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症該如何緩解?

為什麼孩子特愛黏人?

孩子七八個月大時已經開始辨別陌生的臉孔,在1歲2個月到3歲之間,他會開始黏主要照顧者,而1歲8個月大時,更是孩子黏人的最高峰。這種像無尾熊抱樹一樣地黏著依附對象的情形,在1歲以上的孩子身上尤其明顯。而部分認知、記憶力發展快的孩子,甚至在1歲時就會認得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母親的臉),進而特別地依附她。

為什麼孩子愛黏人?車先蕙心理師表示,當孩子光溜溜地來到這個世間時,母親就等於是他的生命,這層依附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孩子藉此感受到「母親很愛我」的感覺,這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如果親子間沒有這一層依戀,反而代表親子關係不夠深厚。

我的孩子有嬰幼兒分離焦慮症嗎?

「孩子黏人與嬰幼兒分離焦慮症之間的差別在於痛苦的程度」,車先蕙心理師明確指出。她解釋,面對分離,會有不安的情緒與行為產生是正常的,但並不代表孩子黏人都是嬰幼兒分離焦慮症。正常的分離,孩子可能都會有苦惱、哭泣、緊抓東西不放、產生怒意的痛苦情緒,這些情緒可以通過大人的安撫而舒緩。如果孩子合併有下列四種情況,而且重複發生1個月以上,就是所謂的「嬰幼兒分離焦慮症」, 3歲以下的孩子比較常見,爸媽可得留心,讓孩子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與輔導。

Advertisements

1 重複發生過度痛苦的情緒

車先蕙心理師表示,有嬰幼兒分離焦慮症的孩子,要離開家或依附對象時,或者預期依附對象要離開時(例如看到母親拿包包),他不僅僅會哭泣,而且往往無法被安撫,還會合併有吐奶、噁心感、胃痛、肚子痛、甚至發燒等狀況產生。臨床上她曾輔導過幼兒園的孩子,因為不想離開依附對象,全身抽搐、在地上打滾持續1個多小時以上。車先蕙心理師強調,這些所謂的過度情緒反應,不僅僅是心理上反應,也會合併有身體癥狀。

2 睡時多惡夢

常常在睡覺時作惡夢,醒來後會狂哭、大叫,觀察親人是否在身邊,大一點的孩子會無意中說起:「我夢到母親被惡魔抓走了……」表達害怕爸媽離開,或擔心自己被抱走的念頭。

3 擔心主要依附者受傷或失去他

Advertisements

3歲以上的孩子會表達出:「我不要去學校,母親會不見」、「有壞人會來抓走母親」等言語,憂慮依附對象離他而去。

4 沒有主要依附者的陪伴就不睡

假如母親出門必須留下孩子,沒有母親在身旁,孩子就會哭鬧、無法入睡。

「孩子及青少年的分離焦慮症痊癒率極高。」車先蕙心理師表示,若家長發現孩子有上述嬰幼兒分離焦慮症的表現,應該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一般情況下,爸媽應建立「分離焦慮是孩子正常發展過程」的心態,不要去抱怨與打罵孩子,包容孩子的情緒、多給正向的回饋、鼓勵他繼續進步,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爸媽不在我身邊,還是很愛我的,並安心邁向他獨立學習之路。

特別是剛入幼兒園的寶寶,幼兒入幼兒園就像人生中第一次出遠門一樣,對將要去的地方由於不熟悉而產生不安的心理。這種不安的心理來自於許多方面,如:幼兒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群而產生不安心理、對於失去家長的依靠而產生不安的心理、對於在幼兒園中要開展的活動內容的不熟悉不知所措而產生的不安心理等等。幼兒的這些表現我們稱之為「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幼兒的分離焦慮不僅會影響幼兒適應環境時間的長短,同時還會因為分離焦慮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對幼兒步入社會,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等多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幫助幼兒順利的度過新生的分離焦慮期,成為開展幼兒教育的第一個重要的課題。

用遊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心智與智力發展還處於稚嫩期,活潑、好動的同時,注意力易於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時間很短,常常會走神,在潛意識的支配下想起父母,所以我們會通過遊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暫時忘記父母,投入到遊戲當中。」幼兒園的何園長介紹說。

幼兒園裡的玩具也要數量充足,種類齊全。據加拿大花園中英文幼兒園的胡園長介紹,園裡的玩具要經常輪換使用,保持孩子對玩具的新鮮感。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知道了自己的存在」,因孩子還沒有形成「謙讓」的意識,必須保證數量與種類齊全,讓每個孩子都能各自擁有,讓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否則,孩子很容易因此鬧脾氣。通過遊戲與玩具能穩定情緒,減輕幼兒對父母的依戀,從而緩解分離焦慮。在明德幼兒園則配設了「遊戲廊」、「玩沙池」、「戶外活動區」等遊戲場所,該園的周園長介紹:「我們每天等家長把孩子送到園裡,都會儘快讓家長離開。對於較小的孩子,我們都會先讓他玩一下遊戲,以儘快適應。」各個幼兒園也設立了早鍛時間,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可讓其暫時忘記父母,以輕鬆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集體生活。

用愛博得孩子的信任

在擇園方面,除了關注教育理念、教育設施等外在的東西外,在很大程度上家長們看中的往往是老師們的教育態度。老師的學歷、專業技能是家長考慮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老師的性格是否和藹可親,是否有耐心,對孩子是否有責任心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環節。「我們在選擇老師的時候,首先是感情要求。也就是要求老師一定要愛孩子,要求老師要堅持正面教育,用愛去教育;對待屢教不改的孩子,我們也會用『嚴中有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藝術幼兒園的溫園長親切地告訴記者。

在幼兒的辨別能力還沒有成熟時,對待事物都是憑第一感覺。「孩子經常會纏著對他好的人,認為這個人特別親切,並且對其產生一定的信任感。」溫園長認為,有愛心是作為一個老師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用愛心去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才能減少幼兒的分離焦慮感,才能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託給幼兒園。對於經常鬧脾氣的孩子,老師們並不是置之不理任其發展,「有經驗的老師是很懂得孩子的心理。

當孩子知道哭鬧是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他們就學會了使用這樣的方式去達到目的。所以我們都會在孩子哭鬧了,冷靜過後才對他進行安撫,擁抱呵護,讓他的情緒儘快穩定下來,繼續融入群體中。」幼兒園的周園長向記者說道。另外,老師們應該學會使用鼓勵的方式去激發孩子熱愛幼兒園生活。「經常帶孩子參觀哥哥姐姐班,告訴孩子,你乖乖地也能像哥哥姐姐一樣棒。」名雅苑幼兒園的何園長親切地向記者說道,「經常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豪感與自信心,就能讓他對幼兒園更加嚮往。」

除此之外,下面的幾個方法你也能試試:

首先,提前使寶寶的心理有準備。寶寶對爸媽的依戀很強烈,讓他們一下子離開爸媽,會使其依戀感受阻,產生分離焦慮症,引起不安全感。因而讓寶寶對上幼兒園提前有個心理準備是非常必要的。爸媽可以在假期里或開學前帶寶寶到即將要去的幼兒園門口或裡面轉一轉,讓寶寶熟悉一下環境。

其次,在家中給寶寶一定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客廳的一角,利用櫥櫃或桌椅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寶寶體驗在視線中感覺不到成人注視的情況,在那裡遊戲、看圖書等,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減輕寶寶對成人的依戀感。

第三,讓寶寶對幼兒園產生期待感,認為在幼兒園中老師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兒園中快樂地學會本領的。

第四,爸媽還可以培養寶寶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廁所、吃飯等;生活習慣,如午睡等,幫助寶寶增加入園后的心理自信。

第五,爸媽要調整好心態,給寶寶以積極的暗示。當寶寶對爸媽產生依戀和依賴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很多爸媽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寶寶雖小,對爸媽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寶寶察覺到爸媽的動搖心態時,會強化他不願上幼兒園的想法。所以爸媽應把握好心態,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送寶寶進幼兒園,並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例如 :「今天你只是到幼兒園門口時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著和媽媽說再見的,好乖」等。

第六,引導寶寶和老師交往。由於是很多寶寶圍繞幾個帶班的老師,有的時候,如果寶寶不能夠闡述自己的需求,可能會被老師忽視。所以爸媽應教育寶寶學會和老師交往,有什麼需求去跟老師說,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能夠幫助自己,愛自己。例如,想喝水了就要說:「老師,我想喝水」等。另外,爸媽也要告訴寶寶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並與老師及時溝通,儘快消除寶寶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在與同伴交往方面,要告訴寶寶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爸媽可以通過幼兒園老師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區或鄰近地區的,這樣可以互相聯繫,彼此串串門或相約在雙休日共同到郊外或遊樂場玩耍。既可以增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哦,同時寶寶有了熟悉的夥伴,大多就願上幼兒園,從而緩解分離焦慮。

第七,當寶寶從幼兒園回到家,爸媽可以問他在幼兒園裡都學了寫什麼,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等,了解寶寶的心理感受,及時幫助寶寶消除一些情緒問題。

我的騰訊qq號 1433029842 專註女性產後健康,寶寶護理。如果你有一些列的產後下垂 斑點 痘痘 等問題 也都可以隨時找我。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