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T研究:益生菌可以影響血脂代謝?

腸道微生物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理和新陳代謝。益生菌作為重要的健康促進菌,它們是否可以通過影響微生物群的構成而產生健康益處?益生菌是否可以影響血脂代謝?

要評估補充益生菌對血脂代謝的影響,可不是什麼研究都可以參考,需要對研究設置嚴格的入選標準。目前,比較公認的RCT研究是評估益生菌效果的金標準,所以,必須RCT研究才夠格。人體干預研究除了符合RCT之外,還必須至少是雙盲研究。不了解啥是RCT研究?請參考:這個精心設置的「騙局」原來是為了驗證療效。

鼠李糖乳桿菌LGG改變健康成年人腸道微生物的組成不明顯

經過嚴格的篩選,在一千多項研究中,有一項來自芬蘭的研究符合條件,並可以解答上述問題。他們選用了一種市面上常見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LGG),將腸道微生物組成數據與血清脂質組學分析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以研究益生菌干預對腸道生態系統的影響,並探討腸道細菌和血清脂質之間的關聯。

Advertisements

首先,他們用高通量測序在益生菌干預之前和之後進行腸道微生物群分析。結果顯示,雖然在干預期間觀察到鼠李糖乳桿菌相關菌的特異性增加,但微生物群的組成或穩定性的變化不明顯。在干預后,乳桿菌又恢復到初始水平。在干預期間血清脂質譜也基本保持不變。

這項研究顯示,鼠李糖乳桿菌LGG的攝入沒有顯著改變健康成年人腸道微生物的組成,表明益生菌可能通過其他機制賦予其健康效果。也可能只是鼠李糖乳桿菌LGG菌株對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影響有限。

腸道菌群與血脂代謝存在相關性

這項研究同時顯示,腸道微生物和血液脂質之間存在非常強正相關,如Ruminococcus gnavus組和柯林斯菌(Coriobacteriaceae)與膳食來源的多不飽脂肪酸和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之間的直接正相關。此外,放線菌與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負相關,並且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中的一些菌顯示與醚磷脂醯膽鹼負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厚壁菌,放線菌和變形菌中的幾個成員可能參與膳食和內源性脂質的代謝,並為進一步的人類研究探索腸道微生物在宿主脂質代謝的作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Advertisements

小結:

通過RCT驗證,鼠李糖乳桿菌LGG影響血脂代謝的證據不足,鼠李糖乳桿菌LGG對調節腸道微生物組成不明顯,但發現多種與血脂代謝相關的腸道微生物。不過研究中採用的是含有益生菌的果奶飲料,並不是單純的益生菌,這也可能對結果產生影響。

以下內容為詳細研究解讀。

這項來自芬蘭的研究發表在PeerJ上,是一項人體RCT的雙盲研究。

研究共招募了25個健康芬蘭人,其中包括18個女士和7個男士。平均年齡42歲 (23–55) ,平均BMI指數是24 kg/m2 (18–30)。下圖顯示了整個分組情況和實驗流程。

研究過程中,隨機分成兩組后,分別給他們吃含有鼠李糖乳桿菌 LGG(L. rhamnosus GG ATCC 53103)的果奶飲料 (probiotic; n = 11) ,每天250ml。或者是給他們喝安慰劑,也就是除了不含LGG,其它成分一樣的飲料(n = 14),一共喝三周。

三周之後,檢測了一下兩組人腸道里鼠李糖乳桿菌屬的含量是不是發生了變化。從下圖可看出,安慰劑組在喝之前,之中和之後都沒有變化,而喝了含LGG飲料的組,喝之後鼠李糖乳桿菌量明顯增加,不喝了就又恢復了。這說明喝進去的LGG可能是被檢測到了,也說明停止LGG后,它們並不會在人腸道中存活很久。

隨後,他們又檢測了兩組人血液中的各種血脂的含量,並將檢測結果與糞便中各種腸道微生物的含量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有多種腸道微生物與血脂含量相關。如Firmicutes, Actinobacteria 和 Proteobacteria 三個門中的瘤胃球菌屬Ruminococcus gnavus-group,Collinsella (Coriobacteriaceae),Actinomycetaceae和Proteobacteria與血脂代謝密切相關。另外,還發現有三種乳酸桿菌與一些血脂相關,但有些是正相關,有些是負相關。這說明不同的乳酸菌其作用是不一樣的。

這個結果也說明,腸道微生物可能影響血脂的代謝,並且不同的腸道微生物影響的血脂類型也不一樣。其中,有兩種菌值得關注,Ruminococcus gnavus-group和Collinsella (Coriobacteriaceae)分別與TG(甘油三酯),ChoE和LDL(低密度脂蛋白)正相關。也就是這幾種菌比例高時,相應的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越高。貌似這幾種菌多了不是什麼好事。

參考文獻:

•Lahti L, Salonen A, Kekkonen R A,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ta,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and serum lipids indicated by integrated analysis of high-throughput profiling data.[J]. PeerJ, 2013, 1(4):e32.

Kristensen N B, Bryrup T, Allin K H, et al. Alterations in fec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by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in healthy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Genome Medicine, 2016, 8(1):1-1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