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伏天要補陽?補陽要怎麼補?

一年當中,

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

最悶熱潮濕的日子

所謂「三伏」是

「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

2017丁酉年

初伏:7月12日 庚辰

中伏:7月22日 庚戌

末伏:8月11日 庚午

一共持續30天,

從2017年7月18日開始到8月17日結束。

為什麼「三伏天」

有些是30天?有些是40天?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

古代用「干支紀日法」,

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

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最熱的夏天屬火

庚屬金( 火克金 )

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自此,

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 ( 10天 )

從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

中伏到末伏有時10天,有時是20天

因為夏至與立秋之間如果出現4個庚日,

中伏是10天,

但如果出現5個庚日,

則為20天,

所以,

三伏的總長度有時是30天,有時是40天

「三伏天」陽盛於外而虛於內

遠離一切陰寒

「冬至」與「夏至」是一年中,

陰陽轉化的兩個轉折點。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

從冬至開始,陽氣開始復生,陰氣開始消退,

到夏至,陽氣的盛復達到了頂點,

同時陰氣的消退也趨於盡頭;

從夏至開始,陰氣開始復生,陽氣開始消退,

到冬至,陰氣的盛復達到了頂點,

同時陽氣的消退也趨於盡頭。

根據陰陽制約關係,

在夏季三伏天,

陽氣最旺和體內寒凝之氣易解之時,

扶益陽氣,可達到祛寒目的,

從而使失衡陰陽達到穩態。

暑、濕、熱是伏天的氣候特點,

在暑濕交織之下,

人體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

常有口渴身熱、心煩氣躁、身重睏倦、

食慾下降等不適癥狀;

而暑天人體陽氣浮散於上,

出汗較多,又易傷津耗氣。

當以解暑祛濕、斂陽固表為重點。

比如長期生活在空調的冷環境里,

則易損傷人體的「衛表之陽」和「肺陽」,

易患感冒、咳嗽、哮喘,

甚至會加重這些疾病在冬天發作的機會;

過度貪食冰鎮冷飲,

極易損傷「脾陽」和「胃陽」,

以致誘發胃痛、腹瀉,

有些人即使便秘,

最終發現大便還是不成形,

可見還是寒啊。

此外,

中醫主張以通為用,

以通為補 ,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

所以一年當中,

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

「三伏天」該怎麼扶陽呢

1 要開心

人,心情就要舒暢,需要親近大自然,借大自然樹木的調達之性,使自身機體的肝氣保持舒暢,這樣腎水才能上濟心火,心情才能不焦躁。要帶孩子多接觸自然,美妙的自然對孩子身心的鬱結狀態有疏解的作用,能調整好孩子的暴躁脾氣,讓肝氣的功能正常。

2 少熬夜

熬夜容易傷及人體的腎陰,腎陰傷了,不足了,肝氣再調達也沒有用,也無法濟心火。有人說「晚上不睡耗傷陽氣,早上不起封殺陽氣」,這話不假。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濃縮,凌晨3點到上午9點為日春,9點到15點為日夏,15點到21點為日秋,21點到凌晨3點為日冬。

日春時,陽氣從肝出生,就像春天播種下莊稼的種子;日夏時,陽氣在心裡長,莊稼在陽光的照射下茁壯成長;日秋時,陽氣漸漸的往肺里收,莊稼成熟了,要秋收割麥子;到了日冬,陽氣要完全藏進腎裡面去,收穫的莊稼裝袋入庫,來年也就是第二日再播種,這是陽氣一天的生長收藏的過程,如環無端,少了哪一個環節,都不會有好收成。

使火向下移,需要借肺胃之氣的下降。

3 早起禪跑

早上是太陽升起的時候,代表天地陽氣生長的時候,如果能夠早起則順應天時可以很好的補養陽氣。陽又代表動,且生命在於運動,所以養陽也離不開運動。然而如今科技很發達,上下樓有電梯,出門有汽車,導致現代人缺乏運動,於是氣血循環差,陽氣不能夠得到升發。再加之早上晚起,直接封殺陽氣。

早起最好的運動莫過於禪跑,這是每一個體驗過禪跑的人的共同感受。禪跑的方法很簡單,要領是全身放鬆,下頜微收,眼睛的餘光看到腳尖,視線不超過1米;雙手握固,即大拇指在里,四指輕輕握拳;身體必須上下有節奏的顛起來;用鼻子呼吸,嘴微微張開,不要大口喘氣;心放鬆,腳步輕快。禪跑過程中不要東張西望、不說話、不聽周圍的雜音,而是專註用心的慢跑,速度要慢,不要和周圍人比速度。

大家可不要小瞧這個禪跑,雖然跑得很慢,但是你會慢慢的身體熱起來,微微的出汗,這說身體的氣血循環起來了,脾陽升發起來了,自然肝氣也就隨著脾而升發開了。此外,正是因為慢而且不會給心肺帶來什麼負擔,所以對於老人以及身體虛弱的人都很適合。

4 時常灸一灸

對於陽氣耗損嚴重、下焦虛寒的人而言,艾灸是很好的昇陽補充能量的方法。可以選取的穴位有神闕、氣海、關元、命門、八髎、腎俞、太溪等穴,這些穴位都有固本培元,補充身體能量的作用,所以平常多灸一灸對身體非常的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艾灸的過程中,一定需要專註用心,要找到艾灸的感覺和反應,比如說熱滲透、熱擴散或者熱傳導等現象。如果心神不靜,一邊看手機一邊艾灸,即使是再好的艾灸師,療效也大打折扣。因為這只是在烤肉,並不是在艾灸。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艾灸后很容易上火的原因。

真正的艾灸是艾火產生的熱量被身體所吸收,並與自身的能量相結合,從而疏通經絡溫補能量。所以從自身的氣息入手,讓心神安寧下來,專註慢慢的在施灸穴位附近找到艾灸的感覺,然後根據身體的感覺而進行施灸。這就是我們稱之的無為灸,以無為之心,行有為之法。

5 坐著呼吸

現代誘惑多,無規律的飲食、心浮氣躁,均會影響心氣的下移,不能下交於腎。看看氣定神閑之人,很少會出現上焦火重,因為上焦的火被肺氣收斂,向下移行,溫暖腎水了,充養腎陽了。

方法很簡單,正坐,雙腿自然下垂,慢慢吸氣,慢慢呼氣,呼氣時想著你的雙膝蓋,感到體內有股熱量慢慢向下移動,這樣持續十來分鐘后,你就會感到膝蓋發熱,有關節炎的病人,就會感到膝關節很舒服,在向外散涼氣;有痛經的女性患者,就會感到小腹部慢慢發熱起來,痛經的病也就慢慢好了。

通過調整呼吸,通過肺的斂降,將人體的心火向下引導,用自身的熱來散自身的寒邪,不僅僅能治病,更能強身健體,通過心火的下移,補養虧虛的腎陽,腎陽不虧虛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也可以使浮躁的心情寧靜下來,人的處事心態也會發生變化,看問題也會長遠一些,心靜了,思想就遠大了!

6 酸vs辣

五味養五臟,飲食之味過偏,也會影響人體氣機的升降,寒熱的對流。

現代很多人飲食無辛辣之味則無以下咽,又經常咽喉腫痛,同時經常出現腰酸腿軟的現象,通過服用小柴胡顆粒配六味地黃丸,是能緩解病情,但雖能取得一時之效,若生活習慣不改變,則永遠難以治癒。農村有一句土話:「病號不忌嘴,大夫跑斷腿!」說的就是這個理。

對於那些嗜辣成性的朋友來說,也有個緩解的辦法。辛味的作用是發散,酸味的作用是收斂,因此,如果經常食用辛辣之味的人,平時不妨多吃點酸味食物,借用酸味來收斂肺氣,這樣對身體是有利的。

辛味入肺,過食辛辣之物,會導致肺氣宣發過度,影響心火的下交。同時按照五行相剋理論,肺屬金,肝屬木,金能克木。過食辛味,導致肺金過亢,剋制肝木,肝木的調達之性受到抑制,也阻止了腎水上達濟心火,所以過食辛辣之物,不僅影響心火下移,同時也影響腎水的上升。

7 金雞獨立

這個方法也簡單,尤其適合那些長期心情急躁,一時可能無法適應,可能找不到感覺的人。

所謂金雞獨立,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玩過。就是一個腳站立,另一隻腳抬起,雙手自然下垂,雙目輕閉,站立3~5分鐘,一腳站畢,換另一隻腳,每天2次即可。

站立的時候細細體會就能發現,一隻腳站立時人體容易出現不平衡,就要求人的思想集中到小腿和腳的部位,為了保持獨立的姿勢,人體的能量就會向下移行,心火就能下交於腎,這就達到了目的!

不僅心腎不交的可以練習,肝陽上亢的血壓升高、頭脹痛、頭昏的患者也可以練習;經常腰酸腿軟的患者也可以練習。其實也是一個理——氣血下行,人體下焦就會得到補養,肝陽上亢就會得到抑制,腎虛也會好轉!

夏天貪涼是本性

只不過凡事都要掌握好度

來源:

●中醫思維 《春夏養陽,7個能生髮陽氣的實用法》

●素問軒 《為什麼酷暑難耐的「三伏天」也要補陽氣?》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