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兒:孩子的教養有門道兒

乖孩子早上幼兒園好嗎?

家長提問:因為我們家孩子比較乖萌可愛,在外與其他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其他人總是讓著她,比如總說這個妹妹喜歡,把這個東西先給妹妹玩吧。但是我覺得在這個環境當中,孩子反而被慣壞了。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應該讓孩子早點進入幼兒園階段?

李躍兒:孩子,對他最好的就是讓他獲得良好的發展,良好的發展是什麼呢?是情商、解決問題能力、社會性能力、感受力這些方面。

實際上我們最害怕的是乖孩子,比較喜歡調皮搗蛋、上房接瓦的那種孩子,因為那種孩子對他是有好處,他有力量,他想要探索,他想要去挑戰危險、挑戰權威,這樣的孩子是比較適合於人類發展的,是對他將來一生都是有好處的精神狀態。那種乖的坐在那個地方說啥就聽啥,要拿一塊肥皂要去玩的時候,老人說不讓馬上就放棄了,這是我們認為很可怕的,因為上帝造的人類是大自然造的人類,他內在有一種固執的一種力量,持有這種固執的力量,他的身體不被泯滅,他才能完全按照大自然給他設計的劫獄去發展自己,如果他放棄了這種固執,別人說啥他就聽啥,這個孩子就放棄發展了,所以你要再去了解什麼是孩子,我們人類必須,成人必須無私地放棄我們的目標和我們的愛好,去誠心誠意地完全為了孩子的發展去看孩子的整體發展,給他的幫助行為,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是不是麻煩少,是不是很舒服,是不是很心疼,不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去養育。

按你剛才說的這種,我認為像你的孩子應該早送早好,因為送的晚了可能問題很嚴重。

全世界兒童心理學家替代孩子給母親的請求之一,就是不要讓我變得很弱,不要以比我年齡還小的方式來對待我,那樣我只能很弱。孩子六歲之前的人格狀態是最重要的,只有準備好了人格,準備了一個能學習的大腦,能學習的模式,能夠解決問題的這樣一個心智,他六歲之後才能夠使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自己所學的知識,否則他學了知識也沒用,不會去用的,不能用的。

怎麼教孩子學畫畫?

家長提問:我們家寶寶兩歲八個月,在兩歲的時候突然間說要彩筆,他就開始在紙上亂圖各種各樣的圈和線條,我就去各種各樣的早教班諮詢,說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教他去學畫畫,基本上沒有人給我一個正確的答案。後來我就採取了不管,然後昨天晚上的時候,我發現他開始已經畫了小魚,畫太陽,畫完了我就問他,我說你告訴媽媽你畫的是什麼,他就跟我講了一遍。我就想知道關於這個孩子的畫畫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態度?

李躍兒:兒童在六歲之前的繪畫跟藝術沒有關係,因為兒童的繪畫在發展心理學上叫做表徵,就是表現的表,象徵的征,叫表徵。

就像所有的孩子都會過家家,過家家其實也不是玩耍,也叫做表徵,就是兒童在他零到六歲之間是不斷吸收成人的生活,他會看到成人是這樣生活,爸爸媽媽是這樣上班的,回來老公、老婆,孩子回來了,孩子得病了怎麼照顧他,這一切都是人類他的基因裡頭就有對人類生活的敏感,他就會去學。這些信息被儲存在他大腦中以後,不能只留在那兒不用,他會把那些信息組織加工起來再去把它演繹一遍,我們管這個叫表徵。只有表徵了以後,這些信息才能夠被整理以後儲存在他的大腦中,成為他永久的訊息,將來他要用這些信息來細節人的語言,來理解讀的書,來理解看到的。

當孩子六歲的時候上學,老師說了一句小動物都很高興,那麼孩子要是曾經接觸過動物,有過高興的體驗,他才知道高興是什麼感覺,他才能會聽懂這句話,如果他沒有這個經驗,他聽了這句話對他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他就不感興趣。

那麼你的孩子為什麼會畫圈,就是孩子在最早的時候拿著一個筆和紙,他首先發現筆和紙之間會產生一個印跡,這對他來說是極其有創意的,他只對這個印跡感興趣。

但是全世界的兒童都畫的是圈為什麼?現在我要讓大家閉上眼睛,放著音樂,完全放鬆,我給你一支筆,給你一張紙,我讓你隨便放鬆不要想,你去畫肯定也是圈,也是羅圈。後來專家的研究,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人類最早年的體驗就是羅圈、圓圈,因為你在媽媽肚子里你行為的方向不是直走過來直走過去的,你的行為是什麼?是不斷旋轉的圓圈。當他圓圈畫完以後,再下一個他就開始這樣圖,橫著圖、豎著圖,畫一些線,這就是他在子宮裡在走動的時候,你在活動的時候他在動,你的肚子里就是這樣的,你走的快他就是上下顛。這就是為什麼嬰兒出生了以後,他一哭你一搖晃一顛他就不哭了,因為我們管這個叫做參照點。

在他能畫畫的時候,他就畫的是這些體驗。再往下他就會畫小人,小人柱子支起來,就是他在不久之前,他從爬行動物站立起來的時候,他對他的脊柱,支撐他身體的脊柱有印象和感覺,每個小孩都是一條線的,所以這樣的東西就是兒童用他的筆和線條把他這些印象完全自己沒有意識地把它表徵出來。這個時候你要教孩子畫畫,你就是搞破壞了。但是你可不可以拿一張紙在孩子的旁邊畫你自己的畫呢?可以的。因為人類是一個需要進行思想交流的動物,我畫成這樣,我要看媽媽畫成這樣,媽媽為什麼要這樣畫?實際上你畫的畫就是為他下一步要去的方向去一個引領,當然你不能畫的美倫美奐,孩子剛在蝌蚪人的時候你就畫了一張美麗的風景,你的孩子到下一步一看自己畫得特爛,媽媽你畫吧我不畫了,每次拿著紙和筆讓你畫,你也畫得差不多比他的蝌蚪人好一點,比方說他的蝌蚪人只有一根線,你畫的人是有一個圓圈有一個肚子,是吧,他就突然發現要表達出一個粗的身體是需要兩根線的,這個我想大家都從小到大,至少一到六年級,每周都有一次美術課,畫一個小人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你會給孩子講這個故事,有一天外面下雪了,媽媽在路上走,媽媽一不小心一下子滑的四腳朝天,後面有一群叔叔在笑,媽媽非常不好意思,媽媽就假裝哭,結果那些叔叔就過來幫媽媽把包撿起來,書也撿起來,讓媽媽拿上。結果那群叔叔剛走過,媽媽一個人躲在樹底下哈哈大笑,太好玩了,你把這個過程畫成連環畫,對你孩子影響很大的。

家長提問:正好問到美術的問題,我正好發現很多幼兒園都會開美術課,他們開美術課就教小朋友去塗色。所以我就說為什麼我們家小朋友,而且有課後作業,要求家長輔導孩子做的時候。

李躍兒:你要和老師溝通,說不是鬧著玩的,因為孩子在表徵自己的時候他是創造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老師給他教了,畫了燈泡就是這樣的,樹就是這樣的,以後孩子連觀察樹都不觀察樹了,不用看,樹都是這樣的,那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

遊學要不要?

家長提問:國內現在遊學很多,比如大理很多人開辦私塾學堂。多大的孩子適合遊學?多大的孩子適合去什麼樣的地方去玩或者去經歷不同,會對他整個性格、人生有幫助?

李躍兒:大多數人以為是走遍世界,走越多的地方積累的閱歷越多,其實人的感受力和素養沒有上去,你走的地方太多只能是浪費時間。孩子只需要一片沙灘,所以說我不太贊成把孩子帶著去一個一個地方跑,跑那麼多的地方。孩子更應該去到一個風景空氣比較好的地方,能有很多泥土、沙子、水,還有植物,還有很多工作材料給他,住在一個地方住很久,兩周左右就很好。

孩子多大的時間適合於旅遊呢?十歲之後,孩子能夠已經讀了一些書,受了你們文化的熏染,而且真正地是在旅遊的過程中孩子有工作,比方說你給了他攝像機,讓他拍攝,讓他回來編一個小片,給他攝影機或者給他規劃,有一些工作給他。其實孩子很不喜歡跟著父母去旅遊。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樣,一般都很無聊。父母在那兒看風景或者吵架,孩子管不了。旅遊的時候哪有好好旅遊,前兩天特別幸福,后兩天就吵架了,最後兩天就互相抱怨。所以說最好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地方坐下來,走的時候別忘了給孩子多帶點玩具,四歲之前的孩子最好就像我說的帶到一個很適合孩子發展的地方就待在那兒,給孩子帶一些小鏟子、繩子、扁擔,跟孩子在那個地方造鳥窩、挖運河、架橋、做鞦韆,做這樣的事情,不要真正意義上的旅遊。

遊學本身是挺好的,跟群體在一起,是跟夥伴在一起生活幾天挺好的,對十三歲之上的孩子,才會對他們更有幫助。不過現在有好的學校,有充滿教育熱情懂教育的,但是也有很多可怕的,家長還是要甄別。

上幼兒園的那些事兒

家長提問:李老師,我家孩子也正好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很多到了幼兒園的小孩可能前面會有一個適應期的問題,比如身體上有一些反應,比如生病,像我們家的鄰居,他們家孩子一上幼兒園有生病,一生病就不用去了,可能上一個禮拜的幼兒園就會歇兩個禮拜。我就會比較擔心,等我們家孩子上幼兒園,他也會有這種反應,或者孩子潛意識認為,我只要一生病就不用上幼兒園了,反反覆復的在他的身體上可能就會有一些反應,會有這種問題嗎?

李躍兒:會,而且這種問題非常明顯。我剛才不是說半年孩子才算徹底適應幼兒園,在半年之內他不斷地生病。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在我們家裡生活環境比較單一,家裡環境的消毒、安全性,尤其沒有孩子之間的互相感染,你的孩子抵抗力看著不生病,不是抵抗力強,是保護的好。人類被保護的很好,不是他自身的強大,一個人要變得有力量必須得舉重,使用你身體的力量才能變得有力量,抵抗是也是這樣的,在被使用過程中抵抗力就變得強起來,在幼兒園前期有病這半年其實就是抵抗力變強這半年,所以在變強之前他會不斷有病的。主要的有病就是由於前一個月的焦慮造成情緒不好,像我們情緒不好很快就變了,就是發燒、嗓子痛這樣的,接下來會拉肚子,如果家裡太乾淨了,碗筷洗得太乾淨,孩子使用幼兒園的碗筷就特別容易拉肚子,像有一個孩子,那個碗必須得燙三遍,沒有燙三遍吃飯就拉肚子,很厲害,特別不好。還有的孩子在家裡特別乾淨,什麼都不能碰,碰到就病了。

有的孩子他是在適應幼兒園的過程中一直家裡回家媽媽太會哄孩子玩了,結果到幼兒園,他每天都晃悠著帶著回家跟爸爸媽媽玩,因為在學校的小朋友不會像爸爸媽媽那樣主動跟他玩,別人都要他主動進入別人,去主動找別人,他不主動找別人,別人不會主動找他,所以他也鬱悶,鬱悶的時間越長,得病的幾率就越高,所以在這個方面,大家應該比較放鬆,因為得病是人類的抵抗力成長的比較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孩子入園前的前半年都會重複得病,發燒、感冒、老肚子,又手足口,手足口最討厭,我們都恨死手足口了,因為他們的東西交叉感染,空氣感染,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有手足口以後已經傳染了,因為它有潛伏期。而且它不是說傳染過了就不傳染了,傳染過了以後還會重複傳染,一得以後孩子舌頭會特別大,嗓子特別紅,看著讓人特別心疼,但是沒有辦法。人類現在還沒有找到什麼葯能預防手足口病治療它,就是等著七天好了,好了再來。那我們就會消毒,就會杜絕,但還是不行,我們就會要求家長不要跟外園的孩子在一起,就跟自己本園孩子在一起玩,但是有的跟表姊妹星期天一玩,手足口帶回來就被傳染,這是幼兒園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

不吃飯的寶寶怎麼辦?

家長提問:老師,我再有一個問題。我們家小孩吃飯就經常剩飯,這怎麼辦,也是很麻煩的。

李躍兒:只有一個辦法來解決,就是餓他。孩子如果在從小塞飯給他吃,喂飯給他吃,喂飯有一個問題,是造成孩子吃飯的動機被損傷,第二個問題是孩子不想吃,喂飯的人覺得他沒吃飽,還要往裡塞,就造成孩子心理上對吃飯的厭煩。另外我們人類身上所有的部位都是我們的邊界,就像國界一樣,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所有的部位都是邊界,如果這些邊界沒有被允許的情況下被人家侵犯了,他就會被排斥,會把那個對方打出去。那麼我們侵犯孩子哪個邊界的機會比較多?就是嘴巴,所以說你是不斷地把東西給人家塞進去,人家沒辦法對付你成人,人家就對付你塞來的東西,就造成嚴重的心理厭煩的時候,這樣的時候就多了。所以你們家肯定是喂飯的吧?

家長提問:到現在還在喂飯,停不下來。

李躍兒:那會造成你的孩子將來真的是,第一他覺得連飯都是要自己吃不了,他還能幹什麼?第二,就是我剛才說的造成心理厭煩,即便飯吃進去也不吸收,所以你要解決家人的問題,因為人吃飯,從自己挑選哪個飯再吃哪一口,在挑選的過程中大腦已經刺激你的味蕾,舌頭的味蕾準備要接受飯了,味蕾就特別興奮,飯才能吃到嘴裡才能香。為什麼你拿筷子夾飯,自己夾飯吃的很香,就是選擇的過程,舌頭以及味蕾已經興奮了。只有舌頭傳出飯是香的,你的身體才分泌出各種接受消化食物,所以說你要是塞進去,人家根本就沒準備,吃的飯就不香,那個飯那麼不好吃,像蠟一樣,怎麼能願意吃呢?

所以你要給你家人做工作,今天回家給他開個會,告訴他這個吃飯是這樣的,如果誰不聽你就讓他坐在那兒,你告訴他,從今天開始你喂他吃飯,不要讓他自己吃,讓他體驗一下真的要這麼做,如果奶奶非要喂飯,你告訴她奶奶,媽你今天,從今天開始你不要吃飯了,我喂你飯,你喂她三天你讓她自己試試,而且她不吃了你還要去喂,你讓他她看電視,她一笑,你就端著完跟著她,她一笑,你一口飯就塞進去。真的,不過三天人就不願意吃飯了。

孩子的教養要嚴厲還是寬鬆?

家長提問:我們家孩子比較大了,已經五歲了,現在上大班,幼兒園老師已經開始教一些學習班裡的知識,我不知道這種情況對不對?該不該教?

李躍兒:五歲該教了,就看教的方法是什麼,我們孩子五歲到六歲,學習班準備這段期間,他的教學目的一個是從身體學習轉向大腦學習,一個是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第二是準備在課堂上接受知識心理準備,還有一個就是最重要的培養對學習知識的熱愛和學術的精神,主要培養這個,如果老師是這樣教就沒有問題。

家長提問:我還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這塊,我跟我老公教育理念不太一樣,他是屬於比較嚴肅的那種,我就是屬於,我覺得比較開放那種。我先生會很嚴厲地去批評孩子,我接受不了。但後來因為他教育孩子的時間比較長,我發現孩子的成績其實有所提高,我後來就放棄了,但是我一直覺得是寬鬆的教育好還是特別嚴厲的教育好呢,其實心裡挺糾結的。

李躍兒:其實人類是受不了極端的動物,太寬鬆了也不好,太嚴厲了也不好。我們要講究的是嚴格,不是嚴厲,就是我要求你嚴格,比方說你今天這個字沒寫好,我要求你再寫一個寫好,或者你今天寫了九個字只有一個寫好的,這個字寫得跟書上一樣好,我的意思是你寫字要朝著這個方向。兒童跟成人不一樣,他還沒長成成人,我們不能按照成人的方式。像你老公這樣,現在看他有點殺雞取卵,現在看著學習是好了,你的孩子可能到了有一天沒有人看著就不學習了,就像現在的大學生不愛學習,到了該學習、能學習的時候就不學習了,不學習的時候是在努力學習。所以說他的方法可能有問題,就是哪有一個人能愛上被別人逼迫和用嚴厲的態度、糟糕的態度讓你做的那件事,即便這件事再好,如果對別人是這樣逼著,用不好的態度逼著,你都不會喜歡這件事情,這就是人這個動物。所以我們要用對人的教育方法來教育人。

孩子和玩具的關係

家長提問:老師您好,我的小孩是兩歲半了,他喜歡把很多玩具扔地上,玩完也不收起來,扔的到處都是,我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家裡都是,地上都是放滿了玩具,然後他有時候也喜歡了,除了玩具,拿其他東西也往地上扔,我都跟他說這個東西不能往地上扔,他還故意把這個東西往地上扔。

李躍兒:這從一開始就要訓練孩子,首先我們給孩子的玩具,不能把所有的玩具堆在一個大筐里或者裝在一個大盒子里,孩子有想法要玩玩具的時候必須把玩具都拿出來才能找到他需要的玩具,那個時候因為那麼多玩具要扒拉開,就已經把他的設想和想法、目標就打擾了,這是第一。

第二,他在扒拉那些玩具的時候就扒拉已經沒有心力在收拾了,所以玩具必須按照分類,按照他的品種和功能分類,用托盤一盤一盤裝好,家裡放上鞋架,就是用鞋架的架子,一個一個分類放在上頭,他拿哪一個托盤,一下來玩,玩完以後必須把這個托盤放上去才能拿下一個,就是這個規矩是必須要建立的。如果玩具像你說的扔在地上,那玩具就變成垃圾了,那孩子將來沒有頭緒,就是做事情沒有頭緒,這種混亂的感覺也會造成他心理上的混亂,像這種情況你哪一天先不在家,你先跟老婆兩個人把家裡整個收拾整整齊齊,乾乾淨淨,買上好多架子,買好多這麼大的托盤,塑料托盤很便宜,把他的玩具一套一套全給他分類了,分類放在托盤裡,他回來以後你們一家三口就開個會,拿一張紙上頭寫上,儘管他兩歲半,寫上第一從今天開始,拿玩具要一托盤一托盤往下拿,拿下來這一托盤玩,玩完了以後必須把所有玩具放在托盤裡,放回原來的位置才可以再拿下一托盤。不是你這樣說了孩子就能做到,你要盯著,大約盯14天把這個習慣養成,他拿這個托盤下來,你們在旁邊做事眼睛斜看著他,注意他,他玩完了要跑的,快玩完了,一把把他手抓住,然後不要說收拾收拾,看沒收拾好,不要這麼說,也不要說你玩好了你怎麼不收拾,不要指責性,不要攻擊性,只是手指著一個玩具,就是指著,說請拿起來,孩子拿起來以後,再指到盤子里一個空地方,說請放到這兒,一個一個撿,就是滿地的豆子都要這樣做,這就叫訓練,沒有任何態度,沒有表情,沒有指責,沒有說教,就是告訴他請拿起來,請放到這兒,請拿起來請放到這兒,請拿這個請放到這兒,拿好以後把托盤拿上跟我來,他一看要放一個位置,請放到這兒,就是這樣訓練,訓練大概14天左右。

玩具絕不可以太多,你們要在一起把孩子最近不玩的玩具,要拿一個大袋子裝著放在庫房裡,過一段時間他一看他的,他留下的玩具有哪些不玩的,再把它收起來,把以前沒有放出來的玩具再放出來一點,玩具太多會造成你的孩子,拿到任何一個玩具都不能深入去玩。但是我們不太贊成給孩子買街上一些玩具,因為一個汽車買來只能嘟嘟嘟,孩子必須拿到工作材料,就是半成品的工作材料去玩,比方說面,面放在一個盆子里,正好夠一家人的餅乾,旁邊你拿一個小杯,給他倒好了油,剛好夠放在這個面里和面的油,一個雞蛋,葡萄乾,要放其他的糖,都剛好夠做這個餅乾的東西,事先準備好放在那兒,你的孩子來了以後把這個水倒在以後,放在裡頭,把面和好,面和好以後把面再放在烤箱的托盤上烤好,烤好了以後用夾子把它夾在盤子里放在桌子上供大家吃,再把這個盆子洗乾淨,洗乾淨以後放在盆子應該放的位置,這個工作才叫完成了。這就叫深入工作。我們要讓孩子玩這樣的東西,他給做一個小拖布拖地,做一個小噴壺,一個抹布在那兒擦玻璃,這樣的工作。而不是去弄那些小汽車、飛機,那些東西弄得越多,你孩子將來越笨。所以說這是我們跟蹤了三個孩子,跟蹤下來,一個孩子家裡拚命買這些東西,而我們給孩子的玩具是木頭塊、石頭、松果,給的是這些東西,他必須利用他的創造,利用他的思考來玩這些東西,然後我們的玩具跟他的玩具打架,因為孩子肯定喜歡那麼精緻的小汽車、小飛機,最後在所有三個孩子里,這個孩子是最不行的,因為他拿到木頭塊,別的孩子拿到木頭塊在思考要搭成什麼,怎麼把松果弄到城堡的旁邊,怎麼讓小人站在門樓的旁邊,他只拿一個門頭塊嘟嘟嘟一上午,特別可怕。最後他實在無聊,他就摸自己的JJ,從四歲一直摸到六歲,到五歲上學前班上課的時候,手還一直在褲襠里伸著,我們不得不上課的時候,老把他手拉出來,把鉛筆塞在手裡,真的是這樣。人在無聊的時候乾的,有些孩子就是沒有深入工作的孩子,上課的時候會咬一個紅領巾的角,他媽媽找我,一堂堂咬掉半個紅領巾。有的孩子揪眉毛,每天要回家把眉毛揪,眉毛就揪光了。所以教育孩子不要給孩子不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太痛苦了,解決起來太難了。

家長提問:我家兩歲的男孩特別喜歡砸東西,各種砸,砸電視,所有的玩具沒有一個是好的,基本上一個禮拜換一批玩具。其實我是教育過他,但是沒有用。我說這個玩具不可以這樣打,這樣打會疼的。

李躍兒:不是那樣的,玩具是不疼的,你在撒謊、蒙蔽。

家長提問:這是我試過第一個辦法。第二個辦法就是可能爸爸會打,發現也沒有用。第三個辦法,我把他關在小黑屋裡,讓他一個人待著,當他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然後出來的時候還是沒有辦法,還是接著砸。這是他一個特點。另外一個特點,他特別喜歡球和槍,其他所有玩具都沒有興趣。之前有過一個幼兒專家跟我說,說你們家孩子可能真的特別喜歡球和槍,是不是將來他的職業就往這方面發展?要踢足球嗎?

李躍兒:孩子在早些時候給他介紹什麼,使他對什麼感興趣,注意了什麼就喜歡什麼。你應該給孩子介紹我剛才說的那種工作材料,就是從開始工作到結束,有發展的,有程序那樣的工作材料才能造成他大腦工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砸東西他有一個時期在兩歲的時候探索空間,他會把高處的東西扔到低處,把這兒的東西扔到那兒,他在探索物體在空間的關係,這是比較正常的。但是他如果只是砸電視這些不可以的,但是你用的辦法不對,那麼大的孩子,因為他在探索,他在學習,在研究這個世界是有空間的,東西可以裝進去,可以扔過去,你把人打一頓幹嗎,誰把牛頓打一頓了。

如果他是砸東西,你要告訴他不要砸東西。來,我們演示一下。你上來,你把麥克風放下去,這本來是一個東西,如果你沒有給孩子引領,拿到這個紙杯子怎麼工作,比方說我們拿一個壺去倒水,我們倒了水再倒在花裡頭,倒了水再倒在壺裡再倒在這裡頭,我們用一個海綿放在裡頭,把這個水捏出來,捏在另外的杯子里,沒有引領孩子工作,就拿一個紙杯沒辦法工作所以只能扔,如果這個孩子已經扔到要砸電視了,你就要解決好什麼問題,要告訴孩子,如果你再砸東西,我要警告他,如果你再砸東西,媽媽就讓你在這兒坐兩分鐘。一直讓他坐著不再起來了,你就走開,你發現他乖乖坐在那兒幾分鐘,然後你會過來,告訴他罰坐的理由是因為你剛才砸了杯子,媽媽讓你在這兒坐了兩分鐘,請你跟媽媽說對不起。媽媽愛你。然後下次砸,你還要堅持這樣做。

孩子罵人怎麼辦?

家長提問:李老師您好,我們家姑娘今年兩歲七個月,她學大人說話能力強,就不管我們是不是對她說話,大人之間說話,偶爾吵架的時候她都能學去,偶爾罵人都能學去。剛開始我們聽她罵人的時候,制止她說這樣不好,你別罵人,威脅她怎麼怎麼樣。但是我發現她這不是她本意,她也沒有那個意識,就不搭理她,我不知道這種應該?

李躍兒:這樣可以的,因為孩子在學語言的時候,好的話、不好的話都可以學,像髒話孩子在童年的時候說一兩次沒有關係的,如果她覺得說髒話特別好玩,不停地說,你可以給她一段時間去說。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你可以告訴她這樣的話很臟,不好聽,我們必須到衛生間去說,你要想說這個話請你到衛生間去說,說完了再出來,出來就不許說了。

比如我請一個愛說髒話的孩子到我的辦公室,我說你今天可以說完這些話,就在那兒說,說完以後,我說別停,接著說,然後說,我說不停,不可以停,還要說四分鐘,他說四分鐘什麼時候到,我說還有兩分鐘繼續說,又說兩分鐘,說不想說了,我說還有一分半還得繼續說,結果出了門以後,剛出了門他又說了一句,我說你還想說,請回去再繼續說,結果這麼整了一次就不說了,只要他說我就把他拉回來房子,只有這個地方可以說髒話。

家長提問:是不是像這種情況的話,除了說髒話,其他你不好的行為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去解決,她的精力就給釋放了。

李躍兒:各種各樣的方法,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方法,不是同一個方法。比方說她做了不好的事情,可能是她指著別的腦袋說是屁股,你不能讓她覺得各種各樣的人面前指著別人的腦袋說屁股,是不可以的。所以說我們對待孩子這個東西,最不可以是死搬硬套的方法,因為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態出現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你必須得學會懂得孩子,就懂得你孩子哪個行為對他是有利的,哪些行為是對不利的。如何對待他,他才有好處,所以你要學習一下。

嬌蠻小公主和內向寶寶怎麼學會長大?

家長提問:我們家是個女孩,本身長得比較好看,也特別愛漂亮,所以不會有人對她太嚴厲或者去吵她或者去怎麼樣。第一天上幼兒園,別的小孩坐在一個小皮球上面,她就去跟別人去爭,去坐在別人前面,可能那個小朋友推開她,她沒有走開。後來那個小孩就咬了她一口,還咬得特別深。後來我們沒有及時處理,不懂怎麼處理。後來,她就不太願意去跟其他小朋友玩,自己在坐鞦韆。

李躍兒:漂亮的孩子容易被培養出大小姐的脾氣。所有人太寵她,而且所有人欣賞的目光都在她身上,所以被那個孩子咬一口對她是很好的教育。

如果是別人打你的時候你該出手就出手,這樣的教育對你的兒童是沒用的,反而會給她帶來壓力,就是她發現她做不到媽媽想她做的事情,她到一定程度,如果媽媽要求太多,家長要求太多,家長不能成為她的避風港,她在外頭被別人打了、罵了,她回家會撒謊,因為媽媽讓她做的事情做不到,她的傷痛,一般我們了解長大的人傷害都不來自於外頭,對她的欺負,而來自於父母在她在外被欺負的態度,所以你要注意這個。

像你的孩子,我覺得在幼兒園裡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對她最好的教育,由此你的孩子會成長,覺得她周圍的人都會寵她,在幼兒園並沒有得寵,她仍然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保護自己,通過自己跟別人搞好關係,使得自己能夠融入到群體之中,不會被群體排除。那她受了傷以後,暫時一段時間躲開群體是正常的反應,說明你的孩子智商很高,她採取的辦法就是我不跟你在一起,這個要幫助的方法是你們家長沒有辦法,是老師要幫助的,老師需要把咬她的孩子跟她暫時隔開,介紹一些朋友給她,你能做到的是在班裡找一個性格跟她接近,比她活躍一點的孩子,每天請一個孩子到你們家去,就是住的也比較近,放學以後跟人家爹媽說好了,把你的孩子接到我們家,你們兩口子吃完飯,家都收拾好舒服你再來我們家,請上一段時間,你的孩子到班裡去就有朋友了,不管她有沒有跟朋友在一起,在這一群里就有朋友了。因為我們的人類就是一廣場的人,不管有幾千個人,只有那個跟我好的人,對我們來說是存在的,其他人都不存在,所以你給你的孩子介紹一個朋友她會好一點,要不然你的孩子就在一個拐角一直孤獨下去,就形成一種習慣,她會自娛自樂,讓自己不需要朋友,這是一個比較危險的情況,所以你不要心疼你的孩子被別人傷到,因為咬一口也不會怎麼樣。說不定對你的孩子免疫力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家長提問:我有一個兩歲的寶寶性格非常內向,在家裡比較正常,出門又不敢叫人,又不敢有任何的行為,被別人打了不出聲,被別的小朋友,當家長是應該接受他的性格還是應該引導,怎麼引導?

李躍兒:如果這樣的性格,這不是性格了,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爹媽祖上就是有這樣的人非常蔫非常內向非常謹慎這樣一個人格狀態,但是如果他覺得這樣的人格狀態對他將來成長和生活是有不利的,那麼他就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加以改變,改變的方式就是像這麼小就會請到性格比他外向一點的孩子到他家把孩子組合在一起養,不要一個養,最好有三四個湊在一起養,媽媽在那兒聊天,孩子在那兒玩,給孩子一些工作材料。還有一個就是爸爸媽媽變得陽光起來,經常帶著孩子跟其他家長扎堆,慢慢就會好起來,他的孩子有可能是老人或者保姆領的,那麼老人和保姆跟小區的人也不熟,又怕孩子被傷害,又把孩子丟了,所以把孩子保護過嚴了,讓孩子跟其他孩子接觸過少,就會出現這種狀態,這對孩子是不利的,所以要開放一點,給老人提供一點條件,幫他們把孩子放在一起就會好一點。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