有什麼感覺,身體健康適應性比較好,老弱病殘對於這樣的節氣前後是特別難過的,經常會出問題。可以留心觀察一下,是不是有這個規律,如果你會把脈就更好了。

節氣前後的脈是一定要把的,這是這就像什麼呢?這就像那個鐘錶盤上的那個分鐘那個格一樣的,就是極其重要的位置,像開車掛的那個檔位一樣,所以節氣前後的脈我們一定要認真仔細的摸一下,感知一下。

人的生命,我們還從天地人這三個角度一起來看,才能看得全,包括一些藥物和我們身體上的臟腑的對應,穴位和我們生命中的相應等等。

本文文字整理自范英志老師微課,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2017年12月2日

范英志老師主講

《中醫心法與健康管理》即將開課

一起學習中醫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