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內河航運「」第四核心要素」——船貨匹配

淺談內河航運「」第四核心要素」——船貨匹配

長江總長6300公里,長江干支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橫貫東西、縱連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動脈,航道總長8萬多公里,幹流通航里程達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船貨港組成了內河航運的傳統核心三要素,而現在另一要素對整個內河航運的影響越發明顯,甚至可以直接稱之為第四核心要素——船貨匹配。傳統三要素接近於「硬體」範疇,而進行信息匹配,也是航運操作第一步的船貨匹配則偏向「軟體」範疇。

根據2016年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5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6.59萬艘,比上年末減少3.5%;凈載重量27244.29萬噸,增長5.7%;平均凈載重量1642.16噸/艘,增長9.5%;載客量101.73萬客位,減少1.5%;集裝箱箱位260.40萬TEU,增長12.3%;船舶功率7259.68萬千瓦,增長2.8%。

Advertisements

在全國水路貨運中,內河運輸完成貨運量34.59億噸、貨物周轉量13312.41億噸公里;沿海運輸完成貨運量19.30億噸、貨物周轉量24223.94億噸公里;遠洋運輸完成貨運量7.47億噸、貨物周轉量54236.09億噸公里。

我們可以粗略計算下:15.25萬艘運輸船舶,總凈載重噸位約12494萬噸,,平均凈載重噸位819噸,貨運總量34.59億噸,平均計算下來,每艘運輸船舶年運輸總量22682噸,每艘運輸船舶年總航次27.7,平均每月2.3次,從數據上看單個運輸方:,船貨匹配相對的低頻,需求似乎沒有那麼迫切。但實際情況卻截然不同,運輸船舶噸位、航區、空載位置、空載時間、貨種、貨物運輸具體要求、裝卸時間、船主個人行船習慣等等因素使得船貨匹配的效率和成功率變得極其低下。

Advertisements

在不考慮船主個人行船習慣這個非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下,做好船貨匹配是目前各大內河水運平台切入市場的主要方向,同時能做到考慮用戶的找船找貨習慣和自身操作條件,為船貨雙方提供方便、高效的操作方式則是拉開各個水運平台市場佔有率的一個有效槓桿。

目前圍繞船舶匹配的水運平台主要有三種模式

1、 張榜式手動信息發布,人工手動匹配;

2、 張榜式手動信息發布,智能半手動匹配;

3、 動態大數據實時信息發布,智能實時匹配;

第1類代表性的像「長江水運網」,第二類數量較多,代表性如「船老大網」,第三類目前較少,代表性的是將其硬體智能行舟儀和軟體匯找船APP相結合的「匯找船」。

文章註釋為個人學習理解,如有不當之處,請不吝指教。更多圍繞內河航運話題,筆者也希望和更多航運人士互相交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