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蛋白粉的營養標籤參數和真實含量的究竟怎麼回事?

(來源:補劑品賞,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出處)

這是一個從來不打雞血,從來不發他人勵志故事,從來不浪費生命時間的優質健身生活讀物公眾號。

我們會堅持做清爽,溫和,成熟的優質讀物內容和產品測評以及分享。

我們叫 補劑品賞 。我們並不聒噪,可以輕易地忘掉我們

關注補劑品賞,擁有運動生活清新好空氣~

如果感受到我們公眾號清爽溫和、精心細緻的內容

請不吝嗇地轉發至朋友圈,分享給健身的朋友,以及最常聊的幾個健身群好嗎?感謝。

歌單試聽

3:48網云:補劑品賞專屬訓練歌單來自補劑品賞

這首作品並不在訓練歌單里。也不是訓練用的。

但我知道這首作品不會犯錯。

作者:木頭君

補劑品賞的團隊成員之一。

跨越化學和生物學雙重背景,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碩士。處女座。

Advertisements

奮戰在食藥品檢測工作一線的體力勞動者一枚。

喜歡跑步、看書和較真。別問我為什麼。因為我是典型處女座。

雖然是運動補劑界的小白,但是食品檢測的老司機,可以把一罐補劑拆解成一組組數據,這些都是儀器告訴我的。

在補劑品賞團隊里,承擔蛋白產品檢測和數據處理工作。

這其實是一篇為了以後的產品檢測數據寫的一篇文章,告訴讀者們為什麼數字有差距,到底怎麼回事兒。重視風味的粉絲,可以略過不看的,安心等待我們發布測評。

蛋白粉產品里到底有多少是粉?

讀者覺得我這篇文章是討論蛋白粉中的粉是什麼嗎?那你就錯了,其實我真正想要說的是蛋白粉中到底有多少蛋白質,這些數字是怎麼得來的,這些數據又有什麼作用。嗯... ...貌似也沒有實際作用,因為我們根本控制不了數據。好的開始歸入正題。

Advertisements

我們就以最常見的乳清蛋白粉為例,講講蛋白粉產品的前世今生。

最開始,它們都是普通的一桶牛奶,其中有一部分,經過消毒、滅菌等簡單加工后就成為大家常見的牛奶產品出售了。

但是另一部分開始了漫長的加工過程:首先分離出固體和液體兩個部分。

固體部分就是乳酪,液體部分就是含有乳清的前身。

接下來通過進一步去除其他雜質(不是乳清的統稱為雜質,不一定是壞東西,可能還有用),得到液體乳清。從液體乳清到乳清粉只需要一個步驟就是乾燥。當然後面還有添加,調香等步驟,我們暫不研究(其實以前都有介紹了)。

我們就只看乾燥這一步,這個過程就是把水分去除。但是這個過程中並沒有把水分完全去除,(水分低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粉了),多少會有些留存。

多數外國人和中國人在宣傳上的處理風格,其實是一樣的

在含有這些水的時候,先測定一個蛋白質含量比例,計算方法為:

蛋白質總量/(絕對乾燥粉總量+水分)

再通過儀器完全乾燥后再次測定一個蛋白質含量比例:

蛋白質總量/絕對乾燥粉總量。

顯然,後者的數據更高一些。當然,這也是消費者得到的數據。多數正常的品牌就是把這個數據寫在包裝或者對外宣傳上。在產品宣傳方面,都是儘可能選一個高的數據來說,中國人,外國人大多都一樣。

那麼,在第一次的測試中,這個殘餘的含水量會有多少呢?根據品牌和口味的不同,這個數據範圍在2%~8%之間。

這意味著什麼呢?

比如說一款蛋白粉宣稱蛋白含量是75,這個是占乾重的比例,那假設裡面含有5%水,其實它的真正蛋白含量為75/(100+5)=71.4%左右

再來看看檢測方法的不同。

再說蛋白質的檢測方法,現在常用測定總蛋白的方法測定都是粗蛋白的含量。為啥叫粗蛋白呢?

是因為有些方法是以氮含量計算,再乘以換算係數(它是個確定的數),反推出蛋白質含量。當然,這樣一來,也可能由於這個只看氮含量的漏洞,導致檢測出的數字里,包含了非蛋白氮的情況。

但是,這種方法依舊是在最為方便快捷的前提下,相對準確的方法。

國家標準GB5009.5-2010對食品中蛋白質測定推薦的三個方法中,其中有兩個就是以氮計的,第一法就是凱氏定氮法(原理方法可自行百度),此法最為常用,簡單方便快速,儀器成本較低,因此也頗受企業自檢的青睞。

那,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和我們吃完蛋白粉,消化吸收利用這一系列過程更加貼近,從生物學的視角來檢測呢?在請出方法之前,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常識:

蛋白質進入人體以後,在胃腸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遊離氨基酸或者短肽才能被人體吸收。有些氨基酸人體可以自己合成,有些不能或合成不足。由此,區分出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有些氨基酸比較"好」,比如BCAA,而有些比較"差",比如甘氨酸。

如果能從微觀的氨基酸角度來解讀蛋白粉,從更符合生物學規律的角度來測定,好像更能滿足一個消費者的內心(捂嘴偷笑)。

好吧,這種方法叫氨基酸分析,是它,就是它。

通過模擬和胃酸相似的條件把蛋白質水解成氨基酸,然後進入一台比較龐大,比較昂貴,比較耗時間的儀器,最後把一個個小山峰一樣的圖換算成17種氨基酸的比例,呈現給大家。咦,怎麼有17種?常見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不是20種嗎?在酸水解的過程中,色氨酸、谷氨醯胺和天冬醯胺被破壞了。這才是身體真正需要的數據。

但是每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氨基酸分析成本較高,用的時間比較長,儀器成本比較大,所以在普遍應用的國家檢測標準中很難見到它的身影。但是它的絕對精準度比較高。是貼近我們自身人體的角度去做的一個檢測方法,

關於補劑品賞的檢測方法和目前市場行業現狀以及我們的立場

補劑品賞採用的是氨基酸分析檢測法。

當我們以後的測評文章公布蛋白產品數據時,請大家不要驚訝為什麼和桶身上的數據相差較多。

因為國內外大多數廠家採用的是凱氏定氮方法,測定后對外作宣稱用的數據。 符合目前的法律標準的,中外皆如此。

同時還有本文內第二章節,水分的原因。

我們團隊採用的氨基酸分析法,它是相較絕對值上來說準確的數據。

絕大多數品牌的實際與標籤的差距在10%左右,有的甚至高達15~25%以上,只有極少數理念優秀的品牌差距在8%以內。

意味著多數的品牌(其實多數的,大家都不用問是什麼品牌,也不用聽經銷商們怎麼說),大家其實在補充的時候,如果是目標攝入30g蛋白質的話,基本需要一勺半或者兩勺。

從目前的食品相關法規上來說,是沒有違規的。只有消費者方面的情理問題。單單從我國的允許範圍來說,蛋白含量差距可以是20%...

當讀者看到一個比較便宜的產品,意味著基本而言,蛋白含量比較低。而貴的,名氣大的,從事實角度上來說,也不一定差異就比較小,有的時候還會大跌眼鏡。。。

所以綜其上述,我們公眾號面對補充產品方面,風味,才是作為商品最主要的。

這是一個擺在眼前的消費行業事實,所以,這也是補劑品賞的立場。

我們重視風味為先,尊重正確的、良好的市場規律。

(來源:補劑品賞,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出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