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歲孩子家長必讀: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和諧相處?

何為青春期?

青春期就是兒童生長發育到成年的過渡時期,一般為10~20周歲左右。青春期是以性成熟為主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內分泌及心理、行為的突變階段。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中會增加很多的壓力感,並且更注重個人隱私和他人是否認同自己。所以作為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一方面要多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多以尊重和溝通的成長性方式和孩子相處,而不是用命令和批評的固定性方式相處。這樣才能和青春期的孩子和諧相處。

青春期開始的典型標誌就是孩子出現了第二性徵的發育。男孩以身高、變聲和生殖器發育成熟為主;女孩以身高、胸部發育和月經來潮為主。伴隨著第二性徵的發育,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會對自身的生理變化有一個適應過程,這些變化本身就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感。同時會讓孩子開始感受到什麼是性幻想和性快感,這些都是孩子的人生中第一次的體驗,如果家長的引導不當,依然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感。而且,以上這些由性發育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和壓力,同時也會讓孩子的隱私意識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這樣會間接的削弱孩子和家長的溝通意願,同時會讓孩子對他人是怎麼看自己的這件事情格外的敏感。

我特彆強調上面這句話,只是希望能讓作為家長的你意識到,如果不適當的增加這個階段孩子的體能和精力宣洩途徑,只會讓你的孩子情緒的異常波動和壓力增大成為常態。

畢竟我們的孩子通常這個階段都是--學校--補習班--家庭三點一線中度過的,難得會有戶外活動的機會,就更不要提良好的運動習慣了。

我曾經有一個同學,全校第二成績考進重點高中,每天學習都很刻苦,晚上宿舍斷電,還要到廁所看書學習,從來都不怎麼參加體育運動。

當時我們都覺得人家那厚厚的眼鏡片中折射出來的都是充滿智慧的目光,全校都覺得這是一個上清華北大的苗子。

結果,一年之後,被診斷出腦神經衰弱,情緒極度低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重視學習是好的,但是因為重視學習而忽視了生活、心理健康等其他方面,反而會事倍功半的。想想兩三天都沒有出去遛彎的寵物小狗會是一個什麼狀態吧。和那個狀態比,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典型的就是,15歲之前的孩子主要在發育大腦皮層和前運動區,這個區域主管的是思維、邏輯和認知;15歲之後,孩子大腦中的扣帶回區域才會慢慢開始進行發育,而扣帶回是主管人的自控力的主要區域。

現在家長朋友們能理解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會有各種各樣新奇、偏激的想法或者熱血、遠大的目標,但是卻特別容易違反承諾或者對目標堅持不下去了吧。

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分鐘熱度。因為掌管自控力的腦區沒有跟上認知發展的腦區發育速度嘛。

所以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如果不加以刻意練習的話,孩子在實現日常的學習計劃和目標的過程中,出現自控力弱的情況是很平常的。

這個過程中,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自己都會覺得自己可能就是無法堅持原則或者長期堅持的,孩子自己會對自己的評價降低,產生內疚、懊惱和自責的情緒。

心理變化就拿看小說來說吧。一般人對書籍(不管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產生興趣,都是因為能夠從書中獲得精神寄託,滿足心理需求。遇到孩子看這些網路小說,不要一味斥責孩子幼稚沒追求。而是可以酷酷的丟一本《射鵰英雄傳》給孩子,告訴他:這本書比他自己看的要好一萬倍,等你看完之後,追的上你老爸我的品位的時候,再來和我華山論劍吧。記得,孩子有精神寄託是正常需求,與其讓孩子看內容不可控的劣質內容,還不如讓孩子看經過時間檢驗的優質內容。

如果孩子看的是情色內容,那麼家長就要意識到事情的嚴重程度了。但是不要急著指責孩子,而是先要不動聲色的問問孩子內容說的來源是什麼,然後再和孩子澄清利害關係,表明堅決不可以這樣做的堅定原則。

無論什麼時候,堵住源頭、表明立場、堅持原則都會比單方面單純的批評孩子要來的有效果。

在了解孩子看書的內容基礎上,才到了要和孩子約定什麼時候完成哪些事情才能看多長時間什麼書籍的具體規矩的時候,並且要約定好如果做不到怎麼辦。

約定好了之後,千萬不要就覺得萬事大吉了,一定要督促孩子去按照大家定好的規矩執行。等孩子真的可以用好習慣去合理的做好事情的時候,你才是真正可以放手了。

不要覺得孩子瞞著你做事情是在欺騙你,讓你覺得被背叛了。這隻能說明你是一個長期自我感覺良好的有玻璃心的家長。

如果出現孩子瞞著你做事情的情況,家長首先要感到欣慰。至少你的孩子還是會顧及你的心理感受的,否則人家才不需要顧及你的感受。

其次孩子做事情目標性明確,否則何必跨越重重困難,冒著被你識破的風險還想要達成目標呢?

最後也是最需要家長思考的是,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讓你知道,是什麼時候孩子就開始不想和你交流了。

所有青春期的激烈的親子衝突,都是由孩子和家長的溝通越來越少開始的,只是很多家長不自知罷了。

你的孩子越是內向,平時表現優秀,乖乖的;很有可能孩子的內心就越是糾結、痛苦和叛逆。

總結起來一句話孩子越到青春期,家長越要提升和孩子談話的技巧和深度;孩子越內向乖巧,家長越要注意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而不是一味的沾沾自喜提要求。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就不要一味的指手畫腳做監工了。越大的孩子,家長越要考慮如何在思想上影響孩子,而不是在行為上糾正孩子。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