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故事之半夏

在我國宋朝,有位判官楊立之回到楚州時得了喉癰,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痛得睡不著覺,異常痛苦,請了許多醫生,吃了許多中藥都沒有效。

恰好這時名滿朝野的太醫楊吉老來楚州辦事,楊立之的兩個兒子聽說后,趕快把他請了過來。楊吉老仔細診察了楊立之很久后才對他的兒子說道:「你父親的病非常蹊蹺,必須先吃一斤生薑片,才可以用藥,否則便無法可治!」說罷就去辦自己的事了。

楊立之的兩個兒子聽后,感到很為難,說:「喉嚨已經潰爛、疼痛不止,怎麼能吃生薑呢?」但也沒有別的方法了,只好試一試。結果楊立之吃了生薑后並沒有什麼異樣,也沒感到什麼辣味兒。在他吃夠半斤生薑的時候,疼痛、腫脹就有所減輕,等到吃夠一斤生薑的時候,膿血就完全消失了。這時他覺得生薑也有辣味兒了,吃飯、喝湯已經無礙,喉癰已經好了。

Advertisements

第二天,判官親自去拜謝楊吉老,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並奇怪他是如何將自己的病治好的。楊吉老說:「你在南方做官,很愛吃鷓鴣,鷓鴣愛吃生半夏,而生半夏有較小的毒性,你吃鷓鴣吃得多了、久了就容易引起生半夏中毒。生薑能解生半夏的毒性,所以僅用生薑就把你的病根兒除了,也不用再服其他的中藥了。」

半夏別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頭、老鴰頭、地巴豆、無心菜根、老鴰眼、地雷公、狗芋頭。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塊莖近球形。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6~23厘米,在葉柄下部內側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葉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後,葉為3小葉的複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小葉較大,長5~8厘米,寬3~4厘米,兩側的較小,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梗常較葉柄長;佛焰苞綠色,長6~7厘米;花單性,無花被,雌雄同株;雄花著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圓筒形,雌花著生於雄花的下部,綠色,兩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軸先端附屬物延伸呈鼠尾狀,通常長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漿果卵狀橢圓形,綠色,長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Advertisements

性狀:乾燥塊莖呈圓球形、半圓球形或偏斜狀,直徑0.8~2厘米。表面白色,或淺黃色,未去凈的外皮呈黃色斑點。上端多圓平,中心有凹陷的黃棕色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鬚根痕,下面鈍圓而光滑。質堅實,緻密。縱切面呈腎臟形,潔白,粉性充足;質老或乾燥過程不適宜者呈灰白色或顯黃色紋。粉末嗅之嗆鼻,味辛辣,嚼之發粘,麻舌而刺喉。以個大、皮凈、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以個小、去皮不凈、色黃白、粉性小者為次。

生半夏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咳喘痰多;嘔吐反胃;胸脘痞滿頭痛眩暈;夜卧不安;癭瘤痰核;癰疽腫毒。

法半夏

姜半夏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