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志相勝法的情志調節觀

五志相勝法亦稱以情勝情法, 是運用五行制約關係來調節情志, 即用一種情志去糾正相應所勝的情志,從而達到治療心身疾病的目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和《素問·五運行大論》均明確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 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 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

五志相勝法是在五行基礎上, 結合五臟五志觀、氣機運動規律而提出的。五行學說認為肝與怒密切相關, 一般而言,怒本屬正常的情緒狀態, 但如果過怒, 就會「怒傷肝」 。臨床可表現為肢體震顫拘急、握持失常及異常呼叫等。此屬肝怒太過,治療可通過「金克木」而有效地抑制它。

肺在志為悲, 「悲勝怒」 。其治法如張子和所說:「悲可以治怒, 以愴惻苦處之言感之」。其他治法以此推之。《儒門事親》記載:「息城司候, 聞父死於賊,乃大悲, 哭之, 罷, 便覺心痛, 葯皆無功, 求診於戴人。戴人至,適巫者在其旁, 乃學巫者, 雜以狂言, 以謔病人, 病人大笑, 不能自忍。一二日, 心下結氣皆散」 。此案通過病人的喜而忘憂,解除了因胸中氣結引起的心痛, 達到了治病的目的。據有的學者統計, 現存歷代醫案中, 心理治療醫案有數千例,而大部分運用的是以情勝情的療法。

Advertisements

以情勝情法對現代臨床心理治療亦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些現代心理治療的方法就是在以情勝情的具體方法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如現代「發泄法」與「喜樂療法」及「悲哀療法」機制相同,就是讓患者表達被壓抑的情緒, 通過發泄達到治療的目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