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趣史



古人早就知道蔬菜的重要性了,「谷不熟為飢,蔬不熟為饉」。「饉」就是指蔬菜歉收而言。

上古時代物質生活水平底,蔬菜的種類很少,《詩經》里提到了一百三十二種植物,其中只有二十餘種用來作為蔬菜。《左傳.隱公三年》稱:「蘋、蘩、薀、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意思就是浮萍、水草及白蒿之類,在當時是拿來充當祭品、辦宴會的「珍品」,蔬菜之貧乏可以想見。

至戰國、秦、漢時,情況稍有改觀,但仍無法與後世相比。這時最重要的蔬菜即《素問》中說的「五菜」:葵、藿、薤、蔥、韭。有的文獻中甚至將葵尊為「百菜之王」,其重要性可想而見。唐以後,蔬菜中中增加了一些新品種,動搖了葵的地位。而到了明代,李時珍「今人不復食之」為理由,把它列入了《本草綱目》的草部,不再作為蔬菜看待了。這個時期,已出現了溫室栽培。《漢書.召信臣傳》記有太官園在冬天用溫室生產蔥、韭的情況。特別是這樣培育出來的韭黃,尤其鮮美,在漢代還是罕見之品,但至宋代,此物已相當多起來了。現在常見的大蒜是東漢時引進的,至於蘿蔔,當時我國各地都盛產,並有許多優良品種。

Advertisements

魏晉至唐宋時期,隨著於周邊各國交流日益頻繁,一些國外傳來的蔬菜新品種被廣泛種植。如原產印度和泰國的茄子,在晉代的文獻中就看到有記載。黃瓜原產印度。唐以前都稱之為「胡瓜」,唐代始將它改名為黃瓜,成為南北常見的蔬菜。菠菜籽也在江蘇邗江西漢墓中發現過,但很多文獻都認為它是貞觀年間由尼波羅國現尼泊爾引進的。最初名菠稜菜,后簡稱菠菜。大約在漢、六朝時這種菜尚未推廣開,唐、宋時就很多了。萵苣原產地中海沿岸,它的引種不會晚於唐代。

這一時期中,我國還自行培育出了一些蔬菜的新品種,其中最主要的是白菜,白菜原名菘,見於東漢張機《傷寒論》,但漢代的菘和現代的白菜在品質上還差得遠。經過勞動人民辛勤培育,南北朝時它開始見重於世。

Advertisements

元、明、清時期,又有一些外來新品種增加到我國的菜譜中來。元代由波斯引入的原產北歐的胡蘿蔔,16世紀由美洲傳入的辣椒,及更晚引入的西紅柿,都在我國得到很快推廣,遍及全國,受到廣泛歡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