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維生素D(上)—維生素D的重要性及推薦量

維生素D的發現是人們與佝僂症抗爭的結果,所以維生素D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在既往的認知中,維生素D在人體內,一方面能促進腸道從飲食中吸收鈣和磷,另一方面能促使鈣、磷沉著於新骨形成部位,促進骨組織的成熟,使骨質變硬,從而維持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

嬰幼兒生長發育快,骨骼的快速生長需要更多的鈣沉著在骨質內,這並不是說寶寶需要補「鈣」(母乳/奶粉是最好的鈣來源),補充維生素D即可,特別是母乳餵養兒、高危兒、體弱兒。

維生素D缺乏的危害

一.佝僂病:

佝僂病全稱叫做「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所以佝僂病不是缺鈣造成的,關鍵是維生素D不足引發的。

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歲以內(尤其是3~18個月的)嬰幼兒。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連續過程。診斷要考慮有無高危因素,結合月齡、生活史、病史、癥狀、體征、X線及血生化等多項綜合指標來判定。

Advertisements

佝僂病初期/早期:主要是精神癥狀,包括多汗、夜驚、煩躁不安、枕禿(因為多汗頭痒痒或寶寶煩躁,躺著時經常轉動摩擦頭部形成「枕禿」)等。要注意這些精神癥狀很難同生理現象區別,僅作為佝僂病初期診斷的參考依據。血清25-OH-D3下降,鹼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佝僂病激期/活動期:主要為骨骼改變,包括顱骨軟化(乒乓頭),頭骨隆起呈方形(方顱),前囟增大,囟門遲閉、肋骨「串珠」、「雞胸」及脊柱側彎等,四肢末端出現「手鐲征」、X型腿、O型腿等改變,牙齒髮育也遲滯,出牙晚、牙列不齊、出牙順序改變,容易發生齲齒等。血清25-OH-D3明顯下降,鹼性磷酸酶明顯升高。

佝僂病恢復期:以上任何期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徵逐漸減輕或消失。治療2~3周后骨骼X線改變有所改善,鹼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

Advertisements

佝僂病後遺症期:多見於2歲以後的兒童。因嬰幼兒期嚴重佝僂病,殘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型腿、X型腿、雞胸等。無任何臨床癥狀,血生化正常,X線檢查骨骼干骺端病變消失。

二.骨骼肌肉問題

維生素D缺乏增加大齡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骨折的風險 。其它還包括生長痛(骨痛)或骨骼壓痛,牙齒畸形,生長受損,肌肉痙攣,身材矮小等。

三.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缺乏維生素D可能對身體其它方面極其有害。

1.免疫系統:

維生素D被認為在維持免疫系統的整個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維生素 D 被認為是一種新的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激素,對身體內的免疫細胞有影響。適當的維生素D水平支持身體的自然防禦,並有助於維持一個健康的運作免疫系統。

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炎症性腸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都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

2.呼吸系統:

在最近的研究中,確定維生素D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流感和呼吸系統疾病的能力 。因為它能調控影響免疫系統的基因表達,襲擊並消滅細菌與病毒。

日本進行的一項研究,學齡兒在冬天通過每天服用 1,200單位的維生素D可以將感染A型流感的風險降低約40%。

3.心血管系統:

根據美國對6000多名兒童的研究,「維生素D缺乏症可能使數百萬兒童面臨高血壓和其他心臟病的危險」。

4.遠期健康影響:

現在研究發現維生素D對成年後的各種健康狀況的有顯著影響,如心血管疾病、肺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精神分裂症和多發性硬化等疾病都與缺乏維生素D密切相關。

兒童維生素D缺乏現狀

儘管父母和醫生以為兒童從陽光照射,補充食物或維生素補充劑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但隨著對維生素D的研究越來越多,也逐漸清楚地意識到缺乏維生素D的現象的確很普遍。

美國兒科學會報道美國兒童維生素D缺乏症正在增加。2013年1月在「兒科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健康體重兒童維生素D缺乏症患病率為21%,肥胖兒童為34%。

我國還沒有大規模、全國性的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調研。但從目前小樣本量和局部地區的研究來看,維生素D營養狀況堪憂——青少年維生素D缺乏較嬰幼兒更嚴重,北方地區缺乏也比南方更嚴重,秋冬季缺乏程度比春夏季嚴重。

例如在對北京(北緯40.3°N)12~14歲青春期女性調查中,維生素 D 嚴重缺乏者冬季高達 45.2%,夏季也有6.7%。

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環境惡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演變都是造成維生素D缺乏的因素。

1.陽光照射不足:人體內約90%的維生素D來自皮膚暴露於紫外線UVB的內源性生成。戶外活動減少(在室內長時間學習工作、電子遊戲等)、空氣污染致使紫外線穿透能力降低,導致經皮膚轉化成維生素D大大減少。

2.防晒產品的廣泛使用:例如SPF30的防晒霜減少95%經皮膚轉化成的維生素D。

3.其它:膚色較暗,身體脂肪過多,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兒童維生素D缺乏的風險更高。

如何檢測維生素D含量

25-羥基維生素D( 25-(OH)D)是維生素D3在血液中的存在的主要形式,血清25-(OH)D水平被認為是反映人體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有效指標。

雖然,目前對於兒童25-(OH)D的理想水平還有一定爭議,但多數意見認同,兒童適宜血清25-(OH)D濃度為>50.0 nmol/L(50nmol / L = 20ng / ml)。

37.5~50.0 nmol/L 為維生素D不足(Insufficiency);

≤37.5 nmol/L 為維生素D缺乏(Deficiency);

≤12.5 nmol/L為維生素D嚴重缺乏(Severe deficiency)。

維生素D補充劑的推薦量

現在已有共識,不論怎樣的餵養方式,寶寶都需要補充維生素D。而且建議終身補充維生素D。

美國醫學研究所2010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不同年齡人群每日生理需求的維生素D的量分別是:0~1歲的嬰幼兒需要400IU/日;1~70歲的人需要600IU/日;70歲以上老人需要800IU/日。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

1.完全和部分母乳餵養的嬰兒在出生后不久接受400 IU /天的維生素D補充劑,持續接受維生素D補充劑,直到他們斷奶並且每天攝入≥1,000毫升含維生素D配方奶(在美國銷售的所有配方奶至少有400 IU/L的維生素D)或全脂奶。

2. 所有非母乳餵養的嬰兒,每天攝入<1000毫升含維生素D強化配方奶,應該補足每天400IU的維生素D補充劑。

3.每天通過維生素D強化的牛奶和食物獲得400 IU /天的大齡兒童和青少年應該每天服用400 IU維生素D補充劑。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2014年發表《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指出:

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預防應從圍產期開始,以嬰幼兒為重點對象,並持續到青春期。

嬰兒自出生後補充維生素D400~800IU/天(0~18歲適用),並可根據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況選擇400IU/d或800IU/天。

對於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生等高危群體,出生后即開始補充維生素D800-1000IU/天,3個月後改為400-800IU/天。

不論今天還是明天

不論現在還是將來

都希望你保持健康

晚安 好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