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之後,如何避免關節僵硬?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手術成為解決骨科和運動損傷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但是做完手術就萬無一失了嗎?其實不然,術後面臨著更複雜的康復問題,其中一個最難處理的併發症就是關節僵硬。

由於康復進入中國較晚,國人的康復意識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因此按照傳統的觀念:傷筋動骨一百天,很多人錯誤的認為養上三個月等長好了再開始活動,或者因為疼痛而不敢活動,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就發生了關節僵硬。

關節僵硬是由於術后組織液滲出,瘢痕形成造成的,那麼怎麼避免術后關節僵硬的發生,而一旦發生了關節僵硬又要如何正確處理呢?

首先,要避免關節僵硬的發生就需要術后早期活動。

早期活動也講究方式方法,術后早期的活動因傷而異,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活動時間,但總的大原則是在允許活動的時間裡,疼痛可以耐受,角度循序漸進。以前交叉韌帶重建為例,術后1-2周就需要讓關節角度達到90度。

Advertisements

而骨折術后的活動時間則較複雜,如果手術的內固定比較穩固,則可以早期進行活動,如骨折比較複雜,固定不是很穩定的前提下,則要拍攝x線片確定骨折是否有初始癒合,才能決定術后活動的時間,但對於不涉及骨折的關節部位,則應該儘早活動。

實踐表明,術后三個月以內的關節僵硬康復的可能性較大,超過三個月的關節僵硬康復的難度隨時間增加而增加。總之,能夠儘早活動關節部位,則可以從根本上減少關節僵硬的發生。

其次,術后儘快消除腫脹也是避免關節僵硬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術后腫脹時滲出會增多,粘連發生的幾率也會增大,因此術后早期可以採取冰敷,抬高患肢以及電療的方法促進腫脹儘快消除,從而減少關節僵硬發生的可能性。

第三,靜力收縮關節周圍的肌肉。

Advertisements

靜力收縮關節周圍的肌肉可以促進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此時不但可以促進腫脹的消除,更能使關節周圍的肌肉得到一定的訓練,在不能進行關節部位主動及被動運動時,此方法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肌肉力量,減輕關節僵硬。

如果關節僵硬已經發生,那麼應該採取哪些方法進行正確處理呢?
1禁止暴力

很多人發生粘連,造成了關節僵硬,就一時心急想儘快活動開,所以忍著劇痛強行增加關節角度,此時瘢痕沒有鬆軟,正常組織也處於短縮狀態,勢必會造成新的損傷,例如滲出增加,形成新的粘連;將正常組織拉傷,造成關節腫脹疼痛,影響下次進度。

當第二天再進行活動時會發現角度不僅沒有增加,關節的靈活性也隨之下降,久而久之拉傷的組織越來越多,甚至在一些地方會形成鈣化點,進而產生異位骨化。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要避免發生這些就需要懂得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僵硬不是一日形成的,解開僵硬也必定不是一日即可的。

2放鬆周圍軟組織及關節鬆動術

關節僵硬分關節內和關節外僵硬兩種,涉及到周圍軟組織和關節面之間活動度的減少,因此在進行被動或者主動關節活動之前首先要進行周圍軟組織的放鬆及關節鬆動術,以增加關節活動的範圍,放鬆周圍軟組織時可以採取熱敷,超聲波,手法按摩等方式,但無論哪種方法都需要在合理的時間科學的進行,如組織仍然處於急性水腫期,則禁忌使用熱敷,超聲波使用時也不可選擇連續波,手法按摩早期應以輕手法為主;而關節僵硬後期則可以選擇這些方式進行放鬆,因此在自己無法進行合理有效的康復訓練時就需要尋求專業康復師的幫助,康復師會根據病人的情況提供相對應的治療方法。

3物理治療

進行被動關節活動時可能會造成組織間液滲出增多,若力度太大則容易引起腫脹加重,因此可以在進行完被動關節活動之後給予中頻電,冰敷等物理治療進行消腫,如某部位疼痛明顯還可以選擇超聲波或激光治療。各種物理治療的合理應用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鞏固訓練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肌力訓練

許多人錯誤的認為在關節角度不好的情況下要將關節角度先練好再加強肌肉力量,殊不知肌肉力量的增加跟關節角度的增加是相輔相成的,通過鍛煉肌肉力量不僅可以提高主動角度的獲得,更能增加被動關節角度的範圍,並且將已經獲得的角度進行鞏固,同時肌肉力量的提高還可以增加關節靈活性以及促進腫脹的消除。

5藥物治療,神經阻滯,手術松解

經過合理科學的康復訓練,80%的患者都可以將關節角度恢復正常,還有部分患者由於康復介入過晚錯過最佳時機而導致效果欠佳,或者患者康復過程中對疼痛耐受度差而影響康復進程,此時我們可以選擇其他的方法進行治療。

比如口服或者外用止痛藥物,局部神經阻滯等,僵硬時間過長、康復效果不佳的患者還可以選擇進行手術松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外粘連進行手術松解,角度平均可以增加70度左右,而關節內粘連則僅有30度-40度的可能,當然也不是說做了手術角度就一定可以增加,部分患者手術之後因為疼痛和腫脹的原因,新的粘連會產生,導致角度無法達到術中的程度,甚至有時低於術前的角度也是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針對術后關節僵硬的問題,最合理科學的康復訓練才是避免和解決的根本。

獲取更多骨科資訊,您還可以進入【骨事匯大咖微講堂(科普組)】,定期聽骨科專家講座、諮詢病情。目前,群內人數已接近上限,只能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加小編微信好友:dcnydyl進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