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非糧化」趨勢漸顯

□記者 吳軍禮

「40萬畝地都種冬棗,我們中國是泱泱大國,光吃冬棗行嗎?」站在大荔縣「綠園農莊冬棗專業合作社」頂層觀景台,面對已成形的10萬畝冬棗和未來40萬畝規劃願景,省政協委員何振基把眼前震撼景象發到微信群,很快收到了上述回復。

4月11至14日,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赴安康、渭南調研發現,農村土地流轉在提升農業生產適度規模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因為流轉成本、糧食價格倒掛等原因,特色產業逐漸代替糧食種植,「非糧化」趨勢漸顯。

種植中藥材年收入可觀

旬陽縣新森林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吳群軍在流轉土地前,就深知種糧不適合當地環境。「種莊稼不長,山地荒廢了。」

拯救近乎撂荒的山地,加上對陝南地區中藥材種植前景看好,吳群軍用做外貿積累的資本,流轉了一個山村的全部土地。

Advertisements

從因地制宜著眼,他根據坡地海拔不同,確定了16個中藥材種植品種,形成了觀賞與藥用兼顧,葯苗供應與原材料加工相結合的初步產業鏈。

吳群軍曾把拐棗原材料廉價出口到韓國、印度,之後又被韓國加工成飲料以數十倍的價格賣回國內。這讓吳群軍倍受刺激,開始自己加工拐棗功能型飲料,並形成了公司特色產品。

如今,1畝育苗年收入1萬元,1畝大田種植藥材年收入數萬元,再加上飲料廠等收入,全部流轉土地讓公司年收入億元以上。

「中藥材市場就像股票市場有漲有跌,但一定要瞅准什麼時候是『牛市』。」吳群軍很慶幸自己能避開「股災」實現大額盈利。如果換作種糧,山上氣候、土壤土質都毫無優勢,他可能會一直在「熊市」里徘徊。

「每斤大米賣120元都得虧」

Advertisements

種糧難賺錢!安康市漢陰縣鳳堰現代農業園負責人楊維剛深有體會。

「如果純粹賣大米,每斤賣120元都得虧。」楊維剛說。他由此選擇用服務業反哺農業方式發展。

在鳳堰現代農業園內,由於鳳堰古梯田極其狹窄,現代機械無法應用,只能靠古法壟耕,為此園區放棄現代農業耕種方式,將水稻與鴨子一起種養,搞出眼球效應的同時,利用鴨子除蟲。

如今,農業園在廣州、香港等地發展會員,每名會員以3萬元價格每年認領1畝地,然後享受一年一次的稻鄉旅遊、度假等。楊維剛介紹,每畝古田一年需1.2萬元的投入,秦嶺低寒氣候讓水稻產量極低,只能用「第三產業服務第一產業」。

富平科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仵繼剛坦言,近兩年糧食價格下降,農民種糧積極性降低,土地流轉阻力大幅減小。

「怎麼讓流轉了土地的種糧者提高效益,願意並能夠繼續種下去,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仵繼剛說,「前些年流轉土地種糧還有利可圖,現在全部降價,1畝地一年光澆水5次就得500元,再把肥料、農藥成本除掉,你說種糧還能賺多少錢?」

更讓他憂心的,糧庫不直接收農民、農場所種糧食,而要經過二道販子「揩油」,這讓糧食更難賣出好價錢。

警惕糧經比例大幅失調

省農業廳數據顯示,全省流轉的1218萬畝土地,用於糧食生產的僅372萬畝,占流轉面積30.5%,基本是農戶間代耕、務工農民轉包、偏遠地區低價轉入的土地。渭南市流轉土地用於種植糧食的面積為39.6萬畝,僅占流轉總面積25%。

仵繼剛認為,政府應在基礎建設上加大力度,同時增加農機補貼。他說,「1畝地秋麥兩料能賺2、3百元,一個農場二三百畝地一年能賺3、5萬,規模化糧食種植和發展家庭農場情況可能就會好轉。」

「這次調研讓我覺得,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可能是繼小崗村土地改革之後,農村土地的又一次重大變革。」何振基表示。

讓他最擔心的是,如果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沒有做好整體規劃,產業方面沒有及時把控,將來可能造成糧經比例大幅失調。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周玉明認為,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生產適度規模化過程中,要利用好資源優勢、產業優勢與企業優勢,區別對待山地、平地等不同土地資源,結合當地產業大環境以及農業企業自身優勢,注重發揮好示範效應。在做好優勢結合的同時,還應做好引導,避免產業趨同、產能過剩等可能出現的問題。

來源:各界導報

歡迎關注各界導報(ID:gejiexinwenwang)官方微信,獲取更多資訊。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