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王鐸書法作品釋義

《行草五言詩》

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十樵、石樵、痴庵、東皋長、痴庵道人、煙潭漁叟、雪塘漁隱、痴仙道人、蘭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雲岩漫士等。河南孟津人,世稱「王孟津」,有「神筆王鐸」之譽,明末清初時的著名書法家。 明天啟二年(1622),三十歲的王鐸舉進士及第,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少詹事。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鐸為東閣大學士、次輔(副丞相)之職。次年入清,授禮部尚書。順治九年(1652)病逝於孟津,享年六十一歲,贈太保,謚曰「文安」。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王鐸的書法筆力雄健,長於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主要得力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學米芾有亂真之譽,展現出其堅實的「學古」功底,學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評其「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之蒼老勁健,全以力勝」。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其「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鐘王,亦能自出胸臆」。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等,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

在我國書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嚴謹秀逸之風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鐸取法高古,與拘謹乏趣、滑弱無力的書風相抗衡,大膽創新,開創一代書風。他是書法史上一位傑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時代的王鐸受時代思潮的影響,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懷,在他的《擬山園選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驚世駭俗的審美觀。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於他超邁雄奇的行草書。 他的行草書,恣肆狂野,揮灑自如,用筆沉著痛快,縱橫跌宕,自然出奇,表現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極富感染力。馬宗霍稱「明人草,無不縱筆以取勢者,覺斯則擬而能斂,故不極勢而勢如不盡,非力有餘者未易語此。」林散之稱其草書為「自唐懷素后第一人。」並不為過。有人以他的線條與明代另兩位草書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則他的遒勁既有異於徐渭的粗放,也有別於祝枝山的生辣,至於文徵明、董其昌則更不在話下。此外,他在結構處理上的構成意識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間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觀念,具有強有力的理性處置效果——在如此狂放變幻的草書中錘鍊出如此冷靜、有條不紊的效果,實在是出人意外同時又使人對他的能力敬佩不已。如果說從張芝、張旭、懷素、黃山谷直到徐渭,草書的發展是以用筆的豐富頓挫為準矩,而在結構處理上則一放再放,抒泄無遺的話,那麼王鐸則成功地阻遏住這種一發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靜的理性把這匹脫韁的野馬籠住,縱橫取勢,變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收奇效於意想之外。

他在筆墨上的創新也是具有開拓性的,他的線條遒勁蒼老,含蓄多變,於不經意的飛騰跳擲中表現出特殊個性,時而以濃、淡甚至宿墨,大膽製造線條與塊面的強烈對比,形成一種強烈的節奏,不能不說他這有意無意之中的創舉是對書法形式誇張對比的一大功績。在他以前,還沒有人能象他那樣主動地追求「漲墨」效果。

王鐸的書法對中國書法後來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甚至也波及到海外書壇,特別給東瀛書法影響頗深。

王鐸亦擅畫,山水宗荊(浩)、關(仝),丘壑偉俊,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別。山水花木竹石,皆用書中關紐。間作蘭、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嘗與人云「畫寂寂無餘清,如倪雲林一派,雖有淡致,不免枯乾贏,病夫奄奄氣息,即謂之輕秀,薄弱甚矣,大家弗然。」又雲「以境界奇創,然後生以氣暈,乃為勝,可奈造化。」

王鐸臨王羲之帖

自署書於庚寅年(清順治七年,1650年)。草書。綾本。凡三行,共66宇。縱240cm,橫51cm。開封市博物館藏。

釋文 敬豫在彼尚未議還增耿耿得遠嘉興書計今必度喜遲可喻言遲見此子真以日為歲前與(女更)求屏風遂不得答為也不審復何以永日多少看未當採菊不 庚寅夏日王鐸

王鐸行書五言詩軸

行書五言詩軸約書於辛卯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綾本。凡三行,共58字。縱213.5cm,橫43cm

王鐸 行書懺詩之三軸 綾本 行書 縱240厘米 橫49厘米

王鐸為明末清初人,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以書法見稱,工行草,宗二王,於時風中另樹一幟,對日本近世書壇影響很大。此軸寫五言詩一首,用筆圓渾沉厚,結構穩中有險

王鐸《杜子美贈陳補閥詩》,凡三行,共58字。縱203cm,橫5lcm 。

王鐸 行書立軸 絹本。 155X51cm

釋文: 前輩孟宗伯詞曄鸞龍品標圭璧後進領袖吾師韓象雲數為予稱之今嗣發己丑謙抑好古能世家隻尋蕭寺作一序以闡宗伯公經濟以見山仰前輩愧不充及也 己丑六月揮汗題 洪洞王

王鐸《七律詩》 立軸 行草書 綾本

釋文: 碧水澄潭映遠空紫雲香駕御微風漢家城闕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鏡中向浦回舟萍已綠分林蔽殿槿初紅古來徒奏橫汾曲今日宸游聖藻雄 坦園年家詞丈 戊子二月王鐸

行草五言律詩軸 綾本 縱262厘米、55厘米

文:

*花然旅意,客裔酌虛亭。寇警離人歇,蕭音入雨靈。杏桃春內冷,天地夜來青。可耐酬明生,鐘山有茯苓。

樊君相邀。翔南老親翁正。 王鐸

《王鐸行草五言律詩軸》縱262厘米,橫55厘米。綾本。內容為五言律詩一首,詩鏡蒼涼沉鬱,字勢縱橫捭闔。以其詩文、筆意推之,約為王鐸四十五歲時之作,其書風已明顯轉向含蓄蘊藉。像「容」、「離」、「可」、「明」等字行筆從容,著墨潤澤,沉雄渾厚。如「虛亭」、「人」、「相邀」、「翔南老親翁正」等字蒼勁老辣,筆勢洞圓,神完氣足。該作不同於他早期全以力勝而顯劍拔弩張的那類作品,整幅氣息趨於靜穆,躁氣漸退。雖然從一些字間連帶、字之結體上仍可看到「使力」的痕迹,顯得不夠自然,但這種書風轉變時期的作品對於學習書法的人更具有參考價值。就如目睹正在蛻皮之蟬,看到了其生長變化的最關鍵時刻。

五言絕句

王鐸 臨虞世南書

王鐸《臨柳公權辱問帖軸》

王鐸《臨柳公權辱問帖軸》(五十六歲作) 自署書於丁亥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草書,綾本,凡三行,共三十八宇,縱164.9cm,橫49.7cm。

釋文 辱問卻送及碑本兼虛獎逾涯但深反側因見趙張如虛獎之說為緣飾也幸甚不具公權呈 丁亥十月初七日 王鐸

王<鐸《節臨來遲帖

釋文 令度何來遲深令人憂懸耶豈謂確有理因祠監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極難想足下每思先後卿豈須言親親不己意耳安石停此過半 庚寅二月王鐸

王鐸《>節臨褚遂良家侄帖》

王鐸《節臨褚遂良家侄帖》

行書五律詩軸 紙本 縱188厘米 橫58厘米

王鐸《行書五律詩軸》綾本 縱236.5厘米,橫53厘米。

釋文:正是憐才日如何獨不容身將書一卷門對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濃最憐無可妒約子種鱗松 問點平彭子作 鐸書辛卯二月奉自玉賢宗侄吟壇

王鐸《草書錄語》軸,綾本,縱254.2cm,橫48.2cm。

釋文:

雲之為體無自心,而能合電章,霑被天下,自彼盤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雲別號,不獨仰景泰翁也。噓枯灑潤,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歟。庚辰夏宵奉,王鐸。

此軸錄語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鐸。」下鈐「崝嶸王鐸」、「大宗伯印」。無鑒藏印。從題款可知此軸作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王鐸時年48歲。此軸題款處距邊緣很近,且題款形式也似有不盡合理之處,故推測上款可能已為人裁去。王鐸此軸作於明末,受字人或與明廷有關,並在清初屬於不容於清政權之人,因此收藏者將上款剜去,現在也就難考其人了。

此軸筆墨豐潤,行筆洒脫,但筆力略弱,字體亦較規正,當屬王鐸書風初成時期的作品。

cm,橫51.5cm

釋文:

弟昨還,方承一日忽患悶,當時乃爾大惡,殊不易追企。怛想諸治,昨來已漸勝。眠食復云何,頃日寒重,春節至。謝庄白。丁亥十月廿一。王鐸。

此軸節臨南朝宋謝庄書帖(原帖收入淳化閣帖)一則,計4行53字,末署款「王鐸」,左側又識:「庚寅正月廿日午時。」下鈐「王鐸之印」、「天淵太使」印二方。此貼書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作者時年55歲,是其晚年書作。本幅無藏印與其他人題識。

此帖書法率意洒脫,雖系臨摹古帖,但不拘泥於原帖之形,筆法上亦不受其束縛,而是揮灑自如,結字用筆,皆出己意。師原帖之意,得其大略,而於法度之外另闢蹊徑,字形大小、欹側相間,不拘一格,通幅觀之,法度自蘊其中,顯示出一種恢宏的氣度。

王鐸《突兀岩巒氣五律條幅》

釋文:「突兀岩巒氣。息深無動容。自能同雪豦。不欲受人封。宇宙勞蛇蠋。風雷夾燭龍。虛堂安可閟。苂怪奮石淙。觀史念沖壁。上仰生畫松。」 款署:「荊岫老親契教之辛已八月作 王鐸具草」,印:「王鐸之印」、「婁絡亭印」、收藏印「閔□收藏印」。

大凡一個大書家的條件中,所有有形的筆墨技法,都已經是屬於形而下的問題了,但這些要件,卻又是主宰著表現的基本要素,王鐸這件條幅作品,是五十歲壯年寫的,當屬他成熟而精神狀態極佳的時期。

通常我們看到王鐸此類型作品,都可直接的感受到那種疾風驟雨,宛如龍行的扭曲姿肆的跋扈,和跌宕跳躍的節奏,講究但又不在意的順著自然行走,而使天人合一,這是其作品最迷人的地方,此幅是這類作品較平整的,可能與當時心境,亦或是求字人物有關,因為比較平正,那種直取顏平原的凝厚和米南宮快劍斷陣筆勢的氣韻,更顯得落落無畏的軒昂氣度。

王鐸 臨王筠帖行書軸 186.8X50.7厘米 綾本

釋文:筠和南至節過念慕深至情不可任寒凝道體何如想比清豫弟子羸勞每惡(*)弊何理眷清勤比日來敘遣王筠和南起哉表弟一噱王鐸丁丑六月

王鐸 行書嘉興作詩軸

釋文: 每每遇煙扉江楓墜客衣鄉音隨地改龍影入雲微樵爨倉皇了菱歌隱約歸吁嗟鵽翼向南飛 壬午嘉興作戊子 寒食后一日書於琅華館 王鐸 落鳥宇得意字共三宇

王鐸 臨王羲之永嘉敬豫帖立軸 作於1634年 縱172cm 橫53.5cm

王鐸 節臨王羲之瞻近帖立軸 縱193cm 橫43cm

王鐸 行書五律京中春日留蘇州友人作立軸

王鐸 行書五律柬姜司寇一首立軸

王鐸 臨張芝帖立軸 丁亥(1647年)作

王鐸 《行書飛人五言詩一首》立軸 綾本 崇禎十四年(1541)。

詩的內容是讚美楊荊岫的。時楊荊岫由禮部員外郎任上以疾請歸,正居於鄉里(參考本卷《作品考釋.手稿.望白雁潭作詩軸》) 所謂「竟欲投虛白,相從飽翠微」,「可是周身訣,春風豈不酗。」即表達了對楊荊岫退身官場,投足山林的肯定輿傾慕。

款下有「宗伯學士」白文印,始見於本年的作品

王鐸 自作五律行草詩軸 綾本 縱202.8cm 橫51.5cm

釋文:自到長安內詩懷憬隱阿恐人嫌道曲為子仿陵歌星宿沙塵滿岩川豺虎多玉窪拚醉去寂圃較如何 輝老年親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鐸

王鐸 七律步杜甫秋興之七韻作扇面 縱51cm 橫17.5cm

王鐸 七律廣陵懷古二首作扇面 縱51.5cm 橫17.5cm

王鐸 七律廣陵懷古二首作扇面 縱51.5cm 橫17.5cm

王鐸 雨中無事扇面 縱53cm 橫18cm

王鐸 臨古法帖扇面

王鐸《草書臨帖扇面》金箋本 縱16.4厘米 橫51厘米

王鐸《草書臨帖扇面》金箋本 縱16.7厘米 橫52厘米

贈湯若望詩翰

王鐸 贈湯若望詩翰 冊頁 紙本

這是王鐸為一位外國來華傳教湯若望所書寫的一冊頁。

贈張抱一草書詩卷

草書忭京南樓詩卷

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自署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綾本。草書。自作詩七律五首凡七十五行,共3636字。長469cm,高26cm。

這是王鐸草書長卷中迄今所見較早的一件。

釋文:

張抱一公祖招集湖亭

有酒滄池對煙丘,相招者誰任意游。晉人唐人曾幾度,泉水溪水還同流。鐘鼓此城鳴白露,戎兵何處領高秋。蘆花今古依然在,羨爾無聲眠野鷗。

登岳廟天中閣看山同友

四圍紫邏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誰復凌空呼帝座,我今乘勝挹天漿。香煙古廟通靈氣,石路神丘點太陽。凍草暮雲無限意,漢京封禪舊山房。

牛首山同堪虛靜原

一樽絕巘放高歌,回首禪房忘坎坷。旦樹晴分天目近,午帆氣挾海風過。山吞吳楚猶新燕,寺趁齊梁只故蘿。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簫何處倚嵯峨。

頻入

頻入長安過九衢,誰知幽夢在髭鬚。只今人路何從說,漸審岩居不可無。屈指箸籌賒日月,傷心戎旅滿江湖。此生休外韜真處,錦瑟琪華待醐。

汴京南樓

夷門蕭瑟俯晴空,萬事欷獻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葦,宋家艮岳老苔叢。牧人壕外時驅犢,獵騎天邊晚射鴻。舊月多情依汴水,滔滔東去更朦朧。

崇禎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鐸具草 抱翁公祖教正

王鐸 1646年 為浩熙賢契書八言聯 行書 綾本 304X39cm

釋文: 林屋暮煙樵歸路遠 荒城落日宦冷懷高 丙戌七月廿一日為浩熙賢契書 孟津王鐸

草書詩卷

王鐸《草書杜律卷(局部)》草書 素綾本(五十五歲作)。縱25.1cm,橫220.2cm。

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凡三十八行,共195字。

釋文:(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蟬聲集古寺鳥影渡寒塘風物悲遊子登臨憶侍郎老夫貪佛日隨意坐僧房生死論交地何繇見一人悲君隨燕雀薄宦走風塵綿谷元通漢;它江不向秦五陵花滿眼傳語故鄉春秋窗猶曙色木落更天風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聖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殘生事飄零任隨轉蓬路出雙林外亭窺萬井中江城孤照日山谷遠含風兵革身將老關河信不通猶殘數行淚忍對百花叢 丙戌三月夜岩犖廷尉過訪閑觀大觀佳帖戲書子美詩為二弟仲和王鐸時五十五歲

王屋圖詩卷

王鐸《王屋圖詩卷》

附錄:《原色印刷中國法書精萃——王鐸王屋圖詩》

王鐸 的書法深受後人喜愛。 吳昌碩有詩評王鐸的書法,曰:「文安健筆蟠蛟螭,有明書法推第一。」 啟功也稱:「(王鐸)可謂書才書學兼而有之,以陣喻筆,固一世之雄也。」還有詩讚云:「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書法宗法魏、晉,力迫羲、獻,一生浸淫閣帖.功力深湛。他自稱:「予從事此道數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為。」「學書不參通古碑,書法終不古,為俗筆多也。」「書不師古,便落野俗一路。」從留傳下來的墨跡看,王鐸確實是這樣做的。他習慣於「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傳為美談。但王鐸學古而不泥古,縱橫之間,自有非凡的氣度。

王鐸真行草隸兼擅,傳世作品以行草為多。王鐸的行草沉雄跌宕、磅礴奇肆、凌厲勁拔、放縱自如,比起北宋的米芾,爛漫似有過之。他與黃道周、倪元璐一道改變了明季書壇靡弱氣象,別開生面,標領新風。相比之下,王鐸更見熟練、更見古樸,用墨有獨到之處。其字筆筆中鋒,極盡提按頓挫之能事,狂而不野,妍而不麗,奇正相生,酣暢淋漓。

《王屋圖詩卷》是王鐸降清后第四年在京中寓所畫《王屋山居圖》時所書,現藏於天津博物館。王鐸由明入清,遭到當時許多人士的唾棄。王鐸雖身為清廷新貴,但內心還是非常痛苦鬱悶的:一方面,故友離他而去;另一方面,又受到滿族統治集團的排斥。於是,他曾一度沉迷於聲色之中,自暴自棄。其時書作多見草書,當是他排遣積鬱、憤慨、寂寞、凄涼的最好寫照,即所謂「有動於中」、「發之於書」(見錢謙益《王鐸墓志銘》)也。此卷草書用墨蒼潤,行筆峻爽遒勁,布白參差錯落,縱逸之中含有穩健,沉鬱之中富有靈性,從中可以看出他集數十年的功力,融會「二王」、李北海、顏真卿、懷素、黃庭堅、米芾、趙孟頫於一爐的化境。可謂是「風檣陣馬,筆走龍蛇」,後人鮮有至者。與《草書杜詩卷》、《草書題野鶴陸航齋詩卷》等「連綿大草」代表作相比,此卷有一種清雅的韻致,抑或是書寫時心跡雙清的緣故吧!

釋文:

送自玉

六載宅頻移,汝歸不必悲。

笙鏞俱歇處,哭泣獨存時。

有鹿堪為伴,河淡不可期。

微官終代謝,村酒帶品籬。

自玉歸寄題王屋解嘲

雲峰久與(「無」點去)別,薄祿復燕都。

落日空原上,幽山似怨吾。

花林春事早,魚浦興情孤。

寄語西王屋,茗華舉舉無。

人事多遺慮,終朝獨靜吟。

敢言巢父逸,空負食牛心。

伊洛風塵擾,衣裳蟣虱侵。

火山與瘴土,翻覺林深遠。

梅公臨行,邀予過齋中

歸心去已久,行色更如何?

徐孺曾相吊,柴桑又一過。

鼂聲彭蠡靜,猱路弋陽多。

料得懷思處,岩雲欵乃歌。

其二

待到秋江日,(「到」點去)秋江到處花。

戍旗無海盜,村廟下神鴉。

湓浦橙香熟,鵝湖月影斜。

安安垂骨健,休忘送驢車。

一任

一任愁煙舉,狂夫卧小齋。

北燕回氣候,數日不陰霾。

清廟為吹籥,圓丘俟集紫。

況聞勤恤*,休沐學無懷。

聽南蠻語

海南多異事,遠道未經傳。

市易玻璃貨,家攜砮石絃(即「弦」)。

穴峒疏泉細(脈),架海種高田。

雪色何曾見,獉獉(即「榛榛」)只醉眠。

跣足虛房內,草香氣已深。

畫觀諸洞相,書見至人心。

欵客捎時果,善言假古琴。

逸形天步移,玄秀峭陰陰。

何日示七襄

何日便隳官,帔霞性始安

鬼神恭受籙,星斗護加餐。

遠硐逃蒼兕,清晨漱白湍。

桃花容欲非,天柱亦無難。

心存

心存靈異跡,往往憶榛丘。

世事今初定,吾情外敢求。

元龜韜石砌,老鶴誇滄州。

酸楚木瓜岫,悠悠復幾秋?

京中晝夜不閑,自玉親丈來,猶作一畫二長卷,可謂暇且整矣。丁亥夏四月初五夜書近做博正。

孟津王鐸時年五十六。

自書石湖等五首卷

王鐸《自書石湖等五首卷》 1646年 手卷 行書 紙本 27X253cm

釋文:石湖 物心流水會,草外即平皋。懷土佳兵厭,占雲挾雨高。學狂希羽客,引笑佐溪毛。幽影皆為象,前灘響莫濤。瓜州大慈庵夏望 吾擇慈庵寂,焚香起正心。杖因江稻植,山在寺門尋。楚越中區抱,金焦大壑深。紫天開素氣,鴉路意陰陰。 賀九山村已遇枇杷熟,頻過碌石園。遠柯兼瀑影,古凸自柴門。骨傲仍多性,蘭衰尚有根。昌陽飛半腹,石穴共寒溫。 問牧齋拂水山崖 欲履虞山逕,還賒六尺筇。思君偕寤語,似共萬溪松。桂酒留華榭,天門落古鏞。可知頭盡皓,更得擾玄龍。 丙戌五月朔,王鐸書。

隸書三潭詩卷

王鐸 三潭詩卷 1644年 隸書 紙本 27X158cm

釋文:三潭。地靈深秘勢崢嶸。倚石肅然旅魄驚。雷(聲)響砰轟霖雨蓄。神共摩盪葯苗榮。即觀元氣同開闢。豈與寒泉共死生。怪島休將人境說。棲真玄灝有天聲。予素未書隸。寓蘇門始學漢體。恨年異壯。學之晚。雖然。羲之。高適五十可也。

王鐸 甲申春正月為順後(無阝)親丈書求教。

行書詩卷

王鐸 贈張抱一行書詩卷 手卷 行書 紙本 32X658cm

釋文: 壬午春莫書於懷州公署 抱一張公祖招飲舟中,偕又白給諫、念沖太守、雲岫給諫 此夕聯輕舫,相從秩秩音。不期湖海意,轉入素虛心。近岫清光正,孤城返照深。悠然仍未盡,掩褐(禾木旁)復何尋。其二 浦雲能自暇,逾與道情親。況坐聲光里,高閑似古人。一壺催疊鼓,諸嶼繞閑身。誰謂煙塵外,芳洲水不春。 其三 邃深更得靜,蕭瑟答幽聲。眾派朱燈泛,一痕白鳥鳴。煙花身未老,丘壑道彌榮。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聲。 其四 沖虛風在御,人影近漁扉。頓悟煙奚泊,斯知夢所依。湖江春自闊,戎馬事多違,欲去頻延佇,鐘聲出隱微。上沐澗寺后峪柬臾聲諸君子 忘此群生動,禽言亦覺紛。屢窺深谷色,高卧太濛雲。百葯吹香路,一身生月紋。其中殊領略,魚罟也氤氳。抱一張老公祖教之 孟津王鐸

行書手卷

王鐸 與大覺禪師等書札 1628年 手卷 行書 紙本 26X247cm

釋文: 人至辱書,伏承法,候安。傾向、傾向。昨奉聞,欲舍禪月羅漢,非有他也。先君愛此畫,私心以為舍施,莫如舍所甚愛。而先君所與厚善者莫如公。又,此畫頗似靈異,累有所覺於夢寐,不欲盡談,嫌涉怪爾。以此,益不欲於俗家收藏。意只如此。而來書乃見疑,欲換金水羅漢,開書不覺失笑。近世士風薄惡,動有可疑,不謂世外之人猶復爾也。請勿復談此。某比乏人,可令賚去,兵卒之類,又不足分付,告吾師差一謹干小師,賚籠仗來迎取,並古佛一軸,亦同舍也。錢塘景物,樂之忘歸,舍弟公自陳州得替,當受東南幕官。冬初恐到此,亦未甚的。詩筆計益老健,或借得數首一觀,良幸!到此亦有拙惡百十首,閑暇當錄寄也。以上與大覺禪師璉公書 去歲王秀才西歸,奉狀必達。即日遠想,起居佳勝,承朝庭俯徇民,欲有旨借留,雖滯留高步,士論未厭,而鄉閭之慶,特以自私而已。然山水之秀。園亭之勝,士人之眾,多食物之便美。計公亦自樂之忘歸也。某久去墳墓,貪祿忘家,念之輒面熱,但差使南北,不敢自擇爾。何時復得一笑為樂,尚冀為時自重。以上與眉守黎希聲書。昨日已別,情驚惘然。辱教。喜起居佳勝,風雨如此。淮浪如山,舟中搖撼,不可存濟。亦無由上岸,但闔戶擁衾耳。想來日亦不能行,若再訪,幸甚!以上與徐得之書。

枯蘭復花賦

王鐸 枯蘭復花賦 1647年

王鐸 枯蘭復花圖卷1649年 全卷32.6X1035.5cm

枯蘭復花圖卷釋文:

已丑五月夜。同觀畫。梁眉居。黃於石。張坦公。張天調。薛行塢。傅夢禎。劉瀛洲。宋牧仲。宋赤城。主人玄平號雨恭。時同飲三槐下。王鐸。

已丑夏五月廿二日。聞雨恭先生閣下盎中建蘭於既萎后倏發一莖三花。予駭焉。萎而花。此中有道。其發蘭之為其所以發皇者。果蘭之為耶。蘭。花卉中抱德者也。孤秀幽藏。異乎衒。無人清湛。異乎佝。不鬥艷於鼠姑將離。異乎爭。映景乘旺。萼蕤跗聯。乃於萎荄勃然生靈光奇馞。於戲。蘭亦受命者。氣垕理苞。即司百物者。不能閟。況天況墬況人況蘭。凡後日千葉萬萼。雨先生為國家發無窮光華。流馨千禩。為王者篤材。不與凡卉伍。吾於斯。率爾席上即寫蘭卷。又紀其三花之像。鍾萬嘩盛與古咎箄。鳩方絜馥臻茂。開一代之昌運。必得一代異人。蘭何能為政哉。噫。公之所以楙昭前路迓所以發皇者。佗他日吾以此卷券之矣。西洛王鐸跋並畫。吋及燃炬在蔬圃中。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