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民俗系列)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月蚊蠅孳生,疫病流行,俗稱「惡月」,初五日為「惡日」。人們又把五月初五稱為「浴蘭節」,認為這一天是避邪、除瘴、祛疫的日子,愛用蘭草煎水沐浴,以祛風散熱,洗除污垢,增強皮膚的抵抗力。

在長沙縣,端午節這天,女婿一家回岳父母家探親,午餐家人團聚吃粽子、鹽蛋、大蒜籽燒肉等。此外還有不少習俗。清光緒《善化縣誌》記載:「五月五日,鬥百草,戶懸蒲艾,切蒲、研雄黃和酒飲之,小兒佩符蒜辟毒,往來饋角黍為歡。凡水神廟中,是月供奉龍頭,鼓樂遊街,更造船象龍形。端午日,江中競渡,爭先為戲,觀者盈岸。」

鬥百草一般在野外踏青時進行。大人鬥草,或以花草之名相對,以較各人的文化修養之高低,或以各人採集花草的品種多少為勝負;兒童鬥草,則比鬥草莖的韌性強弱,以屢斗不敗者為勝,勝則歡欣雀躍。

Advertisements

各家門口懸挂菖蒲、艾葉、葛藤,門上張掛張天師像及桃符等等。據說菖蒲似劍可斬妖邪,艾葉芬芳可驅蚊避穢,葛藤可捆妖孽;家中燃雄黃蚊煙用以驅邪除毒;大人吃雄黃酒,小孩塗雄黃於前額作王字形,謂可保清吉平安;清水一杯放少量雄黃服用,或用雄黃水洗眼,謂可免眼疾;用雄黃水遍灑室內,可除蟑螂跳蚤。小孩於胸前佩戴香袋、符篆、大蒜,用五色絲系臂,謂可避邪。

長沙縣瀏陽河沿岸的榔梨鎮、黃興鎮,每年端午節期間都要在瀏陽河舉行規模較大的龍舟競渡。當地流傳賽龍舟的傳說與金角老龍有關:

很久以前旱災嚴重,老百姓天天求雨無濟於事。掌雨的金角老龍變作人形,私訪京城,且與鬼谷仙師就何時下雨下多少雨賭輸贏。為了獲勝,金角老龍私改風雨簿。玉皇大帝怪罪下來,決定五月初五午時要斬金角老龍的頭。金角老龍託夢給唐朝皇帝求救,唐朝皇帝應允。但是,監斬的魏徵丞相屆時還是夢斬金角老龍。龍頭滾入皇宮,冤魂鬧得京城不得安寧。唐朝皇帝只好敕封「每年正月連頭十五日,五月脫頭五日」。也就是民間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仿製連頭金龍(即舞龍燈)耍十五日;五月初一到初五,把龍頭放在船頭(即划龍船)競渡五日。

Advertisements

長沙縣人製作龍舟的材料很有講究。杉木輕,浮力大,用來做船身;樟木韌性好,用來做隔艙板;椿樹硬度大,用來做船舷。龍舟的結構分為龍頭、龍尾、龍骨、船舷、坐板等多個部分。根據傳統,做龍船的樹一定是「偷」來的。「偷」樹之後,要在樹篼旁放一個相當於樹價的紅包。造龍舟是個繁雜的精細活。首先做模,然後搭建龍骨、拼接木板、上膠刷漆,畫上龍鱗花紋,裝上龍頭、龍尾,一艘龍舟就完成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