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已故作家陳忠實與《白鹿原》談(一)緒論

陳忠實,男,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以及文論集《創作感受談》。 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陳忠實小說自選集》,《陳忠實文集》,散文集《告別白鴿》等。

1997年獲茅盾文學獎,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已發行逾160萬冊,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陳忠實以45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發廣泛關注。

2016年4月29日7:40左右,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

2016年4月30日,習近平、劉雲山、王岐山、胡錦濤、曾慶紅、栗戰書、趙樂際、劉奇葆等中央領導送了花圈

Advertisements

巴爾扎克說過:「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或許是因為此,陳忠實才在他第一部長篇小說《白鹿原》的扉頁上以它作為題記。這也突出地說明他寫它的初衷和意圖,即通過它表現中華民族在那段時間裡所經歷的大痛苦和大勝利,把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命運寫出來,把作者本身所感受的歷史的全部痛苦和歡樂與讀者交流。

通讀《白鹿原》,整部作品充滿著史詩品格。它著墨於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以白鹿原為近現代歷史替嬗演變的舞台,把白鹿兩家三代人的各自命運發展的相互間的人生糾葛作為主線,細膩地反映出白姓鹿姓兩大家族及周圍各色人等祖輩三代人的恩怨紛爭、靈肉交纏的人性寫照。藉助這個頗具史詩意蘊的故事,小說深刻地凝視了凝結在上個世紀前五十年關中農人身上的民族的生存追求和文化精神,且演繹了「一個民族的秘史」,將蘊藏在這部秘史之中的悲愴國史、隱秘心史和畸態性史揭示地痛快淋漓。

Advertisements

《白鹿原》以清朝瓦解、軍閥混戰、國共鬥爭直至新中國成立延續到文革這一段歷史為人物環境,在講述白姓鹿姓家族史同時不可避免地要折射和反映出中華民族在此階段的歷程,簡言之就是作者所感受到的國史。否則,著者陳忠實的創作初衷和意圖就沒有達到;也就不會有中國作協在評價《白鹿原》時留下的高度讚美之辭:這是一部通過家族興衰的歷史,表現民族、家庭和個人命運,展現上個世紀前五十年社會變遷的歷史長卷;本人也就不能繼續下面要做的論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