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方面飼養鵝雛

對養鵝業威脅最大的是疾病,尤其是傳染性疾病。如小鵝瘟一旦發生,鵝苗將成批死亡。因此防疫滅病是養鵝業安全生產的保證。疾病防治應本著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針進行。主要從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方面做工作。

一、內在因素

首先要增強鵝苗身體的抵抗力。

1.養鵝必須進行科學飼養管理

首先是各個飼養生長發育階段有合理的全價飼料及青綠飼料;有合理的溫度、濕度、密度和光照等;經常保證有清潔飲水,不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對鵝苗的日常飼養管理要規律化、制度化;增強鵝苗的體質。

2.做好預接種工作

疾病預防在養鵝生產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預防工作可以使鵝群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減少藥物支出,降低成本,增強鵝體質,加強抗病力。搞好疾病預防工作主要抓以下幾個環節。

Advertisements

建立體質健壯的鵝群除要選擇優良、健壯的種鵝做種外,要加強鵝群的飼養管理,增強鵝群體質,提高鵝群對疾病的抵抗力。因為鵝群缺乏某些營養物質或營養不平衡時,生長發育受抑制,或發生營養性疾病,或降低體質。易導致鵝苗其他疾病的發生。

搞好清潔衛生工作場地潮濕,最適宜病原菌的生存與發育,是產生疾病的策源地。因此,養鵝場地要保持排水良好,場地乾燥。

發霉的飼料和墊料,容易使鵝群發生麴黴菌病,因此,不能利用發霉的墊料和餵給發霉的飼料。

糞便是傳染疾病的一個主要來源,因為糞便往往帶有大量蟲卵及其他病菌,如果不及時處理,容易污染環境,傳播病原。糞便的處理最好是堆漚,進行生物熱發酵,這樣可以殺死病原菌。另外養鵝場可以結合養魚,鵝糞作為餌料來源,既增加養魚收入,又減少微生物污染,清潔水源。

Advertisements

鵝舍要經常打掃和清洗消毒,斷絕一切傳染來源,閑散及外來人員不能進入鵝場。放牧場地不能受病菌污染。

經常檢查鵝群動態若發現精神不振、行動遲緩、羽毛蓬鬆無光澤、翅膀下垂、兩眼無神、閉眼縮頸、食慾不佳、消化不良、糞便不正常、呼吸困難的鵝.要及時隔離,查明原因。立即採取措施,以免疾病傳播。

做好預防注射工作如注射禽出敗疫苗,母鵝開產前注射小鵝瘟疫苗。

二、外在因素

1.健全養鵝場的衛生防疫制度,杜絕傳染源

鵝場門口設消毒水池對過往車輛進行消毒,設消毒室(紫外燈、消毒箱)對過往人員進行消毒。

外購鵝苗必須經過隔離飼養、觀察,無病後方可進入鵝群。

選購鵝苗必須從無疫病地區,打過預防針,飼養正規的種鵝場引進。

本場售出的鵝,不得再回本場。

鵝場內各鵝舍間的用具不得互相混用。

鵝屍體、糞便要有專門屍體坑和固定地點(下風向,遠離水源)存放發酵。

2.搞好環境衛生,減少環境條件對疾病的誘發力

清掃:

鵝場院內每年春秋兩季應各進行一次全面大清掃。鵝舍內、外運動場應每天清掃一次。食、水、用具應每天清洗1次。另外舍內外地面要平坦乾燥,舍內保持通風良好。冬季做好防寒,夏季做好防暑工作。

消毒:

鵝場應每月消毒1次(0.3%~0.5%)過氧乙酸或(1∶600)百毒殺消毒或(3%~5%)來蘇液噴霧消毒。鵝舍內應每周消毒1次。食、水、用具應每周消毒1次。

3.藥物防治

主要用於腸道性疾病,如在疾病多發或梅雨季節,可用5%思諾沙星液3毫升加水2公斤飲水,對大腸桿菌、巴氏桿菌、沙門氏菌等都有殺菌作用,對霍亂、副傷寒病有預防作用。如有糞便異樣的病鵝可單獨隔離治療,可用抗生素葯,在病初期用青霉素治療,成年鵝每隻肌肉注射5~8萬單位,每天2~3次,連用4~5天,病後期用鏈黴素,成年鵝每隻注射10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2~3天。

歡迎添加家禽圈微信公眾號:yjzhushou 與十萬養雞朋友共同探討養雞技術。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